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我国农产品交易方式的演变

2017-12-27王浩俨

环球市场 2017年31期
关键词:交易方式交易农户

王浩俨

山东省烟台二中

浅议我国农产品交易方式的演变

王浩俨

山东省烟台二中

本文在充分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我国农产品交易方式的演变历程。对现阶段各种农产品交易方式的优势劣势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建设高效农产品交易方式的针对性建议。其中,农产品的商品化、品牌化、标准化,农户综合素质的提高,政府交易平台的构建,联系紧密的农民合作组织以及高效物流网络的建立是实施的关键。

交易模式;对比分析;政策建议

改革开放多年,我国已告别短缺的经济时代,农业的发展障碍从生产领域过渡到流通领域,农户个体经济效益的递增往往输在“最后一公里”,这既和物流网络的建设完善性有关,也和缺乏良好的交易方式相关。近年来,淘宝等网络平台的兴起,再加上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我们身边有很多成功地利用互联网络销售农产品的例子,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新的农产品交易方式给农产品市场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较好方式。

我国农户的农产品交易行为历史悠久。我国古代的农村集市存在较早,两汉魏晋南北朝文献就记载,像赤壁草市和灌家口草市等,唐代以后农村集市更加普遍。古代集市贸易交换的主要内容包括粮食的买进和卖出以及品种的交换;出卖产品换取货币以交税和交地租;以多余的农产品换取生活必需品,像盐、布、牲畜等。而在传统社会中,多数农民的主要生活和生产资料都能由自己生产得到,传统思想就是尽可能少的购买,这种观念限制了市场的发展。

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产品流通政策以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不断布局和调整。1983年,国家首次提出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国务院颁布《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大中城市着手改革沿续几十年的统购派购、统一包销和低价分配供应体制,率先放开了水产品和蔬菜的价格与经营,部分传统集贸市场从以地产地销为主向长途贩运、批量经营转变。1984年,我国第一家大宗农产品集散和批发市场,山东寿光农产品批发市场成立。1985年开始,我国进入改革深入期,至1991 年,国家全面改革农产品统购统销制度,进一步搞活农产品流通。1992年始,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发展市场经济,也标志着农产品流通进入了新阶段。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消费由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以及个性化需求转变,人们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对农产品流通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传统对手交易的基础上,拍卖交易模式、农超对接等订单交易模式、期货交易模式、及网上交易等新型模式也相继出现。几种交易模式各有优缺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对手交易主要包括地摊交易、集贸市场交易以及超市农产品交易等,一般情况下是买方市场,交易数量较小,交易成本较高;期货和拍卖交易在国外较为成熟和普遍,成交量大,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交易成本低;订单交易主要发生在农户和超市、龙头企业、科研单位之间,科研单位和龙头企业可以对农户的生产进行指导,但是也面临合作方违约的风险,产品的成交量大;网上交易多发生于微商和淘宝等互联网店铺,像烟台苹果、樱桃等微商和互联网店铺中有很多已经成功运营了好多年。这种交易模式受农产品品种的限制,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特色化经营特点也比较显著。

要构建成本低、效率高、合理利用现代电子商务的高效交易模式要综合考虑交易主体的特点,政策背景以及经济文化背景。商品化、品牌化、标准化是农产品现代化交易的必要因素;农户综合素质的提高,对电子商务交易能力的掌握也是新型交易模式是否能够应用的重要因素;政府交易平台的构建,对地方特色农产品的政策支持,也必然会推动新型农产品交易方式的产生;联系紧密的农民合作组织也有利于农户的信息交流、产品质量的提高、降低生产和交易的成本;物流网络的高效需要政府的扶持,也是提高农产品交易效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相信在政府的扶持下,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随着交易主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农产品交易方式会越来越高效,农民的经济效益会越来越提高。

猜你喜欢

交易方式交易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浅析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及发展对策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宗交易榜中榜
大学校园二手商品交易市场的探讨
电子商务下逆向物流模式选择
企业收购合并中涉税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