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语文比较阅读教学

2016-10-12王兰兰

考试周刊 2016年75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王兰兰

摘 要: 近几年的高考考查内容中比较阅读能力考查日益凸显,以新课标全国二卷为例,2014年文言文阅读部分考查了两首古诗的比较阅读,2015年现代文阅读第四小题要求学生比较材料中老王和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的相似和不同。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两篇或两篇以上在内容或形式上有联系的文章运用求同或求异的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变抽象为具体,变孤立为整合,以期更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目标,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 语文阅读 比较阅读 教学效率

一、语文比较阅读实施的意义

1.科学整合课程资源。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是个例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样例,教师的职责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是死的,而学生是有思想有感觉的个性主体,单纯的教材知识讲授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不是语文教学应该出现的场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阅读教学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①。生活是语文的外延,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中利用的资源,比较阅读教学打破固有的教材编排和讲解习惯,将有可比性的文章链接在一起,科学地整合语文课程资源。

2.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反复强调要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告别以往教师“满堂灌”、“一刀切”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时,也要转变师生在课堂中的关系,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总导演”,学生才是课堂教学中真正的“主角”。在比较阅读中,由教师选择比较阅读的文本,设计比较阅读的比较点,并将如何实施比较阅读的精髓教给学生,学生那些拥有高超演技的演员们,是演好比较阅读这场大戏的关键,使学生真正地融进课堂中,不仅仅获得知识,更是一种能力的锻炼。

3.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是学生个性化品质不鲜明,在“唯分数”和“标准答案”思想的影响下,学生逐渐失去独立思考、多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语文比较阅读是一个引导学生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通过比较,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习惯,增强个性化思维能力。

二、语文比较阅读实施的要点

1.培养比较意识,运用比较思维。俄国教育专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运用比较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开展比较阅读,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比较阅读教学中,培养比较阅读的意识,学会运用比较阅读思维,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如:学习《苏轼词两首》,将教材中所学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与前面学过的《赤壁赋》进行比较,它们都是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体味三者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异同。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含蓄表达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心情,同时也表达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定风波》中苏轼又变成林语堂口中那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其此生所求,表现作者豪迈阔达的人生态度。在《赤壁赋》中作者和朋友同游于赤壁之下,把酒言欢,看破尘世,宛如人间仙人,自认人生乐不可言。运用比较思维将同一时期不同作品比较,品味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这位乐天知命的伟大词人。

2.选择比较文本,明确比较目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选择比较文本是实施比较阅读的“先行军”,选择好比较文本才能更好地实现比较目标。比较阅读文本依据其来源,可分为课内文本和课外文本两大类。

课内文本是最实用快捷的文本资源。如:学习《李清照词两首》,为使学生更好地体味李清照南渡前后作品风格的变化,可将《醉花阴》和《声声慢》进行比较阅读。这两首词分别是作者南渡前后表现“愁思”的代表作。《醉花阴》是南渡前李清照生活安逸闲适,佳节又至,思念远游丈夫的闺怨之愁,《声声慢》是南渡以后,李清照生活困窘,孤苦无依,疾病缠身的情愁、家愁、国愁。在比较中,体味一代女词人李清照人生境遇的改变及对她作品内容的深刻影响。

课外文本首先应重点关注文本的可比性,选择的文本必须是与原文本有可比性的文本;其次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文本比较的有效性,选择的文本太难学生不易理解,选择的文本过于简单又没有比较的价值。如:学习朱自清的《背影》,可与课外文本《父亲》展开比较阅读,刘鸿伏的《父亲》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质朴真实,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理解难度不大。两篇文章主题都是父爱,朱自清笔下的父爱是父亲艰难地爬上月台,蹒跚地越过栅栏为他买橘子的背影,望着那不再强壮有力,却更显细心体贴的背影,朱自清感受到世间最真切的父爱。刘鸿伏的《父亲》是一位辛勤劳作的农民父亲,崇拜文化,热爱土地,为自己的儿子是一个知识分子自豪不已,因为贫穷二略显自卑,但对儿子的爱毫无保留,当父亲用颤巍巍的双手递给作者那五十元生活费时,作者的眼泪中满含着的是父亲给予他的如山的爱。通过比较,学生感受文中两位父亲两种人生,但相同的是他们的如山父爱,无论自己的儿子长多大,有多大的能力,在他们眼中都是需要父母关爱的孩子。

3.设计比较点,选择比较内容。“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比较内容也不会相同,所得结论自然也不同。比较阅读可从语言风格、表达方式、人物形象、思想感情等多个文本解读角度出发,设计比较阅读的比较点,进而确定比较的内容。

如: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沁园春·雪》的豪放语言风格作为比较点,比较二者在创作意境、遣词造句、诗人情感等方面的豪放之势;对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和吴敬梓笔下的《范进中举》人物形象作为比较点,两者都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虽命运结局不同,但都是对封建社会制度和某种意识的强烈批判,在比较中更能凸显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

比较阅读是阅读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比较阅读,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语文课程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是培养学生比较思维、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谈比较阅读内容的专题化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路径探究
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功利性问题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