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模式探析

2017-12-27钱江飞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7期
关键词:继续教育高校辅导员模式

钱江飞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直接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培养的质量。而高校辅导员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对于提升辅导员职业素质能力,促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稳定、专业化职业化成长和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辅导员继续教育保障体系的五边形模型和辅导员继续教育模式模型,从而来提升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继续教育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10-02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最直接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学业规划、人际关系与情感、网络成瘾、经济困难、就业压力等多种需要疏导的新问题,这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辅导员队伍趋于年轻化,他们在入职时具有专业背景多样化的特点,并且在现行的管理体制大部分辅导员过多地被繁杂的事务性工作所累,在职业化和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存在着诸多困难。因此,高校辅导员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对提升辅导员的职业素质能力,对促进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稳定、专业化职业化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辅导员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与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目前,辅导员继续教育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及辅导员的聘任、考核、晋职、奖励相脱节,没有形成激励辅导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的有效机制。同时,辅导员继续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对继续教育的管理缺乏配套的管理办法、考核和质量保障体系。

(二)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多元化程度不够

目前,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形式更多拘泥于学历补偿、岗前培训、辅导员骨干培训、外出进修等形式上,内容上在培训专家型辅导员、跟踪国内外相关工作前沿、改善辅导员知识结构、提高辅导员科研能力等方面缺乏系统性和时效性,而且支撑这些辅导员继续教育的机构更多局限于校内、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部分高校,而面向国内外和面向社会教育行政部门的灵活和开放度不够。这样,无法满足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无法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多元化需求,无法满足辅导员提升知识与技能的多元化需求。

(三)辅导员继续教育缺少保障体系

从调研访谈的结果来看,目前辅导员继续教育并没有形成一种促进实效性的体系保障,都是浅层非系统化的一些培训居多。从辅导员个人层面在规划方面缺乏主动的长远规划,而且在继续教育方面并没有决策权,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学校的资金、计划和制度;学校层面,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按照规定以师生比1:200的要求配备辅导员,对辅导员继续教育缺乏系统规划;从上级培训和监管部门层面看,缺乏政策执行监督、成效监督体制。

二、提升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一)构建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的保障体系

辅导员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提升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有一个体系的保障。根据文献综合研究和对广东省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辅导员继续教育保障体系主要有个人、单位、辅导员培训基地、辅导员队伍建设督查组、教育主管部门等五大主体因素。从这五个方面,我们构建了高效辅导员继续教育保障体系的五边形模型(如下图):一是从高校辅导员个人层面,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外部有限的支持资源来做好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个人继续教育计划;二是从学校层面,需要从制度、政策执行、资金保障、校本培训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及辅导员继续教育的计划与培养体系加以建设;三是从辅导员培训基地和机构层面来看,要对辅导员继续教育有个系统的开发与设计,包括精心开发与设计适合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四是从辅导员建设督查组层面来看,要对个人、学校和培训基地真正起到督查作用,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特别是要加强对高校在政策落实和执行的督查,并为各高校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智力指导;五是从教育主管部门层面来看,要从政策、制度和成效方面对辅导员继续教育进行保障与督查;对于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制度、政策、实施成效监管方面加以落实。这个五边形模型中每个主体因素在辅导员继续教育中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五大主体因素的共同合力才促进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

(二)构建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模式

辅导员继续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提升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构建清晰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模式。模式是系统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围绕某一主题设计的各种因素和相互关系提供的一种完整结构。辅导员继续教育模式指的是在辅导员继续教育过程中,为优化教学效果而设计的教学结构或为实现教学目标与内容而设计的组织形式。

1.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模式构建的原则

(1)继续教育模式的构建要有正确的理念指导。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来构建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模式。

(2)继续教育模式的构建要遵循全面性原则。继续教育模式指导辅导员培训课程的开发与設计,这就要求继续教育模式应该包含所有培训要素,同时构成每一个要素的子要素也要求全面性。例如辅导员岗位认知:包括辅导员岗位职责及工作要求、辅导员工作对象、工作理念及工作方法、辅导员工作的相关法律知识、辅导员的发展与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教育、专题教育;安全稳定工作:包括平安校园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学生事务管理:包括日常事务管理、学生资助工作、职业发展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工作载体及其建设:包括党团和学生组织建设、学生社区建设、学生社团建设、网络阵地建设等。

(3)继续教育模式的构建要遵循以校为本为原则。学校的具体需求,是构建继续教育模式的源动力,而构建继续教育模式,也要适应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条件。要立足于解决学校需要解决的当前和长远问题,要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的实际出发,要基于学校教育状况和教师的实际。继续教育模式要内容详细、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而不是简单的堆砌。同时,内容设计上要按需培训。应针对具体需求,围绕不同阶段辅导员适应与发展问题,尽可能实现按需培训。这里的“需”是指辅导员的岗位需求和自我需求。内容不能只是大而空的理论,要激发辅导员的学习兴趣,通过培训能够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4)最后,继续教育模式的构建应遵循科学发展原则。继续教育模式在构建之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但是实际的培训环境是在不停的变化的,培训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这就要求继续教育模式本身具有动态性。也就是说,继续教育模式要在保持一定稳定性的前提下,根据环境变化、需求变化能够不断调整。同时,继续教育模式需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要关注知识与理念的新发展,立足现实、着眼未来。

2.构建辅导员继续教育模式模型

高校辅导员继续教育模式,基本包括了学习者、指导者、学习资源、学习形式、学习环境和评价等要素,其核心要素为学习者(即辅导员)。我们通过研究构建的模式模型(如下图)包含了一个核心和两层外力,主要以辅导员的自主学习为核心,通过外力的条件层层相互作用,第一层外力包括辅导员继续教育的材料资源和师生资源、教育学习的方法和策略、监督与评价等,其中材料资源包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教学的设计与开发,师生资源主要是后续的学习合作与交流,教育学习的策略主要有协作型策略,个别化策略和讲授型策略等;第二层外力包括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支持系统和继续教育管理体制。endprint

猜你喜欢

继续教育高校辅导员模式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关于促进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