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伴校园 风雅语文悦人生
2017-12-29王颖梅
摘要:在经典诵读中注重学生言语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主体阅读地位,提高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使学生获得健康快乐的生命体验是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就经典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现状以及实施策略进行探索研究,期待经典诵读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经典的魅力,感受阅读的幸福。
关键词:经典诵读;校园环境;语文教学;实施策略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创建良好的校园阅读文化,以经典诵读为切入点,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文化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遵循个性,热爱经典,从而书香相随,开启幸福阅读生活,这是一个有意义的课题。在此,笔者就经典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现状以及贯彻实施策略做一定的探索研究。
一、经典诵读的意义
1.诵读经典,陶冶情操
经典著作是经过千百年历史文明积淀的精华,在当下这个精神世界相对浮躁的时代,尤其要提倡和加强经典诵读。经典诵读,可以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2.诵读经典,促进成长
当下董卿主持的朗读节目风靡全国,唤起了人们的朗读热情。此类节目注重朗读者和读本之间跨时空的联系和共鸣,倡导用生活勾连人与文学的理念。正如董卿所说,“朗读者”读的何止是文章,更是故事,是情怀。若有相似的人生阅历,诵读者则更容易理解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即便没有相似经历,也可以知人论世,通过深入的文本解读,促进读者心灵的成长,精神的发育,阅历的提升。
二、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
当前,全国各地的朗诵类节目或比赛在很大程度上唤起了人们诵读的热情,这有利于学生走进国学殿堂,创设书香校园,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维护和谐校园。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中学语文教学在经典阅读上遇到的问题。因为缺乏教师的引导,不少学生盲目选择读物。因为渴望改变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放松身心,消遣娱乐,所以时尚文学、通俗读物成为一些学生的首选。
即使师生选择了经典文本,由于课堂教学方法机械陈旧,在诵读时也不能提供正确的指导或者说没有引起师生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内容上,把诵读当背诵,只是选择考试需要的必备知识。在形式上,流利朗读就过关,或者把下载的朗读音频播放一遍,就当是同步阅读。
新课标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部分提出新的要求:“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读好书,读整本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重视朗读和默读”,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为语文教师指导经典诵读指明了方向。
三、经典诵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经典诵读要经历三个过程:在书香校园氛围中,教师引导学生选择优秀文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有自主阅读意识,刻苦勤奋,诵读体会;厚积薄发,诵读到一定程度,学生顿悟,情操提升。具体措施如下:
1.创建书香校园,选择优秀文本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教授表示,经典诵读最重要的是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创设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进而推动书香校园。”
为打造书香校园,我校“谨丞”书院管理有序,学生借书阅览自由;校园里较多张贴诗句名言;黑板报、展示橱窗常年刊录古今经典。学校网站和微信公众平台也设有名家名篇阅读导读。2017年5月,我校高一年级举办“汉字听写大赛”,高二年级举办“唐诗宋词诵读”比赛。此外,学校也鼓励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比如《文学导读》《古今名人佳话》等系列文化类校本课程。我们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同时又精推优秀作品,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平台,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新的载体。当然,创建书香校园,学校也要注意勿急功近利,不能过于追求经典文本的背诵记忆的数量。
学生眼光要远大,循序渐进,制定合理可行的诵读计划。宋代学者朱熹一生酷爱读书,对于如何读书有他的精辟见解。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捉紧用力、居敬持志。这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的读书法,可以为师生诵读提供鞭策和启迪。
2.教师指导有方,学生诵读有法
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说“让经典以更亲近的方式走进孩子们、走进我们的读者,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原生态自主选择,没有预设问题、固定答案的套路,对学生而言这种主动感悟和赏析的阅读过程是愉悦快乐的,因而能积极主动的阅读。但自主阅读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经典优秀的作品,做好笔记,勤写心得。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读书展示活动,让学生有分享读书心得的机会和快乐。
生活经验影响着经典诵读,促进学生与经典文本的实质性关联。在新时代背景和文化心理等方面尽量缩小文本和学生的差距。注入学生个体的生活经验融入经典诵读,能大力提高经典诵读的效果。比如,教学《孔子世家》中“孔子学琴”片段时,教师点拨:在当下青少年急功近利地奔波于钢琴考级,热衷于表演时,孔子的做法是循序渐进,学则务求其通、求其精。这种淡定踏实的精神感染了多数学生,尤其是那些也有音乐学习体验的学生,使其有了力求做好学者、乐学者、会学者的感动和愿望。
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与同伴共同探索,感受集体的温暖,也要学会独立思考,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因为诵读既是个体体验,也有共同认可的情感因素和价值体验。合作探究,能给学生创设和谐互助、共同进步的愉悦平台。
3.幸福阅读,顿悟理解,雅致人生
宋代学者朱熹曾言“凡讀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要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改变早读有口无心,只机械背诵的随意低效。课堂教学也要采用分读、齐读、小组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教师要懂得朗读技巧,善作范读指导,切勿一读而过,形式主义。
当背诵成为良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时,学生诵读热情会大幅提升,学生记忆力得到锻炼,语言知识储备得以丰富,从而自然而然地提高作文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阅读幸福感也油然而生。
中学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重视对国学经典的诵读和内涵领悟,适当指导,让感悟在诵读中流溢,让情感在诵读中滋长,让语文阅读的幸福感在校园、在课堂自然产生。当经典诵读帮助学生淘汰损伤精神和心智的末流作品、引领正能量的步伐时,我们有理由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参考文献:
[1]曹颖.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语文建设,2015,(12).
[2]刘德夫.在经典诵读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J].课改前沿,2012,(8).
【本文系序号为174的2011年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构建中学语文幸福阅读生活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颖梅(1979—),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