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树勋与清末山东新政
2017-12-25杜恩义
杜恩义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350)
袁树勋与清末山东新政
杜恩义
(南开大学 历史学院,天津 300350)
袁树勋调任山东巡抚,适逢新政进入宪政改革时期,其积极响应中央政府新政举措。筹办谘议局、地方自治研究所等,进行司法警政改良,创办简易识字学堂,山东筹备宪政工作有序进行。另外,袁树勋还注重社会改良和抵御以德国为首的侵略活动,取得一定成效。袁树勋在山东的举措,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地方督抚在新政的重要地位,也显示了时代大背景下新政的困局。
袁树勋;山东;新政;德国
1908年4月袁树勋出任山东巡抚,成为一方封疆大吏,在任一年有余,正值清末仿行立宪开始之机,袁树勋在山东筹备宪政等新政建设方面颇有建树,而目前学界对此缺乏系统研究。①目前学界关于袁树勋人物研究主要有褚晓琦:《袁树勋与大闹会审公堂案》,《史林》2006年第6期;康化夷:《袁树勋与“苏报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李振武:《袁树勋与清末广东禁赌》,《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关于袁树勋与山东新政的研究则散见于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王守中、郭大松:《近代山东城市变迁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吕伟俊:《山东区域现代化研究(1840-1949)》,济南:齐鲁书社,2002年;[美]鲍德威:《中国的城市变迁——1890-1949年山东济南的政治与发展》,张汉、金桥、孙淑霞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等。本文试图梳理袁树勋在山东巡抚任内的新政改革举措,考察其改革成效,并以袁树勋和山东为例,进一步强调地方督抚在新政改革中的作用,力求加深对错综复杂政局下清末新政尤其是宪政改革的认识。
袁树勋,湖南湘潭人,字百川,号海观。出身行伍,军功起家,历任铜山、上海等县知县,颇有政绩,尤其善治匪患。八国联军登陆天津、直逼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西逃,各省出兵勤王,袁树勋出任统带率部北上。袁树勋星夜兼程赶往潼关,两宫已至,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其后官运亨达。1901年底出任苏淞太道,袁树勋任苏淞太道五年有余,政绩显着,“其办理内政,则兴学堂、办警察、设内地自来水公司、立南市马路总工程局……其办理外交,于俄舰之来,则力守中立,于公堂之案,则不肯退让……沪上之人,已交相敬爱,讴歌迭作,于其行也,既立去思碑以志遗爱,学界商界以及各绅董,又为设饯于明伦堂,出辕之际,绅民饯送者,相属于道。”②《敬告新任沪道》,《申报》1906年3月5日,第2版。“官沪五岁,威惠彰闻,授江苏按察使,总督奏留任,旋入为顺天府尹,擢民政部左侍郎,出属山东巡抚,除为真。”③陈三立著,钱文忠标点:《散原精舍文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25页。
一、筹备宪政
清政府仿行立宪自1908年起,“限定九年,将预备各事一律办齐,谨分别年限,胪列上陈。”制定每年的宪政改革计划,1908年和1909年宪政改革任务中由地方督抚完成或由督抚同办的有“筹办谘议局”并“举行谘议局选举”,“筹办城镇乡地方自治、设立自治研究所”,“调查各省人口总数”,“调查各省岁出入总数”,“筹办各省省城及商埠等处各级审判厅”,“创设府州县简易识字学堂”,以及继续兴办各府州县警政。①[清]朱寿朋编,张静庐等点校:《光绪朝东华录》,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总第5979-5982页。
袁树勋到任后不久即“拟在藩署后贡院界址内起造房屋,设立筹办处,并拟调历城法政科举人黄成霖回省襄助一切。”②《各省筹办谘议局•山东》,《申报》1908年10月31日,第18版。1908年10月,袁树勋在济南设立谘议局筹办处,准备谘议局选举事宜,“十一月初考取司选员演讲谘议局章程,浃旬而毕,分赴各府直隶州,再由各州县选派明白耐劳之士绅赴该管之府直隶州听司选员演讲,亦浃旬而毕,听讲之后,各回本选举区,实行调查,仍虑人数不敷,得由各州县加派义务调查员,以资赞助。”筹办处将初选举划分为三期:“一为选举人名草册告成之期,二为选举人名审查判定清册告成之期,三为初选举投票之期。”自12月开始实行调查,到次年2月人名草册已经告成。③《山东巡抚袁树勋奏山东第一年筹办宪政及第二年预备情形折》,故官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759页。选举事需要各州县通力合作,为保证选举调查等顺利进行,袁树勋饬令各州县“依限办竣毫无错误者,准给优奖,其因循玩愒致牵制全局者,予以应得之处分。”④《鲁抚以办理选举事定州县功过》,《广益丛报》1909年第194期,第3-4页。1909年3月,因京师宪政编查馆既设考核专科,袁树勋亦奏设在济南创设宪政考核处,“由幕职中之办理此项宪政者到处分别考核,未办者促其进行,已办者核其成绩不另刊关防应行文牍”,“又一省之中幅员辽阔州县繁多,其交通未便之区,日行公牍辗转稽延亦为进行一大阻碍,兹拟在该处附设山东官报,凡关系宪政事件分晣详载,札发各属阅看,在各该属员奉到此项官报之日,其事尚未接有公文者即以官报为凭,以期迅捷。”⑤《鲁抚奏设宪政考核处并附设官报》,《申报》1909年5月9日,第4版。至1909年4、5月份议员的选举工作完成。是年7月来自全省各地的遴选议员齐集济南,预备研究议案,9月份谘议局开局。袁树勋为山东谘议局开局做了诸多的准备工作,保证了谘议局按时顺利开局。
谘议局筹办处存在14个月左右,预算经费包括办事人员公费薪金、州县选举经费、建筑费等各项约四万两,由布政使“在节省运河经费银内拨用,将来谘议局成立应需之款即逐年在此项内动支,不再挪作别用。”⑥《鲁抚奏谘议局筹办处需用经费遵章筹款拨用片》,《政治官报》1908年第434期,第11-12页。实际上,谘议局会所建筑,费时4个多月,耗资3万多两,建成房屋140余间,谘议局会议中心可容纳500余人。
关于地方自治,袁树勋认为“欲实行地方自治,必先浚人民自治之知识,并养成人民自治之能力。”⑦故官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759页。于是1908年冬袁树勋拟定自治研究所章程,1909年初在省城设立地方自治研究所,任命通晓法政知识的曲卓新为自治研究所所长,饬地方选派人员进行学习,“东省一百零七州县,现经每处选派二人到省入所研究,仍派该处司道率同在事员绅认真办理,一俟养成此项自治人才,略有基础,再推行各州县,遵章依限扩充。”⑧山东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室选编:《清实录山东史料选》(下册),济南:齐鲁书社,1984年,第2001-2002页。袁树勋还“在谘议局内附设自治局一处,派在藉绅士民政部主事石金声办理。”⑨《京师近事》,《申报》1908年10月25日,第10版。
司法改革亦是清末宪政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审判厅和法政学堂是清末司法改革的重点。袁树勋在山东改良法政学堂,修缮教室,改小班为大班教学,节约经费;扩充学额,减少官额,增加绅额,增加人才培养数量;优待教员,提高待遇。①参阅《山东巡抚袁树勋奏法政学堂统筹划一办法》,《政治官报》1909年第626期,第9-12页。1909年袁树勋筹设各级审判厅,鉴于山东地大民众,数年间百余州县各级审判厅一律成立,头绪纷繁,不能促然而就,应先设立一统筹全局之机关,于是在省城设立审判厅筹备处,“委藩学臬三司为总办,加派娴习法政人员分充会办各职务,以助进行。俟全省审判成立,或新官制实行,提法司已有专职,无容另设机关,即将该处裁撤,以一事权,而免靡费,此为目今筹办审判入手要义。”筹备处专门负责“审判人才之养成、审判地所之分配、审判经费之预计”等事项,袁树勋认为“统观九年筹备,惟审判为至繁重,用财亦为最多,而知原定府县审判厅办法,初级审判厅权限,有不能不斟酌变通、以求适于吾国之事实者……臣愚以为,宜于府直隶州设立地方审判厅一所,而于有辖地之府及厅州县设立初级审判厅一所或二所,似此转移于事实既无窒碍,而全国此项经费可锐减十分之九有奇。”并主张将初级审判厅的权限略予扩张,袁树勋的改良建议根据中国有别于日本的具体实际情况而提出,比较中肯和适用。②《鲁抚奏筹办审判并变通府县审判厅办法折》,《政治官报》1909年第626期,第6-9页。
袁树勋到任后即对省城警务学堂逐一进行考核,发现缺陷颇多,随即着手改良,把省城警务学堂改为高等巡警学堂,“将已办各班分别考验给凭,仍照现行章程另行招考,暂定为正科学额八十名,简易科学额一百二十名,次第招齐,即日开课”。根据清政府章程,各县须设教练所一处,每处至少招生一百名,山东省一百零七县如同时举行,财力和教员均严重缺乏,“查从前各州县有学生襄办警务,但学识究未完备,拟一面陆续抽换回省使之补习,而资造就,并在省先设巡警教练所一处,学额宽定在二百名以上”,“省城办有基础再图扩充至兖曹两府,巡警学堂开办已及三年考察情形殊少成效,应俟学生毕业一律裁撤。”③《又奏筹办各州县巡警预备情形片》,《政治官报》1909年第494期,第9页。袁树勋还特别认识到警察和近代监狱的重要性,“监狱如不改良则虽受极文明之裁判而仍处以极不文明之监狱,与新订刑律乃真有直接之关系,其弊尤甚。于巡警之不完备也,刑律枝叶之讨论纵极完密,事实之障碍固已多矣。”“警察所以强制未犯罪之人不得为非,监狱则教养已犯罪之人复归于善,亦曰感化主义,是二者在刑法上为旁义而在新刑律实行之先,则非有切实之预备,至某年巡警办有规模,某年监狱均已设立,则新刑律终不可得而施。”④《鲁抚奏刑律实行宜分期筹备折》,《政治官报》1909年第510期,第15-16页。袁树勋在山东省择地先办一宽大之监狱为新刑律实行前之预备,委派试用道魏业锐前往保定、武昌、上海等地参观考察各地监狱创办管理情形,魏颇得袁树勋赏识,最终在“省城南圩门内坐落星宿庙地基一区,计官地民地共三十余亩,以之建造各屋甚属相宜,核实估计大小房屋三百五十余间”,为培养看守人才,又“先设看守养成所一处,附设济南习艺所内,一面择日开工一面招生入学,先招五十人为一班,半年毕业,俟后续招新班为各属分布之筹备。”⑤《筹设模范监狱情形》,《申报》1909年8月3日,第4-5版。
1909年袁树勋奏陈创设简易识字学塾,认为“国民程度取决于识字人数之多寡,学堂课程繁重,普及良未易言,惟简字学塾之设,为事易举,而收效亦速。”“业经拟就简字学堂试办章程刊印多张,札发各府州县饬令分投劝办,先于省城设立十处以为之倡,已于本年五月初一日开学,并附阅报所。应需简字课本择其浅近简明者,约三千余字暂备讲授,藉庶急需。俟学部颁布简易识字国民必读各课本,再行遵用以归一律。现计省城官立之小学堂有高等模范一处、高等小学一处、初等模范二处、初等小学四十处,其公立民立各学堂及以私塾改良者均不在此数。”⑥《鲁抚奏请兴学育才奖励之奏牍》,《申报》1909年8月3日,第4版。就师范教育而言,因匆忙赶办的师范传习所存在弊端,培养的人员不堪使用,袁树勋即通饬各州县于1909年上学期内“将向办之师范传习所及简易科一律停止,先就十府三直隶州开办完全师范学堂,名额至少六十人,为率照章一律以五年为毕业期限,俟成效渐著,再令州县依次筹设。”①《山东巡抚附奏停办传习所设完全初级师范学堂片》,《学部官报》1909年第94期,第4页。另外,科举废除后,清政府为解决善后事宜,仍旧举行优拔贡等项考试,就此1909年袁树勋还致电各省督抚,拟会同各省督抚奏请将优拔贡考试暂停一科。②参阅徐跃:《晚清优拔贡考试与山东巡抚袁树勋联衔入奏——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补正》,《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2期。
二、社会改良
山东图书馆
创设山东图书馆。1909年2月22日袁树勋上奏请设山东省图书馆并附设金石保存所。袁树勋在奏折中陈言:“迩自五洲交通,新理日出,无人不由于学,无学不各有其书,东西列邦,莫不竞设图书馆、博物院,高楼广场,罗列古今,纵人观览,称为智识之输入品,良以学堂教授既有专门,而参考之书,则比借公家之力,广为储藏,以遗饷于学者。”又“比年,直、宁、湘、鄂各省已先后报立,规模渐启。山东乃圣人桑梓之邦,为我国数千年文明所自出,经师之传注,衣被方来,金石之留遗,甲于寰宇,而济南省会之区,图书之府,缺焉未备。”前有来者,踪迹可寻,袁树勋则“拟参照各省及各国藏书便览之法,设立图书馆一所。首储四部之善本,兼收列国之宝书,将以通新旧之机缄,非仅侈观瞻于耳目。”经允诺山东图书馆设于府城中学堂贡院(现大明湖遐园内),有楼12楹,颇具规模。山东图书馆中还附设金石保存所,“凡本省新出土之品与旧拓精本,博访兼收,以表山东古文明之特色,免乡氓无识者之摧残,亦存国粹之一端也。”③《山东巡抚袁树勋奏创设图书馆等折》,《学部官报》1909第79期,第4-5页。就当时财政困难之窘境,袁树勋主张从学司衙门岁入款项中拿出部分按年采办图书。并制定详细的图书馆章程和山东图书馆附设金石保存所暂行章程,使图书馆的创办有据可依。上奏无几日,得到允诺,山东图书馆得以创办。
为听取民意,袁树勋于1908年冬设立昌言匦,“听民间自递陈说,凡关系地方公共事宜分别可否批行议覆,斟酌施行,该不特可以补本部院之缺失,并可以觇多数人民之智识。其有指陈各处牧令政绩之贤否,亦必详加查考,断非凭一纸呈词,即遽行黜陟。其关系个人之事即概不准理,以清界限。”④《鲁抚宣示设昌言匦之宗旨》,《大同报》(上海)1909年第8期,第35页。
1909年清政府改元宣统,袁树勋上奏认为可将改元时重新修订的时宪书与新政尤其是宪政改革相联系,以顺应时局变化。
“谨查成案关于改元后年号之更定事体至繁,其荦荦大者为全国人民耳目所濡染,生计所接受,则莫如时宪书及铜币两事。现逢宪政肇始九年预备,经纬万端,设于人民耳目生计所最切近者,听其迷信相仍纷纭作伪。是日日言开民智,而有数之学堂不如家置一编之时宪书入人深也,日日言纾民困,而偶发之宫帑无救于流行全国之铜币病民甚也。敢竭一得之,愚为我皇上陈之,查吾国历代相承最重正朔,以朔望定月以寒暑定岁,而归余于闰推定历授时之命意,诚以月之盈朒为人所共知,时之寒暑尤人所共被,故取以定历使人人易遵数千年来告朔之存亡,为观听所维系揆时度势未可轻议更张。然今日通行之时宪书几为村农课晴问雨之陈编,妇竖趋吉避凶之依据,其稍稍开通之商埠与新设之学堂大抵悬用中西合璧之年表,绝少置备时宪书者,何也?商埠既与西贸往来,学堂更有西文教习,非中历所能拘,而时宪书满纸所载吉凶宜忌,寻常日用几于前后赡顾之俱,穷先儒王夫之曾着论力辟建除之谬,是旧学开通之儒已夷然不为为意,况欧化东渐智识已开,而奉敕颁行之历书仍此迷信神权之习惯,欲导民以智而不破民之愚。臣甚知其不可也,现逢皇上御宇伊始改元新历观听系之臣,愚以为应请敕下钦天监会同政务处诸王大臣将新历重加修订,适于国民现在之程度及国家将来之希望,应否以中历为纲,以西历及每月星期附注为纬,上方则恭录列圣忌辰,下方则录本朝开国以来大事纪念之日,前页则恭录关系宪政之谕旨及九年预备期限清单,而孝钦显皇后遗诰德宗景皇帝遗诏更应一并谨录,以示薄海臣民继志述事之至意,后页则附录浅近歌谣论说,使之普通识字而导之于忠君爱国之途,似此一转移间商埠学堂必乐于遵用,而吾国号称四百兆人民其大半必购阅历书者,至此耳目一新矣,臣查宪政预备年期至第九年全国人民识字须二十分之一,是此项时宪书正可为转移社会教育之助并应逐年改修不可沿用旧本,颁行之后准各省地方官翻印广发民间,务视旧历之价为尤廉以收普及之效,所谓因势利导以开民智者此也。”①《鲁抚奏陈改元事宜》,《申报》1909年3月2日,第4版。
重修时宪书以开民智,另外改元需重铸铜币,袁树勋认为正好可借此整顿现时铜币之弊端。晚清之时,海禁大开,大量赔款,金融货币受到西方干预和控制,墨西哥等国银元乘机而入,扰乱中国市场。全国无一法定之币制,“朝廷既未法定何者为本位何者补助品,限制既已不明,施行即虑无序”,“各省亟亟鼓铸大小银圆又以形式不整齐成色不画一,先不能博民间之信用,而赔款大宗及通商巨埠外人更屏抑不用。”②《鲁抚奏陈改元事宜续》,《申报》1909年3月3日,第4版。另外,私铸和走私铜币活动亦甚猖獗。鉴于此,袁树勋主张在改元之始统一全国币制,而其中“尤在法定何者为本位何者为补助,例如以银元为本位货币,即以小银元及铜元为分级之补助品。”③《鲁抚奏陈改元事宜再续》,《申报》1909年3月4日,第4版。
袁树勋到任后,发现山东省财政困难。为解决财政问题,袁树勋“与司道等筹议,以为不能开源,不能不从事于节流,遂将各项差务,逐一考核,可裁者裁之,可并者并之,可减者减之,计各局学堂二十余处,较前岁省银四十余万两。”④故官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761页。“袁中丞到任后以理财为第一要政,见诸奏牍者如盐斤加价,裁节陋规等事,近又将通省大小长短各差择其事之较简及挂名者,共计裁去二百余差,但节费每月不及万金。”⑤《鲁抚理财之手叚》,《申报》1908年9月13日,第4版。按照上谕,袁树勋在济南设立清理财政局,布政使朱其煊为总办,酌派熟悉财政者充任会办,负责清理一省之财政。袁树勋还“派委多人分赴各属调查财政,以为酌定公费之根据。”⑥《派委调查各属财政》,《申报》1909年3月24日,第10版。袁树勋的财政举措并未改善山东的财政状况。
袁树勋在山东任内,还比较注重整顿刷新吏治。山东巡抚衙门向设文案处,从前委员多至五六十人,袁树勋到任后减至十余人。新官制改革要求“督抚衙门幕职内开秘书员参事,分掌机密折电及各项文牍”,因“山东密迩畿辅轮轨交通风气日臻发达,各项文牍倍繁”,鉴于此袁树勋“就现行事实酌定名称执掌,如机密折电函牍非一人所能兼顾,拟设秘书员二人,仍就其所长兼他科参事,其参事照章应分十科,事简得以兼任,拟暂设参事员三人并旧有之刑名钱谷为五人分科兼办。”⑦《鲁抚袁奏设立幕职分科办事折》《四川官报》,1909年 第19期,第6页。袁树勋对州县各级官吏的考核分为上、中、下三等,并对各类职官如学堂、巡警三个等级的具体评定标准做出详细规定。袁树勋在整顿吏治方面最难能可贵的是改革公文称呼,规定自1909年起“禁止在公文中自称卑职、卑府、卑校,规定府州县行文到省,自称知府、知州、知县等官称,对属下自称本府、本州道、本县。”⑧参阅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第274页。
烟毒为祸近代中国甚深,1906年清政府颁布禁烟谕令,开始全面禁烟。袁树勋认为“近数十年鸦片流毒,一染嗜好则精神委顿,为积弱一大原因,而岁出漏卮不可殚计,积弱生贫,积愈弱贫。”主张禁烟,在济南设立禁烟公所,布政使朱其煊总领禁烟事项,拟定查验官员禁烟办法,并对各州县禁烟不力的官员进行惩戒。①《鲁抚奏参戒烟不力各员折》,《政治官报》1908年第451期,第10-11页。1908年“度支部电询各省督抚所属种植土药能否年内减尽,兹闻鲁抚袁海帅已先电覆到部,允于二年内一律禁绝。”②《京师近事》,《申报》1908年9月1日,第4版。同年在与端方的来往电函中袁树勋言“禁烟一事拔本塞源,自以禁种为第一要义,东省亦经于十月通饬统限本年一律禁绝,间有兖曹所属州县因已栽者不及改种,地方本极瘠苦,素多盗徒,不得已略予通融,为数亦属无几,明春自可一律尽绝,现又遵照电饬各属切实严禁,务期通力合作俾得早除大患云。”③《鲁抚电覆禁烟情形》,《申报》1908年12月30日,第4版。袁树勋在山东的禁烟举措取得一定成效,但迫于时局等原因,并未完全禁绝。
三、抵御外辱
与前任山东巡抚袁世凯、杨士骧等人一样,袁树勋也按照约章、依靠正常的外交交涉抵制以徳为首的列强在山东的侵略活动。1908年翰林院编修范之杰等人上奏称“外人在山东内地侵害主权,亟宜设法限制”,朝廷“着袁树勋按照所陈各节,查明妥筹办理。”④山东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室选编:《清实录山东史料选》(下册),济南:齐鲁书社,1984年,第1996页。袁树勋奔赴青岛各地就范之杰所奏各节展开调查,逐节解决,上奏答复。针对“外人于租界外设肆侨居,复于未经开港通商地方购置地亩,典赁房屋”一节。袁树勋“饬劝业道、洋务局通饬各属,若有外人在不通商地方开设行栈、私行贸易,立即照约禁阻。如有教士购置公产,仍照章办理。”就“各国官商请护照入山东境内,每藉游历为名任意测绘营堡要塞”一节,“通饬各属,遇有游历人员,固应遵章保护,亦当杜彼觊觎。威海、胶澳两处租界之外,险要甚多,尤应严饬文武地方官,督率营堡防守弁兵,随时严密侦察,俾外人不能私行测绘,庶于沿海防务有益。”至“莒州一带矿产,外人强欲代我开采”一节,袁树勋言“莒州与沂水等处,犬牙相错,外人探矿往来,事所恒有,无从限制。今春因津浦路线定议,德人又思与胶沂路线牵涉,请给印照赴泰安等处探矿,经路矿局再三驳阻。此外别无外人强欲代我开采矿产情事。”又“沿海一带渔业徳人屡欲代我举办”一节,袁树勋查得“前东绅王锡藩在烟台设立山东渔业公司,连年保护渔船,考求水产,尚称得法。惟有饬令该公司徐图扩充,以遏外人越俎代谋。”最后奏折中又言:“凡条约合同载明之章,自应照章保护;如不载在条约合同,亦复藉词干涉,侵揽利益,即应设法驳阻,以示限制而保主权。”⑤参阅山东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室选编:《清实录山东史料选》(下册),济南:齐鲁书社,1984年,第1997-1998页。以上也可大致看出袁树勋对外来势力之态度。
袁树勋任内,山东绅学商各界组织的收回利权运动也逐渐开展,“自德人要求山东全省矿权后,绅学各界莫不惊惶万状,奔走号呼,由各州县公举代表组织保矿会力争挽救,省留学同人闻此消息均视为全省命脉所关,异常愤激,共谋抵制,前已开全体大会二次致书,内地学绅商各界及北京同乡官以期联络一气并力争持,并上书外务部及东抚袁海帅要其尽力挽回,大旨谓三处矿产条约山东人决不承认。”如果与德国交涉不成,山东留学生主张抵制德国,方式主要有“(一)不给德人工作(二)不买德货(三)不乘德人火车(四)居青岛商家一律罢市(五)学堂有德国教师者一律罢学”。⑥《山东留学生开会争矿》,《申报》1908年8月20日,第5版。全省绅商学各界在济南组织一保矿会,以各府州县和旅京同乡官代表组成,数次开会讨论保矿与抵制德国等相关事宜,上书袁树勋,要求拒约。保矿会还到处散布传单,组织集会演说,甚至有非理性鼓动言论说贴,希望将德国与前任巡抚杨士骧所签五处矿产合同作废。
袁树勋对此并不支持,反对将五处矿产合同作废,并镇压保矿运动,认为“合同签字已及一年,堪矿之期尚未逾限,无故议废,将何致词。且中国办事,向由官家主持,民人本无议政之责,如该生等所云,乃立宪国办法,非预备立宪国所可拟也。”①《中国之川喜多大尉袁树勋》,《民报》1908年第24期,第12页。“袁树勋这样做,自系站在政府立场,怕中途废约,引起中德交涉,使国权进一步受损。除电外务部说明立场外,并电山东京官及旅京同乡详为解释。”②张玉法:《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2年,第525页。1909年“德领事照会德商矿务公司,愿将五处矿产内茅山矿业让还中国自办,惟须偿经营费二百数十万马克等情,查五处勘矿条约曾经限满展期二年,现又届期,故当即照复该领事须切实声明此次为最后矿定之办法,方能开议收赎事宜。”③《电商收赎茅山矿业办法》,《申报》1909年6月21日,第10版。后袁树勋派员查看,以德商矿务公司“经营矿业,已逾十年,一旦放弃,必其矿质不佳,意将频年折阅之费,取偿于我,且合同探矿期限,本年七月即满,与其以重价而获石田,不若埃其逾限不开,全行收回之为愈,故电请钧部,力持不可轻购之议。”④《筹议收回宁海州茅山金矿》,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矿务档•山东》,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0年,第1204页。
为保利权,袁树勋提倡使用国货,如为推广土布销路,袁“札行劝业道,以近来营兵警察学生制备军衣操衣往往以洋布价廉争相购用,实为莫大漏巵,东省各属棉质柔韧制成布匹销行各处,向为大宗,各营各警局各学堂置备军衣操衣自应先尽本省土布购用,亟宜行文出产土布各州县限一月内将土布标本开明价值送省垣工艺传习所陈列,如有购置军衣操衣即由工艺传习所招商承办,其附近出产土布地方并宜就近购买土布,不得购买洋布,民间制布者获大宗销路,则货物日益发达,纺织日益精密。”⑤《札用土布以保利权》,《申报》1908年8月8日,第12版。1909年晴多雨少,粮价奇昂,而山东本地和由西南两路运至山东的粮食多有奸商大宗贩运出海,为保证山东粮食安全,袁树勋饬令严禁粮食出口。⑥《粮食禁止出口问题》,《申报》1909年5月9日,第12版。
袁树勋抵御列强侵略也略有成效,其方法基本与袁世凯所主张的相似,按条约办事,据理力争。袁树勋的对外交涉事迹也是袁世凯在山东掀起的经济抵抗运动的组成部分,对最终消除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起到重要作用。
结语
袁世凯、周馥、杨士骧等人为山东新政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袁树勋在山东“其时当预备立宪,类袭条教,涂耳目,诡以自名,公则汰冗员、矫浮议以勤庶政、恤民隐,尝行部傔从数辈自随,不烦供张,群吏不敢蔽欺,苟自便。”⑦陈三立著,钱文忠标点:《散原精舍文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第125页。袁树勋在任山东巡抚一年有余,其新政政绩得到肯定,后升任两广总督,“袁海帅之才大心细,而张督因南洋需人又须去粤,则环顾诸疆臣中除别有原因未便调移外,其足以胜两广繁剧之任者,度无出袁氏之右。袁之外交手段见诸任沪道时办理公堂一案,沪人称颂至今,今者东沙西沙两岛交涉尚未议结,凡张所力争而未能就范者,袁必能继张之后推其往年公堂案坚持之力,为粤保主权即为国家保领土地,其责任非轻也。袁之新政成迹见诸调查鲁省之岁出入,宪政馆考核成迹称其最为核实,然则袁海帅之内政外交皆有足纪,治鲁数年一切措施莫不恢乎有余,此次之升署粤督在朝廷固因其才堪胜任,而粤人之对于海帅或亦欢迎也欤。”①《论说》,《申报》1909年6月30日,第3版。1909年7月31日由青岛乘德国邮船直往上海,驻留数日即赴粤就任。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兴起的一场自上而下的自救运动,在新政改革的过程中,地方督抚扮演重要角色,是一省或几省政治经济等各方面改革的实际主导者。地方督抚的态度直接影响新政在本辖区内的实施情况,甚至左右中央政府新政政策的制定与修改。袁树勋就任山东巡抚时期,正是清末新政的第二阶段,也即仿行立宪时期,袁树勋积极响应中央宪政政策,在山东积极筹备,使山东的预备立宪诸事有条不紊进行。
20世纪初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清政府行将就木,在此时局下,袁树勋的诸多新政举措亦不能过高评价,预备立宪只是为维护清政府的统治,袁树勋仍不能摆脱集权思维,财政依然混乱、困难,吏治腐败更是已入膏肓。在强势西方势力面前,抵制能挽回的利权也有限。
Yuan Shuxun and the Reform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Shangdong
DU En-yi
(History College,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350, China)
Yuan Shuxun transferred in Shandong province governor when the Reform into a period of Constitutional Reform, and he responded positively to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reform measures.Yuan Shuxun made the preparation for constitutionalism in Shandong work orderly by organized consultation bureau and local autonomy research institute, improved the judicial and police, set up simple literacy school,etc. In addition, Yuan Shuxun paid attention to social reform and resist the aggression with Germany as the main country, and achieved certain achievements. Yuan Shuxun in Shandong’s reforms to a certain extent reflected the local governors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reform, also showed the dilemma of the Reform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in the Era background.
Yuan Shuxun; Shangdong; Reform; Germany
[责任编辑 山阳]
K257
A
1672-1217(2017)06-0007-08
2017-09-21
杜恩义(1989-),男,山东莒县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