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系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研究

2017-12-27张燕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7期
关键词:安全教育关系大学生

张燕

【摘要】本文从人际关系理论视角,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分析。以大学生主体为核心,详细分析学生在高校中所存在的各类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群体关系,就如何利用这些组织关系、群体关系,充分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构建校园安全教育管理联动机制,最终实现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 关系 安全教育

【基金项目】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工作委托项目:重庆工商大学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联动机制研究(155301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01-02

一、引言

人际关系理论认为,人是“社会人”,所有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实现个人的管理必须关注社会因素,关注其社会关系。社会关系中存在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二者分别以效率和感情为准则。大学生作为学校的一员,高校关系必然是其重要的社会关系。在高校中,与大学生本人密切相关的有宿舍、班级、社团组织等小的正式组织及正式关系,还存在着同学、室友、校友、教学、生活服务等许多非正式群体关系。学生在校内所处的各类正式与非正式组织群体,都是其校园社会关系的表现。

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思想、行为必然会受到学校各类存在主体的影响,无论是人还是社会组织,都是其学校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具体而言,大学生安全教育会受到宿舍、班级、社团组织等正式组织的影响,也受到班级同学关系、教育教学关系、生活服务关系、社会实践关系等众多非正式群体关系的影响(见图)。无论是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群体,正式关系与非正式关系,学生的发展都与之息息相关,都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安全行为习惯养成有着莫大的关联。要实现高校安全稳定目标,必须分析大学生高校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通过各种组织、各类关系的教育引导,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联动工作。

二、大学生高校社会关系浅析

1.大学生高校组织关系分析

在学校社会关系中,与学生最为密切的正式组织,必然是學生宿舍、班级、学生社团组织这三种形式,这三类正式组织形式构成了在校大学生基本的校园生活。

第一,学生宿舍是学生本人与寝室成员在校学习生活中最小的正式组织单位,宿舍关系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非常重要的正式组织关系之一。学生宿舍是以寝室为单位,是学生校园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宿舍成员在一定时期内是固定不变的,成员必须共同遵守学校有关寝室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

第二,班级是学生在校参与的第二个正式组织。班级内部有固定的班委集团,按照学校规定的运行制度进行管理,履行学校的社会职能,按照学校要求完成教学管理任务。班级是学生接受知识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实现学生社会化目标的重要资源形式。成员间因有着共同愿景、发展目标、角色分配、人际互动等而聚集在一起,实质上也是大学生社会关系在校园内的缩影和投射。

第三,学生社团是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第三类正式组织。学生社团必须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社团的成立运行、活动的开展也是在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内进行。学生社团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其运行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组织目标,社团成员在组织中有着明确的角色身份,学生作为社团组织的成员,与社团组织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

2.大学生高校人际关系分析

与正式组织所对应的自然是非正式群体,其对应的社会关系则为非正式关系。非正式群体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更多以某种情感的逻辑为关系纽带。高校社会关系中,与学生较为密切的关系多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学习展开,具体有以下数种:

第一,同学关系,大学生本人与宿舍成员、班级同学、社团组织中的同龄学生共同构建了校园同学关系。这种关系存在于各类学习生活范围内,是自然而然产生的,同学间没有明确的组织制度,没有上下级之分,是一种平等关系。同学关系的维持更多依靠同学间的相互吸引、相互监督、相互促进。

第二,师生关系,为实现教育目标,教师和学生在学校范围内以教与学的直接互动而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大学生与班级、科任教师、辅导员构成的教育关系是高校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第三,实践关系,大学生为将个人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相结合,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而在班集体中、学生组织社团中承担一定的社会角色,开展活动所产生的社会实践关系。这一关系中,涉及同学、学长学姐、社团指导老师、班级社团管理部门等多个对象多重角色。

第四,服务关系,学生在日常生活服务中,在宿舍管理、医疗服务、安全保卫等方面与楼栋服务人员、校园医务人员、食堂后勤人员、安全保卫人员等构成的管理服务关系。这类关系更多围绕学生日常生活服务展开,既包含服务工作,也包含管理工作,是学生校园生活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

第五,家庭关系,主要指亲子关系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基于婚姻、血缘或法律制度而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家庭关系是大学生与其父母、亲人构成的基本社会关系,在校园社会关系视角中,我们将家庭关系视为非正式群体关系,学生监护人不能干预学校正常运行,只是在法律法规范围内承担学生的监护责任。

三、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对策建议

基于学生在校园社会关系中所存在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群体关系,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应重视包括学生宿舍、班级、社团组织等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对学生明确要求。同时也必须正确处理校园中非正式群体中的社会人际关系,加强非正式群体关系的安全教育引导、指导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实现校园安全教育管理联动,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1.重视正式组织安全教育联动

宿舍、班级、学生社团作为学生参与的、与之最为密切的正式组织,高校安全教育管理可以通过组织规章制度明确要求学生履行组织成员义务,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和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学生本人的学习能动性,主动提升个人安全预防意识和安全技能水平,保证个人安全和组织运行安全,实现校园安全稳定的工作目标。endprint

安全教育管理部门要正确处理学生在三类组织中的人际关系,要让学生这一主体在宿舍、班级、社团等这些正式组织中找到自己的情感需要甚至是其他需要,以情感的逻辑促使学生主体意识到个人安全以及校园安全的重要性,主动在安全教育过程中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最后还要重视发挥学生社团中党员学生和学生干部的作用,以先锋引领作用规范和引导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主动提升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安全防范技能。通過宿舍、班级、社团三大组织及其人际关系,最终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联动目标。

2.重视非正式关系安全教育联动

第一,发挥同学、实践关系作用,实现班团安全教育联动。利用同学间的相互吸引、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关系,开展寝室、班级、社团安全教育自主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查找身边安全隐患,推进安全教育常态化。以班团干部掌握、同学反映反馈,辅导员谈心谈话、宿舍走访等方式发现了解心理问题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减少事故发生。借助大学生社会实践平台,借由学长学姐带动与指导,将安全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大学生安全技能,培养安全行为习惯。

第二,通过师生关系,实现安全教育教辅联动,提升学生安全理论水平,增强安全教育理论深度。以科任教师为主体,以多媒体放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形式,将安全教育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修内容。以辅导员为补充,进行交通、消防、饮食卫生、心理健康、疾病防疫等安全教育,以及网络安全、防诈骗、防传销等新型安全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在校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技能培训。

第三,建立技防、物防、人防安全防范机制,重视生活服务安全教育联动。楼栋服务人员在做好宿舍服务工作的同时,还要严格实行宿舍安全检查,维修、维护各类生活设施设备,及时排查安全隐患,加强安全预防教育。学校保卫部门、宣传部门可以将安全教育与形势教育、案件实例、环境、季节相结合,利用短信、展板、公告等方式实时向学生发布,整合动员校内外一切安全管理因素,实现生活服务安全教育联动,保证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顺畅运行。

第四,重视学生家庭关系对学生的影响力,构建安全教育家校联动机制。以辅导员为学校代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家校互动,通过家校两地书、QQ、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引导家长主动积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实现大学生安全教育管理家校联动。

参考文献:

[1]朱卫国,潘彬.大学生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5年第5期

[2]计卫舸,宋景华,郭红卫,刘兴国. 基于综合应急管理平台的高校安全保卫队伍建设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9月第12卷第3期

[3]刘祁.高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4月第10卷第2期

[4]裴劲松,高艳,邓小凤,邵虎.着力构建大学生安全教育立体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13期

[5]马振超.从女大学生失联看当前大学公共教育的缺失[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6]杨震.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念与原则[J].中国高等教育.2015(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安全教育关系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美国职业安全教育培训方式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