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2015-09-10廉娟
【摘要】初中生进行语文诗词内容布置形式、内涵意义展现规则进行高效鉴别和欣赏,是塑造健全形态的人文修养水准的必要前提。而笔者的核心任务,便是联合创新时代素质化教学要求背景,进行初中生语文诗词科学鉴赏方式提炼整理,希望为今后个体多元化发展前景绽放和人文素质健全奠定深刻适应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词鉴赏;适应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依照以往教学实践经验整理分析,古诗词鉴赏能力主要借助字词意义解读、文章现实意义延展等层面加以细致开发,其中认知做出基础适应媒介,而现实意义解读便是核心支撑要素。至于后续的鉴赏便是针对两者要素的全面深化结果,是阅读综合适应能力的进一步完善。我国诗词文化传统延续至今,使得单位年限中考题目不可脱离诗词背诵、鉴赏单元而独立延展。由此可以判定,初中生语文诗词综合鉴赏能力培养,对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保留高度支撑引导效用。
二、生动形象化古典诗词感知情境精准设置
任何诗词核心价值意义都将借助个体情感逐层覆盖传输,如今现代化改革活动全面延展,大部分初中生对于传统诗词文化关注度不高,教师不得不借助诗词趣味性体验情境,点燃学生课程跟进积极性,借此激发师生在诗词内部独特的情感交流探究能效。也就是说,教师必须尽量克制以往填鸭式硬性灌输行为弊端,尤其在应试思维得以适当遏制基础上,针对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绽放特征加以科学引导。相信经过丰富情景重复演练过后,学生会在课后持续保留对既有课程的感知性趣,愿意透过互联网、图书馆空间挖掘更多指导性材料,结合生活经验将诗词标准艺术美感完整呈现,确保个体在今后接纳古诗词认知模式上能够独辟蹊径,对其人生发展道路提供更多科学指导性建议。例如:教师在进行《归园田居》课题材料讲解期间,可以考虑借助多媒体设备或是黑板,展现作者笔下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等田园自然风光,至此过后内部强调的静谧生活情趣将全面灌输到学生思维空间之中,进一步延展出一类足够生动的情境架构,赋予个体前所未有的诗词作品美感鉴赏
契机。
三、初中语文古典诗词综合鉴赏能力培养策略内容的多角度调试
在进行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规则讲解前期,教师必须依照不同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特征,制定足够完善科学的诗词教学方案,确保初中生在接受对应指导内容过后,能够针对自身诗词鉴赏能力加以高效提升。有关细致化规范引导策略内容具体如下所示:
(一)作者与诗词书写背景状况的整理研究
事实证明,在进行中国传统诗词分析过程中,书写作者人生经历、时代背景指引能效异常深刻。实际上,任何一类诗词存在意义,就是将既定人员当下情感和生命光芒加以映射。诗词内部保留着诗人无限的情感变化细节,生活中的体验结果各式各样。教师要做的就是,将以上线索加以高效整合,令学生透过史料观察和情景再现方式,体验诗歌蕴藏的独特人文韵味,在获得适当激励结果过后,愿意主动接触各类诗歌,提炼当中不同样式的情感内涵。
(二)诗词关键语句和意向的精准联想设定
在进行古典诗词中心思想定位期间,需要针对作品关键词、独特情感意向加以科学定位。透过古人思维界定,词语精简本身就是诗词创作的必要介入途径,其中形容词和动词出现频率较高。例如:教师在进行《天净沙·秋思》课程讲解期间,可以和学生共同探究并筛选出“断肠”一词,发现诗人内心世界主要是透过此类基调加以无限延展。相对地,意向灵活掌控和内涵解读,更加是诗词鉴赏学习中的特殊交流模式。同样拿上述作品为例,当中陈述的“枯藤、老树、昏鸦”等,基本上将文章一切意向特征陈列完整,对于后期诗歌中心解读也会产生独到的引导能效。
另一方面,在进行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学习期间,由于作者抒情形象化调试需求影响,使得诗词内部经常衍生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综合表达模式,学生必须确保前期已经可以针对以上修饰手段产生科学认知和灵活沿用规则掌控结果。至此过后,才可以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就中考而言,比喻、拟人、夸张是常考的修辞手法。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就在中考试卷中频频出现。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准确判断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还要能结合诗句来谈使用该修辞手法的好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诗词鉴赏能力系统化培养,对于今后学生个体情感和课程分析能力完善,都将产生极为强烈的支撑引导能效。如今教师要做的就是,尽量沿用丰富的教学指导资源和丰富的情感交流情境,督促学生在课前透过网络、图书馆等搜集与作者人生经历和作品叙写背景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提炼文章关键词,掌握作者当时的情感变化规则,最终为今后传统文学解读和有机传承做好适应准备。
参考文献
[1]杜少凡.古诗词教学设计的新路径——以香港朗文版教材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20(10):136-145.
[2]郝友斌.古诗词教学中的趣味背诵法[J].文学教育(下),2010,11(10):45-67.
[3]张礼洪.中学古诗词教学方法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13(11):78-96.
作者简介:廉娟,大学本科,中教初级,西宁市第二十八中学,教学实践。
(编辑: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