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研究述评

2017-12-26郑晓花

党史文苑 2017年22期
关键词:述评民族地区基层党建

郑晓花

[摘要]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上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也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全面回顾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助于认清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发展现状,把握其发展规律和脉络,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走向更高水平,进一步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民族地区 农村 基层党建 创新 述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对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对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和创新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201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民族地区要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1]。而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又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上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民族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历史原因、经济水平、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心理状况等主客观因素,使党在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殊性。在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的实践中,党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也有过失误和教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也面临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因此,研究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試图对近年来学界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做一梳理。

一、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研究的现状

根据文献检索查知,有关基层党建的文章达到1万多篇,相关论著也硕果累累,但以“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研究”为题的论文和论著则极少,几乎没有专著论述这一主题。而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也并不多见。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相关研究者对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重视不够,或偏向于宏观层面的党建研究,或偏向于发达地区高校、社区等其他基层党建研究,没有对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给予足够的关注与思考;二是从全国范围来看,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本身创新意识、创新举措与其他地区和领域相比相对滞后,党建成果没有形成大的亮点,未能引起学界关注;三是民族地区农村大都地处偏远山区,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语言不通、发展滞后、情况复杂,给野外调查带来很大风险和难度,影响了学界深入开展实地调研,并研究出高水平论著。

梳理相关文章发现,关于农村基层党建文章,从时间的维度来看,对新形势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研究较多,对改革开放前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验总结较少;从内容来看,基于单个地区的典型事例经验性介绍的较多,区域性的系统的总结梳理和理论研究较少;从地域的分布看,涉及中东部发达地区的研究较多,西部偏远地区的研究少。关于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研究文章,在2004-2016年间共有29篇相关论文公开发表,研究的高峰集中在2010-2014年这五年,共有22篇相关论文,其中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社会管理能力方面论述的较多,且多基于云南、新疆、内蒙古边疆民族地区的实地调研进行论证。

二、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研究的主要内容

通过梳理关于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研究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和论著发现,虽然相关研究文章不多,但涉及的内容很广,涵盖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关于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的重要性。加强和创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一观点很好理解,也不容置疑,因此学界对此论述不是太多。张永庆、宋志斌主要从反对“和平演变”斗争面临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来论证民族地区加强党的建设的特殊重要性[2]。邵蕊认为,边疆民族地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夯实党在边疆民族地区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巩固边疆稳定团结和谐的必然要求[3]。

2.关于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的基本特点和经验。对民族地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特点和规律研究的文章较多,也总结了不少好的经验。启东明、丁玉才从民族地区的居住特点、自然环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科学文化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宏观分析了民族地区党建工作具有的十个特点,即多方位性、多层次性、相应性、灵活性、民族性、地域性、不平衡性、多端性、过程性和复杂性。并从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总结了加强民族地区党建工作的六条宝贵经验,即: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同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始终坚持按照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来建设党;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紧密围绕以发展民族区域经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中心任务来进行;必须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教育,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始终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必须紧密地与党的民族政策相结合。这些基本特点和经验也符合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的基本情况[4]。

修耀华则具体分析了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异于以往的明显不同的特征:一是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少数民族党员和群众比例较大,二是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处于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三是独特自然环境使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更具灵活性。其中不少观点与启东明、丁玉才的分析十分一致[5]。

刘亚玲、林杰详细剖析了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以民族文化为切入点走出的党建新路子,从其成功的实践中总结出边疆民族地区创新基层党建的五条宝贵经验:一是要根植民族文化沃土,丰富党建工作的内涵;二是要尊重民族文化情感,维护民族团结和谐;三是要弘扬民族文化精髓,传承中华文明瑰宝;四是要紧扣民族发展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五是要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夯实党的执政基础[6]。

3.关于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关于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及现状,不同的研究者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党员干部教育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与其他发达地区农村一样,普遍存在思想缺乏创新意识、组织纪律涣散、作风不够严谨踏实、管理教育不到位、服务经济发展不给力等问题,特别对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谋发展的能力相对较弱这点具有普遍共识。

王俊程、胡红霞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通过对滇东南边境6县13个村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认为,新世纪以来,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在组织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对基层组织重视不够、投入不足,二是基层干部待遇偏低,三是基层干部工作绩效有待提高,四是村“两委”外的其他基层组织运行存在困难,五是对基层干部培训不力[7]p5-8。

李锡鹏认为,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乡镇党委抓经济的时间多,抓党建的精力少;二是乡镇干部的工作压力大,自身建设不足;三是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足;四是农村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且素质偏低;五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有待提高[8]。

田东林、杨永建通过对云南边境4县8乡镇进行问卷调查,应用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方法,重点分析了该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问题。研究认为,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具有一定执政能力,但仍存在着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发挥不佳,部分党员理想信念淡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9]。而且,他们还通过对云南4个边境县市的18个村进行实地调研,侧重分析了云南边境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经济发展能力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分析了影响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经济发展能力的主客观因素和解决办法[10]。他们采用经济学、社会学等其他学科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大量第一手资料进行研究,跳出了就党建研究党建的传统思维方式,是近年来有关农村基层党建实证研究不可多得的好文章。

4.關于创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的举措。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研究者普遍认为,要创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就必须从党组织自身的思想上、组织上、队伍上、方式方法上去进行改进创新。例如哈斯提出:要通过创新党建工作理念,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通过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提高党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通过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提高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通过创新活动载体,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11]。

也有不少学者认为,创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必须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相结合。内蒙古党委宣传部课题组认为,加强民族地区党的建设,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领导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能力,保证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12]胡跃通过对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以来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进行总结,认为必须结合发展本地经济抓党建,不能光就党建抓党建,并且在创新党建过程中始终贯彻党的民族政策[13]。

刘亚玲、林杰梳理了楚雄彝族自治州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七大举措:一是运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开展工作,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形式;二是突出民族文化特色,丰富党建工作内容;三是以少数民族歌舞为载体,搭建基层党建新平台;四是以民族节庆为契机,推进民族文化与基层党建的融合;五是注重产业培植,带动少数民族群众增收致富;六是创新宗教工作,提升党的政治影响力;七是培养民族文化传人,增强基层党建活力[6]。这些创举充分利用了本地浓厚的民族文化资源,明显区别于汉族聚集地区,而且使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为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创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参考。

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发展展望

学界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为这一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借鉴。虽然有关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比较宽广全面,但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就党建研究党建,没有跳出传统思维方式来多角度、跨学科进行创新研究;二是缺乏深入的田野调查,有关论证缺乏翔实的资料数据进行支撑;三是缺乏与发达地区、非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的对比研究,也没有与高校、社区等其他基层党建进行比较,难以体现其独特性;四是没有对新中国成立后各历史时期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进行阶段性分析对比,考察其历史发展脉络,梳理发展轨迹;五是宏观的重复性研究较多,论文质量不高。

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研究首先要认清其重要性,相关研究者应对其予以足够重视和关注;其次,研究者应突破传统研究视野,通过跨学科、多视角进行综合研究,并充分利用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研究分析工具;再次,要通过时间和空间上的纵向、横向对比研究,突出研究的精准性;最后,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要特别关注互联网技术和手段对党建工作的影响和运用。

参考文献:

[1]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4-09-30.

[2]张永庆,宋志斌.少数民族地区党的建设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1991(2).

[3]邵蕊.边疆民族地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J].黑河学刊,2012(3).

[4]启东明,丁玉才.少数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的基本特点和基本经验[J].理论研究,1996(6).

[5]修耀华.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研究[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5).

[6]刘亚玲,林杰.边疆民族地区结合民族文化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探析——以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例[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2).

[7]王俊程,胡红霞.西南边疆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8]李锡鹏.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1).

[9]田东林,杨永建.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实证分析[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2).

[10]田东林,杨永建.边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经济发展能力研究——来自云南4县8镇18村的调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5).

[11]哈斯.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J].基层党建,2010(6).

[12]内蒙古党委宣传部课题组.切实把握民族地区党的建设的特殊规律[J].实践,2005(3).

[13]胡跃.刍议甘肃民族地区农村基层党建的基本经验和基本特点[J].今日南国,2009(9).

责任编辑/陈 洪

猜你喜欢

述评民族地区基层党建
践行两学一做 落实基层党建工作
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下新疆公安机关基层党建创新研究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简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严”与“实”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旅游产业助推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策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美术毕业作品展对民族地区高校就业率提升的策略研究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