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语课堂,以生为本不可或缺

2017-12-26李家如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

李家如

摘 要:新的课程视角和新的课改理念下,语文教师应变“教的课堂”为“学生的学堂”,在情境想象中聚焦学生,在比较阅读中锻造学生,在探究延伸中拓展学生,以此打造一片以生为本的语文学习新时空。

关键词:情境想象;比较阅读;探究延伸

语文学习并非仅仅跟语言文字打交道,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都可在不知不觉中滋养学生。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发现语文的广博,需要教师的理念、视域和坚守。窃以为,变“教的课堂”为“学生的学堂”,应该成为教师打造生本课堂的一个重要的视点。

一、在情境想象中聚焦学生

有专家言:语文学习就是一个不断打开自己“思考、追问、记录、想象”的过程。其中的“想象”不可或缺,特别是中年级语文,更需要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语文,阐释语文,亲近语文,以此丰富学生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

执教人教版四年级语文《巨人的花园》时,应该设计以下课堂引入:

1.相信学生一定读过不少童话作品,一定被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所深深吸引,一定被其中的“真善美”所熏陶,那么,你们读过哪些童话?哪个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

2.揭题《巨人的花园》:见过巨人吗?想象一下巨人高大的形象。尽情想,怎么想都可以,只要你敢想,只要你愿意想,都可以尽情地想象巨人之“巨”。

3.再一次读题想象:在你的心目中,这个巨人的花园会是什么样的?(是花团锦簇,还是满目荒凉?是景色宜人,还是杂草丛生?)

想象和現实一定有落差,恰恰是“巨大”的落差,才让学生情感的翅膀“扑棱棱地飞”,才促使学生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一涨再涨,促使学生以想促思、以读促思、以思促读,以此发现更美的风景,发现语言的另一重鲜活的乾坤。

二、在比较阅读中锻造学生

语文学习离不开阅读,然而,如何读,如何读出效果,如何把书“读厚”,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所谓“把书读厚”,就是学习的人参与了学习材料的建设与创造。就《巨人的花园》的教学而言,让学生多一些比较,多一些品词赏句,在比较阅读中升华情感、入境入情,不失为一条实实在在的阅读之路。

1.第一次比读——花园景色的变化的比读。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花园很美,又是哪些地方让你觉得花园很荒凉呢?请你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并在后面作适当的批注。(此处比读,着眼对故事内容的梳理)

2.第二次比读——巨人前后的表现比读。比如:“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滚出去!”后来巨人不禁抱住了那个孩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此处比读,重在品味语言,体会变化,感受童话的生动有趣)

3.第三次比读——原文与课文的比读。如原文中有这样的句子:“巨人回来了。原来他到自己的妖怪朋友科尼西家串门去了,在妖怪家里一住就是七年。七年的时间里他把要讲的话都讲完了,便决定回自己的城堡。”(这是改后被删的句子,通过原文与课文的比读,使学生发现更多,收获更多)

可以发现,这样的比读远比以前的“平铺直叙”式的阅读有效,更有意义,更能够洞开学生的多重视域,更能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力和批判意识。可见,好的阅读要打破传统,变老师的领读和范读为学生的自由读、比较读和扩展读,以此读出多重意蕴,以此把书“读厚”,以此打造以生为本的高效语文课堂。

三、在探究延伸中拓展学生

好的语文课堂,不能拘囿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中,而应引领学生基于原文,但超越原文,应该想方设法抓住“延伸点”和“扩展点”,引领学生发现语文的广博,发现语文的气象万千,发现语文的更多神奇和奥妙,使其弥散出“真语文”的芬芳、馨香和温度,并以此让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郁郁乎文哉”。

比如,在课末,教师应该引领学生进行以下拓展:

1.课文学完了,让我们交流一下:从这篇童话中你懂得了什么?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用1~2句话写下你读这个故事后的收获。

2.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把故事继续编下去,小组分工合作,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3.读《巨人的花园》原文《自私的巨人》,并把这故事讲给父母听,也可以搜集其他中外童话,和小组同学一起读。

引领学生多多收集有关幸福的名人名言,并写下收获感言,不仅仅洞开了学生的视域,而且与学生的内心成长对接,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奠基。随后,童话作品的续编,如果能做精做细,那么,必将在一个更深的层面上让学生踏上“学用结合”之路,能够更好地凸显“一生文本”之理念。而最后的读原文《自私的巨人》,并且读给父母听,不仅沟通了课内与课外,也连接了学校与家庭,这样的“大语文观”,不正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所更加需要的理想境界吗?但愿语文教师能够多多创设这样的境界,并以此打造以生为本的语文学习新时空。

参考文献:

[1]张化万,周耀东.“让学于生”的实践观察与理性思考[J].小学语文教学(会刊),2015(9):5.

[2]林茶居.在银鹰文昌中学感悟“自主学习”[J].教师月刊,2013(3):13.

编辑 韩 晓endprint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浅论语文比较阅读教学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
比较阅读,触及文本底蕴
诗歌比较阅读的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
质疑·比较·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