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云南三七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7-12-26刘立红刘英王芬刘石磊胡会泽张文生辛文锋

中国现代中药 2017年9期
关键词:皂苷中药材云南省

刘立红,刘英,王芬,刘石磊,胡会泽,张文生,辛文锋*

(1.三七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106;2.呼和浩特市鑫宇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综述·

云南三七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

刘立红2,刘英1※,王芬1,刘石磊1,胡会泽1,张文生1,辛文锋1*

(1.三七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昆明 650106;2.呼和浩特市鑫宇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三七作为中国名贵中药材,是云南省重要的生物资源。目前对于三七产业发展的问题,政府给予了重点关注与扶持。本文概述了三七产业发展情况,总结了三七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三七产业发展建议,为实现三七产业快速发展,成就三七千亿产业提供决策参考。

三七产业;存在问题;发展建议

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传统名贵中药材,享有“参中之王”、“金不换”等美誉[1]。研究表明,三七对血液、心脑血管、神经、免疫、代谢等系统相关疾病防治均有确切效用,目前常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类疾病[2-3]。近年来,国家将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云南省为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结合资源优势与产业特点,扶持云南白药集团、昆药集团、三七科技等千百亿级的产业领军企业,培育云南白药、血塞通、三七饮片系列的百亿级大品种,通过产业融合与延伸将云南三七产业打造成为千亿级优势产业。同时促进三七朝向心脑血管重大疾病预防用药,通过医养结合,为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发挥带动示范作用。本研究概述了三七产业发展情况,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旨在为实现云南三七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1 三七产业发展情况

1.1 三七种植资源分布

三七是人工种植历史悠久的中药品种(400年),种植最适宜范围局限于中国西南部海拔1400~1800 m,北纬23.5°附近的狭窄地带[4]。2014年云南省植资源普查结果如下:

1.1.1 省各州(市)的三七种植规模分布 云南省三七种植规模排名前五位分别为文山、红河、曲靖、昆明、玉溪,以上五个地区三七种植面积合计为75.98万亩(1亩=1/15公顷),占种植总面积的96.16%。其它10州市有小规模三七种植尝试,共计3.03万亩,约占种植总面积的3.84%,其中怒江、迪庆、昭通三州尚无三七种植(见表1)。

表1 云南省各州(市)三七种植面积与百分比

1.1.2 云南省各州(市)的三七种植户结构 采用种植规模来分析三七种植农户结构,调研统计,三七种植面积超过500亩的三七种植大户89户,种植面积超过1000亩的三七种植大户22户,种植面积2000亩的三七超级种植大户6户,其它种植户规模如表2和图1所示。

图1 云南省各州市三七种植户规模分布

1.2 三七产业发展现状

1.2.1 三七种植业步入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发展轨道,为三七产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原料保障

规模化——2014年云南省三七在地面积79万亩,主要包括文山、红河、曲靖、玉溪、昆明。而2015年仅文山州三七种植面积就有45万亩,三七种植业销售收入约149亿元。

基地化——2002年“文山三七”成为全国第一个获得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中药材品种;2003年三七科技特安呐制药三七种植基地成为全国第一批GAP认证的中药材基地;2005年“文山三七”证明商标成为云南省首个获准注册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年在“中国100个最具综合价值地理标志产品”中排名第十一位,在中药材类最具综合价值地理标志产品中位列第一;2015年“云三七”商标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个获取“7S”道地保真中药材认证的品牌。

表2 云南省三七种植户种植规模情况比较

标准化——云南省开展大量的三七种植技术工作,形成三七相关标准27项,其中国外标准3项(欧盟、英国、美国药典),国家标准12项(综合1项、药材1项、原料2项、产品8项)、行业标准1项、地方标准14项;正在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且“三七药材”、“三七种子种苗”两个标准通过国际标准组织(ISO)立项,有望成为我国第一个ISO国际中药材标准。

1.2.2 饮片产业依托资源就地加工优势,承上启下,为三七全产业链扩张与快速增长提供了可能性 云南省三七初加工业具有原产地域以及资源优势,特别是针对三七大品种——血塞通系列产品的原料提取,共有13家三七总皂苷(panaxnotoginsengsaponins,PNS)提取生产厂,集中了全国大部分PNS原料生产,年消耗三七原料10 000吨左右。2015年全国中药饮片加工业主营收入1500亿元,在医药工业各子行业比较中,营收增速最快,达12.5%,利润增长也位列第一,达18.8%。2015年通对云南省三七饮片地方标准修订,将三七功能主治拓展到“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益气活血。用于跌扑肿痛、内外出血、气虚血瘀、脉络瘀阻、胸痹心痛、中风偏瘫,气虚体弱;软组织挫伤、出血性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高脂血症、糖尿病血管病变、免疫功能低下见上述证候者”,拓展了三七粉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三高等慢病健康管理等适用范围。而2016年中国大健康数据表明,我国目前有高血压患者1.8亿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2.5亿人,高血脂症患者9000万人,肥胖症患者超过7000万人。因此打通医养结合、朝向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用药,依托资源就地加工优势,三七饮片或将成为三七产业消耗原料、增长市场最快的版块。

1.2.3 三七制药业大品种、大企业挑大梁的产业优势全面彰显,助推三七工业规模化发展 据统计,全国以三七为原料的中成药品种有540多种,药品批号3600多个,涉及制药企业1350多家。在三七下游制药工业体系中,已形成了血塞通、云南白药、三七复方丹参系列等大品种,支撑一批三七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2015年我国心血管系统药物中成药市场份额为1168.4亿元,在市场份额top10的中成药品种中,单药材制剂只有三七,并占三席,其中注射用血栓通(广西梧州制药)排名第一,市场占比6.9%;注射用血塞通(昆明制药股份)排名第六,市场占比2.7%,注射用血塞通(黑龙江珍宝岛)排名第九,占比2.1%,三者的市场规模近130亿,加上血塞通系列的口服制剂(包括滴丸、软胶囊、硬胶囊、片剂、分散片、颗粒剂等),三七单药材总皂苷制剂市场规模超150亿元,是目前中药材单方制剂最大市场规模的品种。三七复方制剂如复方丹参滴丸(天士力)也入选心血管疾病十大中成药品种,排名第五,市场占比3.0%,市场规模约35亿元,而复方丹参片、胶囊等也成为三七大品种系列;同时漳州片仔簧(以三七为原料)的2015年药品销售收入达16亿,出口3000万美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单项中成药出口金额首位。此外,云南省最富盛名的云南白药系列,在2015年云南白药牙膏销售收入突破30亿元,白药气雾剂、云南白药膏突破10亿元,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创可贴、云南白药散突破5亿元,白药系列三七大健康产品销售收入超过70亿元。

通过相关大品种销售,形成一批支撑三七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在云南省内,2014年以三七产品生产为主的医药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60亿左右,约占全省医药工业总产值的42%,并呈稳步增长态势。2015年云南省规模以上制药企业104家,涉及三七为主要原料的药品生产企业67家,形成以云南白药、昆明制药、云南三七科技等为代表的三七产业集群。在省外,广西梧州制药集团、黑龙江省珍宝岛制药、广东众生药业、天津天士力集团、漳州片仔簧集团都是具有中药界影响力的名牌大型企业。

1.2.4 三七质量可溯源的流通贸易商业体系初步建成 依托云南省医药有限公司、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云南东骏药业有限公司、昆明制药集团医药商业有限公司、云南健之佳健康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等全国百强医药商业企业建立三七成药产品商业流通体系,三七成品已进入全国各大城市医院及药店销售。

而在三七药材专属流通领域,文山建设有全国首个单药材国际化交易集散平台-“文山三七国际交易中心”,成为国内外三七交易的最大集散地;2013年云南三七科技贸易有限公司开展三七“线上+线下”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与管理,实现了与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和加工企业的链接;以云三七品牌旗舰店为代表的三七专营连锁已进入全国17个大中药材市场,并促推以万家县域连锁药店为目标的三七营销网络逐步形成。同时,“文山三七”在天津渤海交易所挂牌上市,朝向大宗药材期货交易。

1.2.5 三七科技支撑初具规模,推进“平台+技术”双突破 三七作为传统中药材大品种,是国家首个获批成立特产局、专业研究院、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的中药材品种。围绕三七产业发展,组建“云南省三七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三七可持续发展利用重点研究室”、“中国三七研究中心”、“国际文山三七研究中心”、“文山生物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形成“云南省三七产业发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云南省三七标准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三七国际技术创新联盟”等多个科研技术创新平台。对三七科研成果有贡献的科研机构超500家,目前活跃在三七科研一线的高级科研人才2000余人,对三七规范化种植、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评价等开展大量的基础研究工作,自1979年至今,CNKI等数据库正式收载的三七科研论文12 600篇,专利也超过10 000个,是目前基础研究较为扎实的中药材代表性品种。

2 三七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三七原料缺乏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原料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待提升

目前制定的三七产业标准是零星的、点状的技术成果,缺乏对整个产业发展支撑的系统质量标准体系和控制体系。因为生产中缺乏优质稳产的新品种推广,加之连作障碍突出,使用农药较多,三七药材产量还做不到优质稳产,质量可控。重金属、农药残留及其控制技术是三七种植环节产品质量的重要制约因素。提升三七药材产品质量,关系到整个三七产业链的健康发展,是目前三七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5]。

2.2 三七资源综合利用不足,产品开发深度和广度不够

三七传统用药部位为主根,但研究发现三七绒根、剪口、花、茎、叶、果梗也含有大量的皂苷成分,且皂苷总量与种类不亚于主根[6]。但三七资源利用受当前政策法规限定,在药品、保健品开发上仅限于地下部分,导致三七地上资源白白浪费[7]。因此,应进一步推动三七地上部分的安全性评价和功能性系统研究;推动三七地上部分进入国家保健食品目录和三七纳入新食品原料管理,积极开发以三七为原料的药品、食品、保健品、日化品、添加剂等相关产品,提高三七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并实施产业化将对三七产业促进具有重要作用[8]。

2.3 三七饮片对重大疾病防治的价值尚未充分体现,缺乏对三七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系统分析

针对不同病症、不同体质患者,如心脑血管预防长期用药时,三七对同一疾病群体可能部分有效,对部分病人逐渐不起作用,而少数人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个体药物反应差异明显,因此三七的精准安全合理用药问题倍受关注。三七饮片作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大健康产品,对国家大健康发展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可以节约大量的医疗成本,经济社会效益十分巨大,但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同样缺乏科学的研究数据支持,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完善。

2.4 围绕不同功效取向的三七单体皂苷成分定向转化、分离分析、药理药效、临床应用、产品开发研究较少

目前三七的有效成分多以PNS表示,但不同部位、不同炮制方法的PNS组成并不一致。有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皂苷的作用功效不一致,三七的双向调节可能是不同配比成分间叠加与拮抗的累积作用[9]。同时,PNS中含量较高的人参皂苷Rb1、Rg1和三七皂苷R1等生物吸收利用度很差,与量效关系矛盾,可能是作为“天然前药”在胃肠道中被肠道菌逐级代谢为次级苷和苷元,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再发挥药理作用。另外,构效关系也显示,天然三七皂苷分子结构并不是活性最佳状态,其生物活性依赖于配基上的侧链结构,糖链数目及其与配基结合的位置,如有研究[10-13]指出皂苷衍生物比原型成分更具有药效活性。所以能否通过化学或生物定向转化使原型皂苷转化为活性皂苷成分,甚至于开发相应的三七新产品,还需进一步研究。

3 三七产业发展建议

3.1 加强种植基地建设

通过规划引导、标准建设、规模发展推进三七种植基地建设,以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三七标准化种植技术水平,促进三七种植业健康发展。

3.2 增强创新驱动能力

发挥三七产业有关企业、科研院校和创新平台作用,引导加大科研投入和新兴技术应用,积极开展三七基础应用研究以及产业支撑技术研发应用,进一步增强三七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3.3 强化市场渠道建设

针对三七从药材、饮片到药品、保健品的用户需求,搭建各具特色满足不同环节要求的市场渠道,创造三七销售取得重大突破的条件。

3.4 实施企业品牌战略

实施大企业集团品牌发展战略,发挥大企业集团和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在品牌创建中的主导作用。

3.5 稳步推进药食两用

在争取三七地上部分纳入地方特色食品开发利用工作基础上,加快推进三七地下部分进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或《新食品原料目录》。

3.6 推动开放合作发展

提升三七产业“内引外联”发展能力,既要引入能够提升三七资源价值的大型企业,又要充分利用省外优质的创新资源,也要积极开拓三七产品国际市场。

[1] 林景超,张永煜,崔健,等.我国三七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中国药业,2005,14(2):18.

[2] 朴春花.三七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概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209-210.

[3] 冯陆冰,潘西芬,孙泽玲.三七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师,2008,11(10):1185-1187.

[4] 郑冬梅,王丽,欧小宏,等.三七传统产区和新产区植株农艺性状比较及相互关系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4):558-565.

[5] 崔秀明,黄璐琦,郭兰萍,等.中国三七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4):553-557.

[6] 刘刚,鲍建材,郑友兰,等.三七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人参研究,2004,2:10-18.

[7] 刘英.三七地上部分新食品原料开发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5:4.

[8] 余育凤,任祖云.关于三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1,24(1):110-114.

[9] 李冠烈.三七的现代研究与进展(一)[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3(10):619-623.

[10] 冯亮,蒋学华.三七总皂苷在大鼠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J].华西药学杂志2010,25(1):046-049.

[11] Bi Y,Tian J W,Wang L,et al.Synthesis,structural determination and protective effects on cultured anoxia/reoxygen injury myocardiocytes of ocotilloltype derivatives[J].J Med Plant Res,2011,5:2424-2429.

[12] Wei Y,Ma C M,Hattori M.Synthesis of dammaranetype triterpe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ability to inhibit HIV and HCV proteases[J].Bioorgan Med Chem,2009,17:3003-3010.

[13] 张春红,张连学,李向高,等.人参二醇脂肪酸酯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J].中药材,2006,29(11):1200-1203.

TheCurrentDevelopmentSituationandSuggestionofPanaxnotoginsenginYunnanPronince

LIU Lihong2,LIU Ying1※,WANG Fen1, LIU Shilei1,HU Huize1,ZHANG Wensheng1,XIN Wenfeng1*

(1.NNational&LocalJointEngineeringResearchCenterforProtectionandUtilizationofPanaxNotoginsengResource,Kunming650106,China;2.HohhotXinyuFinancialManagementConsultingCo.,Ltd.,Hohhot010000,China)

Panaxnotoginseng,as a valuable Chinese herbal medicine,is the most important biological resource in Yunnan province.The Specific focus and support from the government have been given on the development ofP.notoginsengindustry currently.In this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P.notoginsengindustry is summarized,and the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are generalized,and th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re given. All the above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P.notoginsengindustry which would be a hundred-billion industry.

Panaxnotoginsengindustry;problems;development suggestions

10.13313/j.issn.1673-4890.2017.9.025

*

辛文锋,博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中药资源;E-mail:b09093@bnu.edu.cn

※刘英,共同第一作者

2016-11-22)

猜你喜欢

皂苷中药材云南省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HPLC法用于溃疡灵胶囊中人参皂苷Rg1含量的测定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