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与教师转变
2017-12-28张超
张超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已提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要兼具人文和社会意义,而且高考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和一年多考的局面已成必然,人们会逐渐认识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中最关键的是英语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法中挣脱出来,在教师个人的职能定位上进行根本的转变,注重教师个人成长,反思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尝试新模式下英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高考英语;跨文化意识;职能定位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新标准》提出,高中阶段的英语教育要兼具人文和社会意义,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还明确指出要培养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对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等级要求。跨文化交际理论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传播,開始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学英语教育则是从90年代才开始重视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首次将“文化意识”作为五大教学目标之一,明确指出中学阶段的英语教育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文化意识主要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 教师定位转变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和应试教育的要求下,英语的本位功能一直都受到偏离,尤其是在高考的重压下,唯分数论、高分低能等不良现象一直存在。人们只注重语法、词汇、句法等语言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英语的社会交际、文化传播的功能。在新的考试制度的推动下,英语的社会交际和文化传播的功能必然会收到重视,而高中的英语教学也将会形成语言技能培养与文化交流并重的全新教学模式。
要成为新模式下合格的高中英语教师,光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是不够的,还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既要“专”,又要“杂”,是专才与通才的结合体。这是由英语本身的语言特点决定的,语言的学习是向学生打开通往世界的窗口,英语语言的世界纷繁复杂、包罗万象。如果只是讲解语言要素还是相对容易的,因为这些是不会轻易改变的、有规律可循的,而语言背后暗含的文化意蕴则是深不可测、无所不有的。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转变传统思想,苦练基本功,既要是语言技能的培训者,也要是文化思想的传播者,既要是英语语言文化知识的专才,也要是上知天文、下通地理的通才,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技能,也能向学生正确传递教学材料背后的文化底蕴。
二、 教学方法转变
教师角色是社会期望和个人能力相统一的产物。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一般是知识的传授者、真理的拥有者,教师几乎等同于标准答案。而现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信息的唯一源泉,学生们会面对更多的信息媒介,能轻易获得各方面信息,传统的师道尊严很难维持。新形势下的教师不再是绝对的先知或全知者了,教师要注重个人多元文化图景的建构,积极尝试新的教法和理念,只是一味地灌输文化知识并不能形成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产生不了文化理解力,更别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了。
下面以阅读教学为例,谈谈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跨文化意识培养的任务看,高一阶段的英语教学帮助学生粗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及中英文化的异同。高二、高三阶段的英语教学,就应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上升为初步具备对中外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他们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我们的现行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已经显示了对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在内容上涉及文学、语言、政治、经济、科技、宗教、地理等领域,阅读文本也是形式多样,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新闻报道、小说、诗歌、剧本等,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能接受英语国家的不同文化,了解文化差异。教师可以采用文化渗透法,将文化因素渗透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以文化讲解保证语言教学顺利进行。在阅读教学中要借助内容丰富的教材,挖掘阅读文本背后的文化内涵,使学生能了解世界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等内容,辨别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比较和批判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尤其在充满文化内涵和情感渗透的阅读课堂,教师们不仅要开拓学生视野,构建个人文化图景,还要引导学生用心去品味作者的情感,领略文本的意境,这样有助于学生心灵的塑造,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 结语
目前,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驱动下,高考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和一年多考的局面已成定势,这就使早前提出的英语教育的跨文化意识培养目标成为必然之势,人们已经认识到培养高中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而,外语教育关键在于外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师不仅要有基本的人文知识和人文修养,还要有文化比较意识与跨文化教学能力,“教师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影响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最重要的是英语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法中挣脱出来,在教师个人的职能定位上进行根本的转变,注重教师个人成长,反思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尝试新模式下英语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姜丽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师文化构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6:61-65.
[2]秦蓉.高中英语阅读文化背景知识教学途径分析[J].凯里学院学报,2009,29(5):109-111.
[3]Nieto,C &Booth,M.Cultural Competence:Its Influence on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J].Journal of Studies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0(4):2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