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市城市居民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7-12-27

环球市场 2017年31期
关键词:城市居民被调查者宁波市

冷 军

宁波大学

宁波市城市居民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

冷 军

宁波大学

本文基于宁波市城市居民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的问卷调查,运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分析宁波市城市居民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市绝对多数城市居民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度比较高,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愿意与政府一起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并且有63.3%的被调查者对治理大气污染有支付意愿。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和对大气污染的认知及态度,是影响宁波市城市居民对大气污染治理支付意愿的两个重要因素。随着家庭年收入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等,都能显著提升居民的支付意愿。

宁波市 城市居民 大气污染治理 支付意愿

一、引言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导致近年来全国各地雾霾现象频发。大气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和低污染为特色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必然趋势。2013年国务院颁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彰显了中央政府对改善全国空气质量的迫切需求及决心。2016年7月1日起施行的《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也显示了宁波市政府主导的防治大气污染的思路和方向。政府主导的治理模式可通过能源结构调整、增加清洁能源供应、严格节能环保准入等手段,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企业技术改造等。

清洁空气是一种公共物品,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共同参与,才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城市居民作为清洁空气的需求者与推动者,优化消费结构、建立低碳消费方式,对于空气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如果城市居民没有对改善空气质量、避免大气污染造成损失的支付意愿,光靠政府的推动,可能很难达到大气污染防治的预期效果。

宁波作为一座集大火电、大化工、大港口于一身的临港工业城市,虽然2016年宁波市15个区域内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平均为83.4%,在国家环保部发布的74个重点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中排第19名,但并不能掩盖其偶发雾霾的现实,依然面临着环境保护的压力和居民对清洁空气的巨大需求。因此,借鉴国内外学者的做法,本文运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通过问卷调查,随机选取宁波市各区域的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研究影响宁波市城市居民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的因素。

二、文献回顾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社会公众对大气污染治理的参与和支付意愿从2000年开始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因大气污染的外部性特征,它无法在市场上通过交换直接获得价值,目前国外主要应用CVM法来测度公众对大气污染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这些研究的基本理据即是通过直观的数据给决策者传达环境质量改善所需要的货币化成本。Cameron & Crawford(2003)利用CVM法对影响支付意愿的各种社会经济变量进行分析,认为年龄、家庭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等是影响参与行为和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Hersch &Viscusi(2006)也有类似结论。Burghart、Cameron & Gerdes(2012)发现,调查问卷中不同的选择情景将会产生不同的参与行为结果和支付意愿。其他如性别、教育程度、信息传播媒介、居民拥有的资产(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地理位置和消费方式等都被证实是影响大气污染治理参与行为的重要因素(Sampei & Aoyagi-Usui,2012;Akter & Bennett,2013)。大部分研究都使用的是小样本抽样调查数据(Ishaya & Abaje,2010; Mulugetta Y,2013),部分来自公关服务机构收集的数据(LornzoniI,et.al,2007; Middlemiss.L,2010,2014)。

我国公众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研究,曾贤刚(2011)运用CVM法评估了我国部分城镇居民对CO2 减排的支付意愿;王建明等(2011)基于扎根理论探究影响社会公众在日常消费过程中实行低碳消费模式的深层次因素;黄泽萱(2013)分析了风险信息供应对我国公众参与PM2.5自测的影响及结果。此外,我国一些研究机构和NGO组织也进行了类似的调查,如源自中国气候传播项目中心的《中国公众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认知状况调研报告》的调查结果表明(2016),民众对气候变化感知度普遍较高,多数公众愿意为应对大气污染支付更多成本。

总体而言,我国学者对大气污染治理支付意愿的研究尚处在探索与尝试阶段,还远没有形成完备的理论框架及研究方法体系。

三、问卷结果的描述性统计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自课题组于2017年5月份在宁波市六个城区开展的“宁波市空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调查”,问卷由三部分组成,被调查居民的基本信息、对大气污染的认知及态度、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本次调查对宁波市六个城区的18岁以上的城市居民随机问卷调查,共完成问卷600份,其中有效问卷574份。

(二)描述性统计

1.被调查居民的基本特征

本次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的基本特征包括五个方面,基本特征描述如表1所示。性别方面,男女比例相当,参与调查的女性稍多于男性;各年龄层的受访者都有,但主要集中在22岁至50岁;文化程度比较集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占51.5%;被调查者的家庭年收入集中在10-20万之间,职业包括个体私营业主、企业管理人员、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人和服务人员、学生、家庭主妇或退休。

2.对大气污染的认知及态度

测算城市居民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首先要了解作为清洁空气的需求者和消费者对大气污染的认知及态度。调查结果见表2。

表2的调查结果表明,居民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度比较高,被调查者中有44.6%对宁波市空气质量状况比较关注,19.7%的人非常关注空气质量;居民对大气污染危害的了解程度比较深入,有67.1%的被调查者完全了解或比较了解,仅有1.8%的人完全不了解;进一步分析大气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53.4%的被调查者认为政府与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改善空气质量、治理大气污染,28.7%认为治理大气污染是政府的责任,尽管如此,还是有63.3%的被调查者对治理大气污染有支付意愿,表明居民对清洁空气的迫切需求;对于大气污染的反应程度,56.7%的被调查者认为有时会因大气污染产生不适反应,可见,尽管宁波市空气质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排前列,但大气污染状况依然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不良影响。

MATLAB仿真过程中每组发送的原始数据帧的个数K设为100,共发送25组数据帧.在40MHz带宽下对单流和双流分别取MCS4和MCS11的情况进行评估和分析.

表1 被调查居民的基本特征(人,%)

表2 被调查者对大气污染的认知和态度

四、实证分析

(一)变量设计

1.因变量。本文以城市居民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为被解释变量,将“不愿意支付”赋值为0,“愿意支付”赋值为1.

2.自变量。本文以调查问卷中的家庭年收入、职业、学历、对大气污染的关注程度、治理大气污染的责任主体和对大气污染的反应程度六个维度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研究这些变量对居民的支付意愿的影响程度。其中,前三个维度的变量反映了被调查者的社会经济地位,后三个维度的变量反映了被调查者对大气污染的认知和态度。其中,家庭年收入维度,以“家庭年收入6万元”以下为参照组,对其他五组收入情况分别做0-1虚拟变量编码;职业维度,以“家庭主妇或已退休”为参照组,其余五组职业分别做0-1虚拟变量编码;学历维度,以“小学”为参照组,其余五组学历分别做0-1虚拟变量编码;对大气污染的关注程度维度,以“不关注”为参照组,其余四种关注程度分别做0-1虚拟变量编码;责任主体维度,以“政府与社会共同解决”为参照组,其余的分别做0-1虚拟变量编码;对大气污染的反应程度维度,以“几乎没有”为参照组,其余各组分别做0-1虚拟变量编码。

3.控制变量。本文选取被调查者基本信息中的年龄和性别为控制变量,以女性为参照组,对性别做了0-1虚拟变量编码。

(二)研究方法及模型

借鉴已有的相关文献,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被调查的宁波市城市居民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构建模型如下:

其中,p/(1-p)是被调查的城市居民愿意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与不愿意支付之间的比率;αt表示各自变量对城市居民大气污染治理支付意愿的影响程度。

(三)回归结果分析

首先,本文对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做了检验,发现并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然后,根据上述Logistic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由于二元选择模型回归系数的经济解释比较困难,因此本文用OR值exp(B)表示自变量每变化一个单位,因变量变化的倍数。结果如下表3所示。

(1)被调查者家庭年收入与城市居民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之间具有显著关系,各个收入组的被调查者与参照组“家庭年收入6万元以下”之间的差别,随着的增加而增加,其中“15-20万元”这一组的支付意愿最大。(2)不同职业的被调查者,其支付意愿之间有显著差别,其中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以及学生,支付意愿明显要比其他职业的被调查者要高,支付意愿分别高出参照组0.72倍和0.49倍。有趣的是,个体和私营业主 并不愿意为大气污染治理支付,可能是因为他们所经营的企业已经承担了环保责任,所以个人就不愿意再额外支付了。(3)被调查者的学历与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之间有较明显的差异,大专或本科学历的城市居民,有更强烈的支付意愿,支付意愿高出参照组0.62倍。

2.对大气污染的认知和态度与城市居民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

(1)被调查者对大气污染的关注程度与其支付意愿之间呈显著的正向相关性,关注程度越高,有越强烈的支付意愿;(2)关于大气污染治理的责任主体划分与支付意愿的关系,回归结果表明,认为责任主体为“政府”的,其支付意愿要比认为“政府与社会”的低54%,表明在环境保护方面依赖政府的居民,支付意愿也比较低;(3)被调查者对大气污染的反应程度,与支付意愿之间有显著的关系,回归结果显示并非线性关系,而是倒U型的关系,“偶有不适”的被调查者,比“几乎没有不适”和“经常不适”的人,有更高的支付意愿。可能是“几乎没有不适”的人,认为大气污染对他影响有限,所以支付意愿不高;而“经常不适”的人认为自己身体和精神上遭受了危害,不愿意再额外支付大气污染的治理费用。

3.年龄、性别与城市居民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

被调查者的年龄与其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呈正向的关系,说明随着年龄的增大,对大气污染造成影响的敏感度会增加,所以更愿意为大气污染治理支付。女性比男性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要稍微强烈一些,说明女性更关注大气污染的危害、具有对清洁空气更强的需求。(见表3)

表3 城市居民大气污染治理支付意愿的回归结果

五、结论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的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CVM),就宁波市城市居民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及影响因素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宁波市城市居民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度比较高,有63.3%的居民对空气质量状况比较关注或则非常关注;有67.1%的居民完全了解或比较了解大气污染的危害,仅有1.8%的人完全不了解;53.4%的居民愿意与政府一起参与大气污染治理,并且有63.3%的被调查者对治理大气污染有支付意愿。可见,尽管宁波市空气质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排前列,但城市居民依然更清洁的空气有很大需求。实证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和对大气污染的认知及态度,是影响宁波市城市居民对大气污染治理支付意愿的两个重要因素。随着家庭年收入的提高、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等,都能显著提升居民的支付意愿。

因此,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大气污染治理的支付意愿,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大气污染和环保治理的宣传,提高城市居民对大气污染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也需要完善城市居民参与大气污染和环保治理的制度培养城市居民的环境偏好,提高城市居民在环境治理中的主体意识。

[1]高新才、岳立、张钦智.兰州市大气污染支付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问题,2011,(1):62-65

[2]穆怀中,范洪敏.城镇化扩张与居民空气污染治理支付意愿[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6):81-85

[3]何凌云、黄永明.城市居民基于空气质量改善的支付意愿定量分析[J].城市问题,2014,(4):67-73

冷军(1977.10--);性别:男,籍贯:四川德阳,学历:博士,毕业于辽宁大学;现有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环境管理;

宁波市社科规划课题(G17-ZXLL53)

猜你喜欢

城市居民被调查者宁波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对城市居民行为影响的效果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城市居民低碳意识与行为调查分析——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乌鲁木齐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研究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自发性体育组织参与对城市居民社区信任的影响——基于乌鲁木齐市的调查
宁波市中城小学
余姚市民幸福感民意调查分析
宁波市采取“三学”“三访”“三个结合”开展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