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信息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2017-12-26樊婷瑞郭艳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7年43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显性隐性

◎樊婷瑞 郭艳

网络信息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樊婷瑞 郭艳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把握意识形态阵地的主要及基本措施,想要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更有效更全面,就要注重对教育方法的把握,经过不断探索,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形成了两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显性方法与隐性方法。显性教育方法效果显著,但也不可忽略隐形教育方法的隐蔽性、愉悦性、开放性等性质,两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形成互补关系,相互促进。

思想政治教育及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把握意识形态阵地的主要及基本措施,如何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施,经过学术界及坚守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一线的教师的不懈努力,目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形成了两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显性方法与隐性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方法“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这种方法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及主要方法,它的概括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隐性方法”提出后,用以与隐性方法相对应。

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方法“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过程。它实现教育目的于日常生活中,渗透教育过程于休闲逸致间,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价值、道德、态度、情感等产生影响。”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形成互补关系,相互促进。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在我国,历来就注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隐性教育的体现即通过环境对人进行熏陶,而不是课堂型的教育方式。这一概念的提出与形成大约是在20世纪90年代,它是受美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杰克逊最初提出的“潜在课程”及其后美国学者N·V奥渥勒提出的“隐蔽性课程”的启示而最终形成。

隐性教育,简单说就是一种无意识教育方式,这里的无意识并不是指没有意识,而是有感知但并未引起过多关注,是受教育者在一种平等、愉悦及轻松的氛围下自觉地接受教育的方式,它隐藏了传统显性教育的主导性、固定性、封闭性、强制性等易引起受教育者反感的特性。但隐性教育的“隐性”,并不说无形,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具体方法,其同样需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各类要素,如施教者、受教者、内容、载体、目的等这些不可缺少的教育要素。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区分显性和隐性的优缺或差异)

隐性教育目的及内容具有隐蔽性

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用直接“灌输”的方式将教育内容展现在受教育者面前,而且教育目的表达明确,与之相比,隐性教育通常是将教育目的和一些具体信息隐藏在受教育者所参与的活动中或将这些要素融入其日常生活中,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使其在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内容,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隐性教育过程的愉悦性

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访问及思想政治课的课堂观察可发现: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日,学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或多或少的反感,存在听课没兴趣、上课不想去、课堂“抬头率”堪忧的众多问题,与之相比隐性教育通常使受教育者处在一种自然、和谐和愉悦的氛围中,通过一些直观思维、兴趣爱好和情感体验等的隐性教育方式使受教育者将潜藏在其中的教育内容自我吸收,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品质、道德行为,最终达到教育目的。

隐性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和教育内容的多样性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都是在固定的教室由老师传授统一教材内容的模式,这种形式要求必须有一定的教学场所、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同时在场且要有统一的教材,而隐性教育方式就可在不受任何教育因素的制约下进行,它可以各种因素为教学内容,如社会、家庭、学校都可以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不经意地直接体验或间接观察按需获得知识,是一种开放的,不受场所、时间限制的自我学习过程。

网络时代关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议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了解和分析,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多以对学生进行课堂式的显性教育为主,其效果是不可忽视的,但学生反感课堂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及上课“抬头率”低下的问题不断暴露,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解决这一系列实际出现的问题。结合时代特点提出新思路:在网络发达的当代,信息传播飞速,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否也能坐上这班快速发展的列车?答案是肯定的。

据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其中按年龄结构看:10~39岁年龄段的用户占72.1%而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为29.7%;按学历结构看:以中等学生为主,初中学历最高达37.9%、高中/中专/技校学历为25.5%、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则为第四即11.6%;按职业结构看:学生群体以24.8%占据第一位。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群体及处于应上学年龄的人群是使用网络的主力军,而这部分人群也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认清这一事实之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同时根据《报告》显示:我国至2017年6月,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1.44亿,这说明通过网络进行教育是可行的且非常受欢迎。

以微博为载体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想法已提出10余年,但是效果仍不显著,往往出现在头条及热搜榜的多为娱乐新闻,而以微博为载体来传播思想政治内容的多为国家主流媒体及考研政治老师,学生关注这些内容也多出于考试原因。《报告》显示:至2017年6月我国社交应用使用率中,微信朋友圈使用率以84.5%位居第一、微博使用率占38.7%,那么我们是否可将微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应用于微信朋友圈。微信与微博同样具有隐蔽性、扩散性、浸润性、愉悦性等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一致的特点,在它的使用者对一些内容形式生动活泼、喜闻乐见且渗透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文章、话题进行关注、评论、转发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建立起平等的交流主体关系,通过这种平等的双向互动,不论交流主体是学生还是其他人群都受到了再教育。同时,微信的使用人群中学生父母比例远高于微博,这样的结合在无形中就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且父母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是不可忽略的,这就达到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及时探索网络信息时代交流的新手段、新工具,将其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结合,做到对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及时有效补充,使我党能更好的坚守意识形态阵地,降低其被恶意利用的风险,避免重蹈苏联解体的覆辙。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云南农业大学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基金项目“信息时代对全民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分析与研究”(项目编号:2017RWX028)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显性隐性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学习弱势学生的成因分析及转化对策的研究
浅谈初中语文“三段六步”教学法的策略
隐性就业歧视的司法认定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对管理绩效的影响
社会权显性入宪之思考
刍议隐性采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显性的写作,隐性的积累——浅谈学生写作动力的激发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