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侧柏叶的本草考证△

2017-12-26张娟刘美李先宽张坚马琳

中国现代中药 2017年9期
关键词:侧柏药性性味

张娟,刘美,李先宽,张坚,马琳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中药文化·

侧柏叶的本草考证△

张娟,刘美,李先宽,张坚,马琳*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

通过本草考证的方法,整理现存本草与历代古籍文献,对侧柏叶的植物名称、资源分布、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及药剂选方进行了考证。在本草中多以侧柏叶记载,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性味苦、微温、微寒,主归肺、肝、脾经。具凉血止血、祛风利湿、生发乌发等药效,现代临床多沿用其凉血止血的功效进行选方配伍。

侧柏叶;资源分布;性味;功效;本草考证

侧柏叶为柏科植物侧柏Platycladusorientalis(L.)Franco 的干燥枝梢和叶,侧柏叶作为一味大宗常用药材,在治疗吐血、衄血、尿血、血痢、肠风、崩漏、风湿痹痛等疾病疗效显著,并且目前仍有大量方剂使用,如清血丸、侧柏叶汤、柏茶、加减四物汤、四生地黄汤等。现代研究表明,侧柏叶有抗菌、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止血、降血脂、保护神经、镇静等多种药理作用[1]。目前侧柏叶洗发水、侧柏叶茶等商品在市场上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为充分利用这一重要的中药资源,本研究从侧柏叶的植物名称、资源分布、性味归经、功能主治和药剂选方等方面进行本草考证,以期为侧柏叶资源深度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1 植物名称及资源分布考证

1.1 侧柏叶名称考证

据《诗经》、《滇南本草》[2]等古代本草记载,侧柏又名柏、扁柏、崖柏、香柏、黄心柏、扁松、云片柏、松蟠、片松、喜柏,多以侧柏记载。宋代苏颂《本草图经》载曰:“其叶皆侧向,三月开花,九月结子成熟,取采蒸曝,春擂取仁用,其叶名侧柏。”宋代陆佃《埤雅》载曰:“柏之指西,犹针之指南也。柏有数种,入药惟取叶扁而侧生者,故曰侧柏。”元代朱丹溪《本草衍义补遗》:“万木皆向阳,柏独西指,受金之正气,坚劲不凋,多寿之木……。”明代魏子才《六书精蕴》:“万木皆向阳,而柏独西指,故字从白。白者,西方也。”清代黄宫绣《本草求真》[3]载:“然禀受西金,坚劲不凋。”从历代本草著作记载中关于侧柏叶名称上可见,侧柏别名众多,在植物形态方面因“柏独西指”、“禀受西金,坚劲不凋、一一西指也”等而得名;在药用价值方面因“柏有数种,入药惟取叶扁而侧生者,故曰侧柏”而得名。

1.2 侧柏叶资源分布考证

侧柏叶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资源,历代著名本草对侧柏叶的资源分布有所记载。梁代陶弘景《名医别录》[4]曰:“柏实生泰山山谷,柏叶尤良,处处有柏,当以太山(今山东泰山)为佳尔。”唐苏敬《新修本草》[5]曰:“今太山无复采子,唯出陕州宜州为胜。”这里的陕州指陕西关中平原一带,宜州指广西桂林一带。宋代苏颂《本草图经》[6]曰:“柏实以乾州者为最……其叶名侧柏,密州出者尤佳。古柏叶尤奇,益州诸葛孔明庙中有大柏木。”这里提到的密州为山东的诸城一带,益州诸葛孔明庙现四川省一代。宋陈承《本草别说》:“陶隐居说柏忌冢墓上者,而今乾州者皆是乾陵所出。”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尝官陕西每登高望之虽千万株皆一一西指。”现代《实用本草》[7]、《全国中草药汇编》[8]、《中药八百种详解》[9]、《食物本草》[10]等对侧柏叶资源的分布记载是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有关侧柏叶资源分布,本草古籍以“太山”、“密州”出者为佳的记载,但随着中药材资源普查的发展及临床用药的研究,认为我国大部分地区除青海、新疆外均有侧柏叶分布,未对其道地性有明确规定。

2 性味归经考证

2.1 侧柏叶性味功效考证

古代本草对侧柏叶性味功效有较多记载,本文梳理了自东汉至清的本草记载,具体考证见表1。根据表1,对侧柏叶药性在不同时期的演进进行归纳,如图1所示。

表1 侧柏叶性味功效考证

图1 侧柏叶不同时期药性变化趋势

通过对侧柏叶药性考证可知,古代本草中侧柏叶寒性、温性均有记载,中药药性理论分别经历了:秦汉初步形成时期、魏晋隋唐的平稳发展时期、宋代以后中药药性理论正式提出,明清中药四性理论的完善和确立[29]。药性理论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经过不断的实践及对侧柏叶研究的深入,清至今普遍认为其性味为苦、寒性,炮制加工后性味可表现为温性。功效方面:侧柏叶“主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是本草著作中温性的记载,而本草中为寒性的记载大都在此基础上补充了“善清血凉血、补阴凉血、凉血燥湿、微寒带涩,故止诸血”等功效;同时,侧柏叶清血凉血的功效也符合现代用药习惯。

2.2 侧柏叶归经考证

《神农本草经》[11]载侧柏叶“归肺、心、肝、大肠经。”《药品化义》[21]:“入肝、心、脾、肺四经。”清代《要药分剂》:“入肝、肾二经。”清代《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清代《本草求真》[3]:“侧柏叶专入肺、肝经。”清代《医林纂要》:“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清代《本草便读》[26]:“入肝肺大肠血分”;清代顾靖远《顾松园医镜》:“入肝经”;清代《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阳明”,即肺经、脾经、胃经、大肠经;现代《实用本草》[7]:“归肺、肝、大肠经。”《全国中草药汇编》[8]:“归肺、肝、脾经。”《中药八百种详解》[9]:“归肝、肺、大肠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30]:“归肺、肝、脾经。”通过以上对不同时代具有代表性著作的考证,认为侧柏叶主要归肺、肝经、脾经。

2.3 侧柏叶主要选方的本草考证

宋代以后,包括中药药性理论在内的中医药理论研究迅速发展,至明清时期,众医家充分继承前人经验和理论,进一步开展深化研究,最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宋、明时期对侧柏叶研究较为深入,在对功效认识日渐完善的基础上,对侧柏叶的组方配方也有深入研究。现将宋、明时期侧柏叶主要选方依功效不同整理如表2所示。

表2 宋、明时期侧柏叶主要选方

由表2可知,宋、明时期主要依据侧柏叶的凉血止血功效进行组方。现代研究表明,侧柏叶具有凉血止血、祛风降湿、化痰止咳、消肿散毒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出血症、风湿痹痛、高血压、咳喘、烫伤等症。常见的药品方剂如:清血丸、侧柏叶汤、柏茶、加减四物汤、四生地黄汤、柏叶浸剂、净肌汤、断红丸、导热散、柏叶洗方、柏叶蜜、三灰散等。从上述历代本草的记载和现代研究对比来看,侧柏叶“吐血、衄血、痢血、崩中赤白,轻身益气,令人耐寒暑,去湿痹,生肌”的作用与现代药理研究的结果相同,现代临床一直沿用;而对于侧柏叶“烧取汁涂头,黑润鬓发;捣烂用,能去火毒散痄腮肿痛”的方法在现代一些经验方中也有应用。但“止痛灭瘢,疗蛊痢,杀五藏虫、敷烫火伤”等功效现代少有应用。

3 总结

名称及资源分布方面:侧柏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虽有别名,但通过本草记载后世均沿用侧柏叶为正名;侧柏叶产地本草记载以泰山、诸城为佳,但现代关于侧柏叶道地性没有明确规定,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资源分布。性味归经及功效方面:侧柏叶药性本草记载包括微温、凉、微寒、寒共四种,但清至今普遍认为其药性应为微寒较为合理。侧柏叶味苦,主要归肺经、肝经和脾经;主治吐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肺热咳嗽、血热脱发、须发早白等,且清血凉血的功效也符合现代用药习惯。宋、明时期主要依据侧柏叶的凉血止血功效进行组方。历代本草选方中凉血止血功效与现代药理研究的结果相同,现代临床一直沿用,而止痛灭瘢,疗蛊痢,杀五藏虫,敷烫火伤等功效现代少有应用。

[1] 曹雨诞,曾祥丽,单鸣秋等.侧柏叶的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08,40(2):86-88.

[2] 明·兰茂.滇南本草[M].北京:云南人民出版社,1975:112.

[3] 清·黄宫绣.本草求真[M].北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231.

[4] 梁·陶弘景.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9.

[5] 何清湖.新修本草[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89.

[6] 中医宝典.本草图经[EB/OL].[2017-06-27].http://zhongyi.shufaji.com/zygj/006/default.htm.

[7] 时继田.实用本草[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6:211-212.

[8] 王国强.全国中草药汇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79-380.

[9] 侯士良.中药八百种详解[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529-530.

[10] 明·姚可成.食物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208-1212.

[11] 魏·吴普.神农本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40.

[12] 北宋·刘翰,马志.开宝本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260.

[13] 元·王好古.汤液本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58.

[14]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25-1726.

[15] 陈仁寿.药鉴[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210.

[16] 陆拯.本草品汇精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52.

[17] 明·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56.

[18]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1181-1183.

[19] 明·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102-103.

[20] 郑金生,甄雪燕,杨梅香.本草汇言[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342-344.

[21] 明·贾所学.药品化义[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93.

[22] 明·张志聪.本草崇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283.

[23] 郑金生.本草备要[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9.

[24] 清·张璐.本经逢源[M].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72-173.

[25] 清·吴仪洛.本草从新[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30-332.

[26] 清·张秉成.本草便读[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129-130.

[27] 清·严西亭.得配本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65

[28] 范磊.本草分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5:225-227.

[29] 王春燕.常用中药四性变化规律的文献研究[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

[30]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15.

HerbalTextualResearchonBiotaOrientalis

ZHANG Juan,LIU Mei,LI Xiankuan,ZHANG Jian,MA Lin

(SchoolofChineseMateriaMedica,Tianji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ianjin300193,China)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biota orientalis was carried out by combing the existing herbal medicine and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using herbal textual research method.The aspects of biota orientalis including plant name,resource distribution,flavor of herbal medicines and function position,efficacy and indications,and pharmacy prescription were studied.Biota orientalis was the common used name in the herbs.The biota orientalis distributed in most parts of the country with the bitter,slightly warm,slightly cool property.It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lung,liver and spleen meridians with the effect of cooling blood to stop bleeding,removing wind and dampness evil,generating and blackening hair and other efficacy.The efficacy of cool the blood-stanch bleeding was generally used by modern clinical to the election side compatibility.

biota orientalis;resource distribution;flavor of herbal medicines;efficacy;textual research of herbal

10.13313/j.issn.1673-4890.2017.9.022

天津市科技特派员项目(16JCTPJC45800)

*

马琳,教授,研究方向:从事中药资源与中药生物工程研究;E-mail:malin7983@163.com

2017-08-11)

猜你喜欢

侧柏药性性味
侧柏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西北地区的侧柏良种培育探讨
《四部医典》的跌打损伤外用方剂用药规律及药性探析
伏羲庙,侧柏
方剂药性量化研究现状及展望
冬日清晨
基于药物功能的中药药性研究
经方中芍药的运用
半夏泻心汤的不同性味配伍对慢性胃溃疡大鼠胃液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