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绿色发展理念的哲学探究

2017-12-24王喆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新商务周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理念绿色生态

文/王喆,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绿色发展理念的哲学探究

文/王喆,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绿色发展理念是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分析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和实质,论述绿色经济发展和绿色环境发展的辩证统一性。

绿色;新常态;理念;发展;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任务出现了新问题、新变化。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突出的战略位置,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纳入系统化。绿色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发展理念内涵丰富、寓意深远[1]。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把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当今时代发展特征相结合,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以实现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绿色发展既符合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又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2]。首先,绿色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生态规律,将资源的有限性与发展的无限性相结合,尽可能节约资源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绿色发展符合现阶段人们对良好环境的向往和追求,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全面发展。

2 绿色经济发展理念

绿色经济理念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而形成新型经济发展理念,致力于提高人类福利和社会公平。“绿色经济发展”是“绿色发展”的物质基础。一方面,发展经济的同时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健康。另一方面,保护好环境的同时也要注重经济效益,在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把维系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从绿掘金”。

我国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发展的基本途径,使人类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获得生态效益,从而提升人类发展的空间和维度。

3 绿色环境发展理念

绿色环境发展理念是指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改善人类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维持生态平衡,确保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发展绿色经济,实行“高科技、低耗能、污染少”的生产方式,倡导“绿色低碳、节约环保、文明健康”的消费生活方式。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4 绿色经济发展和绿色环境发展的辩证统一性

绿色发展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和多领域的发展理念。绿色经济发展是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全面保护,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的五个维度体现了经济发展理念与环境发展理念的辩证统一性[3]。

绿色发展理念融合古今、贯通东西,既体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朴素生态智慧,又反映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与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

绿色发展是以效率、和谐、持续为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第一,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绿色革命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悖论。第二,培育生态创业、绿色创业和可持续创业。拓展开发绿色城市、建设森林城市,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引导消费者走向智能、绿色、健康,鼓励绿色出行。第三,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支持生态农业、创意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等发展模式。第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绿色蕴涵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平衡,寄予着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绿色城市建设,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发展,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消费模式,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实现美丽中国建设。

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一,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发展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能源生产开发结构,在重点领域开展节能;尽可能地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发展的绿色化程度,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第二,走绿色发展道路。树立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主流生活方式,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提倡绿色健康的消费模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三,扩大环境容量的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合作。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不断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的合作机制。

[1]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五大发展理念》[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4.

[2]肖前.《马克思主义原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6.

[1]李秀林.《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2.

猜你喜欢

理念绿色生态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绿色低碳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住进呆萌生态房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