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塑造舞台人物形象感悟

2017-12-28唐喜盈

艺海 2017年11期
关键词:演员

唐喜盈

〔摘 要〕戏曲演员在舞台上成功塑造人物是相当不容易的。演员本身对人物的塑造应该拿捏好尺度,要达到表演和塑造上的形神兼备。演员如何通过舞台表演,运用怎样的内外功技巧,创造出既符合戏曲表演的特征,又能体现出人物特有的规定性形象,是戏曲舞台人物形象创造的关键。

〔关键词〕演员 塑造人物 内外技巧

戏曲人物创造的关键,是演员本身对人物的塑造应该拿捏好尺度,要达到表演和塑造上的形神兼备,就要充分调动演员的情绪,合理地运用自己掌握的表演技巧,恰切地使用自己练就的内功和外功,才能创造出既符合戏曲表演的特征,又能体现出人物特有的性格的形象。

对于塑造舞台人物形象,我虽然有不短的舞台实践和不断追求的决心,但总是不得要领。通过这次青年演员培训班的学习,我才蒙昧初开,对在舞台上如何塑造人物形象有了肤浅的认识。童晓阳导演在讲课中着重提到,戏曲演员的表演和对人物的塑造,具有运用外部表现技巧和内部提炼技巧的双重性,二者缺一不可,缺少有机的内部真实体验和感受,所有外部程式动作的运用都将是没有载体的躯壳。这样的表演缺乏深入心理层次的分析和呈现,是没有思想情感和灵魂的木偶或纸菩萨,观众是不爱看的。

人们往往对刚登台演员的天赋条件和外貌赞不绝口。但是,当观众进一步观看到他们的不切剧情、没有心理变化的表演时,就会对他作出不在行的内心评价,甚至喝起倒彩来。因此,这样的演员及其拙劣的表演连同他的美丽天赋均将黯然失色,毫无价值可言。因为,表演艺术,不光是靠外部条件取胜和靠外部技巧的卖弄就能哗众取宠的。戏谚说:“演形则死,演心则活。”就是讲演戏要演心理活动及其变化,要在性格分析和刻画上下大功夫。童导给我们青年演员讲的有关他自己表演上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就形象生动地印证了这个结论。他说,有一次在演出结束后,一位权威导演对他说,他的表演不是在塑造人物,而是在卖弄技巧,炫耀自己,是在愚弄观众,哗众取宠。说表演时需要运用合理的恰到好处的外部技巧,这不错。但一个戏曲演员如果不从人物出发,不从规定情境出发,不从人物特定的心境和特定的动作出发,就演不好人物。照这样发展下去,绝对不能成为一个表演艺术家,顶多是个能玩弄几套身段动作的艺匠。戏曲表演的最终目的要让观众看到一个个真实可信的舞台形象,一台台满眼生辉的动人的戏,而不是要看一个个在舞台上挤眉弄眼、搞基本功动作展览、获取廉价笑声的表演。这使我们认识到,一个好的演员,演戏要掌握好表演的双重技巧,也就是内外技巧;要寻找到正确的、精准的表演方法。有了好的外部技巧,不能卖弄技巧;表演一定要有感情,但不能无的放矢地挤感情。演员的最高任务是塑造有血有肉的舞台形象,而不是一味地表现自己,在台上要做到动之有情,行之有的,视之有物,心表合一,神形合一,千万不能步入表演的误区,装腔作势地夸张‘作状。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和双重技巧,才能找到一条创造人物的正确途径。

众所周知,戏曲艺术是感知的艺术,是扮演的艺术,是形象的艺术,是由演员在舞台上直接行动造就的艺术,是靠塑造舞台形象来诠释剧本主题和思想内涵的艺术,是一种以表演为中心的程式化艺术,离开了演员的程式表演,戏曲艺术就失去了其艺术表演样式的根本特性。梅兰芳先生讲过,“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化身为角色”。著名戏剧导演焦菊隐先生讲过,“一个好的演员必须运用内外双重技巧,表现人物之心,人物之情,人物之魂,达到貌如其人,状如其人,神如其人的终极目的”。戏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练好“心功”,才能演好角色,塑造好人物。“身在戏中,戏在心中”。装得不像不如不唱,要一人千面,不要千人一面,要装得像,达到“一人千面”,演员就必须用“心”去演戏。戏从心中起,满堂都动情。演员演戏如果从心上做起,心上有了角色,有了规定情景,看山如山在,见水水在流,由内而外,演来就会真实可信。我在新编祁剧《浯溪兄弟》中扮演青年暴动队员李秋萍。她是卢刚、卢野兄弟发小,又曾经心爱着卢野。但随着卢野名利私念、贪生怕死性格的逐渐暴露,卢刚的刚强勇敢、矢志不移的性格对她的感化,转而对卢刚频生好感,向卢刚学习,为革命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最后为了掩护整个暴动队伍的转移,而高举炸药包跳入敌群,壮烈牺牲在城门楼。这样的革命英雄人物,可亲可爱可敬。可是我对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环境、这样的人物性格,既不熟悉,也不理解。要演好这样的人物就难上加难。因为心里没有体验,没有感受,没有模样,就无法产生表演动作,无法合理运用戏曲程式。在编导和指导老师们的一再讲解分析下,在形象动作、内心活动、规定情境的提示启发下,我找到了饰演这个人物的心理基点和规定动作。心理基点就是“爱”,先爱卢野的文雅,再爱卢刚的坚定,最后是爱革命、爱党、爱百姓;规定动作就是“敢”,敢爱敢恨敢冒险敢拼命。于是演唱起来得心应手,比较成功地完成了对这个形象的塑造,获得了观众的认同。

戏曲演员在舞台上以唱言志,以心传情,以目传神的。所以,对戏曲演员的外部体现就有“先听一张口,再看一步走,眼睛亮不亮,身上有不有”的说法。这是对演员内外功夫掌握的程度如何的检验。何谓内部技巧,前苏联著名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内部技巧就是演员的自我修养”,这种修养就是让演员时刻牢记,一个好的表演艺术家,不是拼拼凑凑的工匠,必须掌握创造人物的正确方法和创作途径,必须懂得如何分析剧本,理解人物,理清事件,找准角色的行动线,把握戏剧冲突,掌握这几个元素:戏曲表演没得巧,真听真看是法宝,规定情境最重要,交流判断不可少,展开想象假当真,真实体验把行动找,内心独白贯始衷,由衷感悟忌外表。何谓外部功夫?就是娴熟的、完备的表演行当程式和技艺。就是“演员美不美,就看一双手。不要一出台,手也不是,脚也不是。出手的过程要圆,眼跟着手走,手出来时,把大拇指藏在中指底下,兰花指、亮相、动作部位的高低等,这些都是基本功。演员在台上表演背要挺,但腰要放松。腰撑好了,前面放松,动作怎么做都是好看的。如果出手不圆,这个手势是什么意思都没弄明白,你就不可能达到完美的表演境界。

表演的关键在于你如何让观众看得懂,假若没有基本功,是很难设计出什么动作来的。比如,一些演员的眼睛不会动,眼神没有语汇,又怎样用眼神让观众看清楚,角色看见何各种景物。例如《孟丽君》游园一折,怎么让观众看出孟丽君上的是拱桥而不是平桥,看的是人而不是花,想的是皇甫少华而不是皇家贵胄。其实这一切都在乎扮演者眼神的不同运用。大型传统祁剧《哑女告状》中的女主角掌上珠是一位知理懂礼、善待他人的传统女性。亲生父母双亡,后母视她为眼中钉、肉中刺,百般刁难,寻衅毒打,最后竟要一把火将她烧死在听月楼。她大难不死,上京告状,见到了与继母一样狠毒的异母妹妹掌赛珠。一番花言巧语之后,她以善良之心原谅了掌赛珠的恶行,但掌赛珠迫害她的恶行却未结束。直至最后在公堂上,赃证俱在,王法难容,她仍然恳求陈光祖原谅这母女两个恶人。对落魄书生陈光祖,她是不离不弃、急难相助,真情相待;对老管家掌忠和异性兄弟呆大,视如长辈和亲哥哥,对他们情真意诚。我在扮演掌上珠时,首先是把剧本反复阅读,分析人物性格和心理变化,认真地熟剧情,悟戏悟角色、悟性格,悟动作。待把这一切都悟清悟准后,人物关系理顺了,行当程式明晰了,表演行动找准了。如《哑女告状》第六场“上京告状”,全场表演难度相当大,舞台上没有任何布景,没有物件做表演支点,全部情境靠演员表演呈現。哥哥呆大(一人扮俩,哥哥呆大假人扮)背着掌上珠行进在荒野之上,“沙飞风吼路茫茫,寒烟衰柳云山悠。扶峭壁攀藤萝苔滑林幽,悬崖边临深渊鸟怯猿愁”。好一幅愁肠惨景。演员要装扮成脚下走的是哥哥呆大,背着妹妹如马如牛艰难跋涉的步履;背上表演的是掌上珠,对道路的艰辛,对哥哥的感激,对继母恶行的控诉和千难万险不畏惧的决心,都要很准确地体现出来。由于我全部身心融入戏中,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一个有血有肉、可敬可亲、使人同情的女子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舞台上。《哑女告状》所演之处,观众总是伴以掌声和同情的泪水,我饰演的角色得到同行和观众的好评。

总之,演员创造人物的主要条件是自己,一个演员的主要创作材料也是自己,演员自己是集三者于一身的:材料——创作者——成品。做一个成功的演员,就必须充分用好、用活、用准自己这块材料。

猜你喜欢

演员
浅谈戏曲演员的修养
编导创作与演员呈现之间的互动
从“演员”到“明星”
杂技艺术与音乐简析
《琅琊榜》浅评
浅谈黄梅戏演员如何塑造角色
演员演出前情绪的培养及重要性
浅谈黄梅戏青衣演员的综合修养
浅谈“北京人艺”走向成功的必然性
话剧演员表演与角色体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