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在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2017-12-24陈丽会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辽宁分所
文/陈丽会,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辽宁分所
会计电算化在审计中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文/陈丽会,中准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辽宁分所
电算化会计得到广泛应用是促进和推动电算化审计发展的重要动力,电算化的不断普及和应用对审计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文中从实施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着手,在深入分析了会计电算化审计所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促进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效率的提升给出指导性建议,进而使会计电算化审计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财务会计;电算化;审计
近年来,得益于经济社会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运用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必由之势,同时这也是财务管理工作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的有力体现。
1 实施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必要性
1.1 传统审计方法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传统审计方法中所需要的工作底稿主要靠手工完成,底稿中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是通过标注交叉索引连接,工作量大且易出现数据不衔接的情况,且需要大量重复劳动。传统审计方法由于在操作技术上存在局限性,越来越难以胜任高质量审计报告的要求。
1.2 实施会计电算化审计是会计电算化环境的必然要求
一方面由于系统设计上存在漏洞、会计软件的合规性合法性不够完善或运行不可靠等原因,使得会计数据处理结果出现一些非人为性的错误;另一方面,会计工作开展电算化后,手工记账方式下的记账凭证、明细账、总分类账及整个账务处理过程均以肉眼看不到的电磁数据形式存放于计算机中,造成审计线索缺乏。
1.3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客观要求
新审计准则引入了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使得审计模式在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内控导向审计、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之后逐步过渡到风险导向战略系统审计,需要计算机审计技术即会计电算化审计作为强大的后盾。
2 会计电算化审计所面临的问题
2.1 审计可视线索消失的趋势
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水平及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客观上,存在着审计可视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在应用计算机处理会计资料以后,纸面信息变成了磁性介质上的代码。对于会计界、审计界的许多人来说,过去熟悉的、习惯的、得心应手的东西,变成了陌生的、不习惯的、难以捉摸的东西。而设计会计电算化程序的软件设计人员,并不知道审计人员的需求,即使有关文件规定必须留有审计线索,实际上也是很难做到的。
2.2 会计核算软件的多样性和保密性造成审计数据的难以取得
由于各行业各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应用环境大不相同,应用程序也各具特点。从使用的系统来看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购置商用会计软件。目前,不同的电算化系统虽然有着不同的特点,然而由于各种会计软件的数据库千差万别,其防范保密措施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就给审计人员开发通用的审计软件带来困难。第二、自行开发会计软件。一般是根据企事业单位自身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研制而成的,一般具有较强的检测排错功能和统计处理功能,实用性强。但在系统安全方面及内部控制方面需要人工予以辅助来加强系统的管理,这就要求管理者制定规章制度来约束会计人员的行为。
2.3 认识上的误区造成对计算机审计的忽视
目前有种看法认为,在会计核算实现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可靠性已经解决,因此也无须对软件产生的信息进行审计。事实不是这样。因为绝大多数的会计核算软件并没有解决对会计事项,即记账凭证所根据的原始数据是否真实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加上上述的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内部控制本质上的变化,对会计信息系统事实上存在着人为干预和利润调节,以及所提供原始数据的虚假性,人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并不能有效地防止做假账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但上述的认识,却对计算机审计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2.4 审计人员缺乏计算机知识
当下,很多审计人员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相关知识,这严重影响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独立性,通常情况下,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只能运用到手工会计核算中,无法准确地应用和掌握财务软件的正确使用,也无法熟练运用用友U8或金蝶等专业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财务数据的加工与整理,更无法实现计算机知识与财务知识的相互融入,对于软件运行使用过程中的突发故障,也无法及时排除掉,尽快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此外,因为计算机网络往往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就容易导致内部人员非法访问、随意篡改会计信息数据、造假账等违法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另外,审计抽样往往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无法准确发现一些比较隐蔽的欺诈舞弊行为。
3 提高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效率的策略
3.1 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环境的建设
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保障,加强企业会计电算化审计环境的建设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加强企业相关领导对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审计工作的管理应该要纳入企业日常工作管理任务中,要加强审计协调以及各种制度的建立;第二,要加强企业财会管理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审计的认识,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者和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的认识程度,有助于促进会计电算化的科学合理地发展。第三,要不断健全会计电算化审计组织结构。应该要对加强审计机构的设立,在一定范围内对会计电算化组织的审计工作进行管理。与此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审计机构,或者设置兼职审计管理机构。
3.2 促进审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
要建立相应的人员素养的控制体系,在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建立相关的人员素质的标准,用一个定性的标准来对审计人员的能力素养进行衡量,其文化程度和组织能力要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进行相应的审计工作。第一,应当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和专业对审计人员开展技能培训,让其尽快适应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应只是突击性培训,而必须保持其持续性,并应将其纳入到常态化工作中,使得会计电算化管理人员可以对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及职业道德水平的状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接受相应地培训管理,并且使得自己要不斷深入到企业财会管理的各个环节中,使得审计人员能够对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流程、管理范围、管理状况等进行了解,从而提高企业财会管理过程中的审计水平。另一方面,引进高素质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使现有的审计人员队伍得以充实,尽快达到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具体要求。第二,配置专业审计专家和计算机技术专家促进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第三,要重视电算化审计人才的培养,为此建议高等院校在培养财经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为其增设电算化审计课程,比如说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让其在高校就能接受到系统化的电算化审计教育,为企业提供充足的电算化审计储备人才。
3.3 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审计的方法和手段
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是影响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原因,由于传统的审计管理理念以及方法比较陈旧,是针对传统会计管理的一种审计管理模式,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其审计管理的方法也要改革。比如在审计管理过程中,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结合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具体特点,使得传统的人工审计转变成为计算机辅助会计电算化审计,提高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会计审计时的出错率。在会计电算化审计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要从单一的静态的审计向动态和静态结合的会计电算化审计方法转变,在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开始之前和财会管理之后都要加强审计方法以及手段的应用,加强财会工作事前的审核、财会工作事中的监督以及事后的审核管理,从而为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对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促进会计电算化审计效率的提升。
3.4 促进审计与建设相结合,提高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在会计电算化审计管理过程中,要及时对各种工作进行总结,对于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并且根据当前会计电算化管理的目标对财务管理和会计电算化审计制度进行相应地完善,在当前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已经取得的进步的基础上加强审计工作的改革。在会计电算化审计制度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专业会计电算化审计和民主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将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过程中的各种财务信息进行公开,并且将财务信息的公开纳入到会计电算化审计工作中;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审计监督与常规审查相结合,对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进行管理,对会计电算化过程进行相应地监督,对企业的会计或者报账员进行集中审查,对企业的财务收支月审制度进行完善。通过以上途径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防止各种财会信息出现泄露。
[1]刘明辉.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王金震.会计电算化的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