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影响
2017-12-23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4)
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影响
张艳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4)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兴起改变了传统金融发展的运营模式,对利率市场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利率市场化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目前国内金融革新的重大举措,我国在经历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发展的几个阶段后,借助互联网金融发展这一大契机,加快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本文通过对互联网金融国内外发展的研究,结合中国市场化利率改革的进程,分析互联网金融对市场利率的影响及促进改革的有效因素。
互联网金融;市场利率;利率市场化
一、引言
互联网在国内起步较晚,互联网金融业务也是在近些年来才逐渐形成。随着国内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许多企业纷纷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网上支付业务(支付宝和余额宝以及网上银行等)应运而生,电子商务业务借助于网上支付体系涉及金融领域,直接和银行业以及金融业的核心业务进行竞争。面对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传统金融发展模式与互联网相结合,借助于互联网渠道开展业务,互联网与金融开始全方位的结合,由此进入了一种新的金融时期——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个金融业运营模式以及运营格局的变革,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加速了货币流通速度,增强货币的支付功能,提高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这对利率市场化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契机,利率市场化是目前国内金融革新的重大举措,也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加快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是金融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国外利率市场发展较早且比较成熟,相关的理论研究也要早于其他国家。对于利率市场化的研究要追溯到早期的利率自由化研究中,英国学者威廉·配第以及约翰·洛克等指出利率应该由货币供求的变化而变化,不应该受国家政策的限制,这为利率市场化的研究开辟了道路。罗纳德·I·麦金农(1991)批评了传统金融发展模式,指出需要采取直接融资的模式,国家要放松对市场利率的管制[1]。爱德华·S·肖(1993)对金融研究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金融业与利率市场化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利率市场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2]。Kaufman (1998)通过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发现,可以将网络技术运用到金融业务中,对于利率自由化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作用[3]。可见国外利率自由化发展的研究是利率市场化的初级阶段,为后续学者对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研究指明了研究方向。
(二)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国内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改革与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呼吁越来越强烈,互联网金融与利率市场化是国内当前两大热点研究课题。国外学者研究了金融与利率自由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国内学者在吸纳和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探讨,国内学者孙刚与毛向乾(2012)指出利率市场化提高了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变革金融竞争环境可以降低区域金融环境差异化的政策效用[4]。杨军与罗琳两位学者(2012)通过研究人民币利率市场化以及金融市场开放化问题,对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进程进行基本判断[5]。屈庆、陈黎与余文龙三位学者(2013)指出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金融市场开放化、人民币国际化四方面的关系,对利率市场化进程做了基本判断。并借鉴其他国家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经验,给出了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6]。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通过整理国内外互联网金融与利率市场化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国外较早的进行了利率自由化的研究,为利率市场化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由于国外网络技术比较发达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开展也比较早,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比国内的成熟,但是国外的理论研究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比较少,基本上是分开来研究的,至于互联网金融对利率市场化的作用鲜有实证研究成果。国内借鉴了国外利率自由化的相关研究,并拓展到利率市场化的研究范围,论证了互联网金融带动金融业运营模式的变革,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从整体上来讲国内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对于互联网金融与利率市场化关系的研究只是在理论上的归纳,并没有得到实证检验,同时对二者关系的研究仅限于在研究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并没有单纯的去研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三、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发展演变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从1983年开始经历了起步阶段、推进阶段、攻坚阶段、完全市场化阶段。起步阶段(1983—1989年),中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虽然这一时期国家实施了相关政策对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但是利率大多还处于管制阶段由国务院统一制定,金融机构几乎没有权利进行浮动。推进阶段(1990—1998),这一阶段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国家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颁布了各项政策,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设想[7]。央行通过减少利率的管制解决了银行利差倒挂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以银行同业间拆借利率为突破口,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在利率市场化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实际效果。2015年央行五次降准降息,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沿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在“国研智库论坛”中,中行研究局副局长王宇对于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即逐步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管制,让市场在人民币利率的形成和变动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序是先放开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利率,再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最后放开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如今,在互联网金融的大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运营模式改变着传统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利率市场化改革也将取得突破性进展,逐步走向利率完全市场化阶段。
四、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影响
2013年互联网金融崛起,加速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同时更推进了金融市场中利率市场化的重大变革。互联网金融对存款利率、贷款利率、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利率价格的定位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存款利率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银行业垄断地位,极大地降低了金融市场上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也为客户提供了一个信息共享、平等开放的金融产品投资平台,从而帮助用户通过便捷的途径获取各种金融产品的信息,并在其中权衡收益和风险进行自由选择。互联网金融的持续发展,使得社会上更多的资金向互联网业态汇聚,与传统金融机构的存款业务产生竞争和替代效应,再加上互联网金融产品种类较多、灵活方便、收益率高且利率不受存款利率限制,对资金有较强的吸引力。以余额宝为例,2013年余额宝横空出世,实现了随买随卖,收益率同期高于银行3个百分点,大大吸引了存款客户,据2014年4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分析,2014年4月份客户存款较3月减少1. 23万亿元,这种负债结构的改变会进一步加剧银行间对于个人存款的争夺和对市场份额的竞争进而提升银行负债的获取成本[8]。传统金融机构银存款业务不断减少,逐渐夫去了存款利率的控制意义,存款利率的控制是为了防止银行间为争夺存款发生恶性竞争,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使得银行有了竞争的压力,各种银行理财产品等为争夺资金往往附以较高利率,高利率使得传统银行利差盈利空间收窄,迫使银行进行产品创新,以开展更多新业务来提高盈利水平,从而促进存款利率的进一步放开,倒逼市场利率的改革和推进。
(二)互联网金融发展对贷款利率的影响。
现今,我国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很完善了,但互联网金融的业务发展也使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得到更进一步推进。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模式给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新的途径,分散了向传统银行贷款的客户群体,相对于银行来说,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前,中小微企业由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向银行融资的成本很高,互联网金融出现以后,银行也感受到压力,对高利率的业务进行积极的开拓,对毛利率较高的中小微企业逐步放开了贷款的各种限制条件,可以根据银行自身掌握的客户信用状况、抗风险能力等等,促使利率更趋于市场化。
(三)互联网金融发展对银行创新金融产品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冲击着传统金融机构的各项业务,2013年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同比金额大幅下滑,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6月同比少增长1.26万亿元,2014年1月份,同比少增长2.05亿元。余额宝的出现给传统金融机构带来了压力和竞争,促使各大商业银行不断改进服务质量,陆续创新理财产,使理财产品的价格更趋于市场化,更加以人为本。到目前为止,银行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截至2016年6月底,全国共有45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68,961只;理财资金账面余额26.28万亿元,较2016年年初增加2.78万亿元,增幅为11.83%,其中,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余额11.26万亿元,增长0.94万亿元,增幅为9.11%。2016年上半年,银行业理财市场累计发行理财产品97,636只,累计募集资金83.98万亿元,其中,开放式产品累计募集资金59.85万亿元;封闭式产品累计募集资金24.13万亿元[9]。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促使银行业加快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对市场利率的影响起到了不可低估的推进作用。
(四)互联网金融对市场利率价格定位的影响。
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国家金融机构决定了我国的利率定价。因此,利率没有能够真实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价格,也没有能够依据市场的发展变化来对利率进行适时的调整。长期以来,能够反映我国市场利率的指标是上海同业间拆放利率(SHIBOR),它是存贷款利率定价的基准,是利率市场化体系建立的核心部分。上海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反映银行间资金的供求关系,当存贷款发生在银行等金融机构时,上海同业间拆放利率的市场化利率地位得以实现,当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规模越来越大,能为更多不同需求的客户提供获取贷款的平台,从而使其存贷业务占据了大部份金融市场的份额的同时,SHIBOR的市场化利率地位就开始动摇,SHIBOR给出的利率就不能全面反映整个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基准地位被动摇。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破传统的市场利率价格的定位,对推动利率市场化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互联网金融发展如何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首先,增加互联网金融客户量对利率市场化进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互联网金融起步较晚,但它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金融业的垄断地位,使进行金融活动的主体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再一味地受传统金融机构的管制,金融主体可以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自由匹配,这种低成本、高效的需求匹配,让更多的传统银行客户逐渐成为互联网金融客户,互联网金融客户的增加,对利率市场化进程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次,扩大互联网金融规模。互联网金融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法规相继出台完善。从市场前景上看,2016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将达17.8万亿,未来五年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4.67%,到2020年预计将达43万亿。而我国目前拥有超过1000万家传统金融机构覆盖不到的实体企业,互联网金融有巨大的市场[10]。互联网金融规模的扩大会影响到银行利率差以及货币基金规模。因此,要想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就需要采取措施扩大互联网金融规模。互联网金融规模对银行利率差的影响效用最大,因此有效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特别需要扩大互联网金融规模。
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打破了传统金融业的垄断地位,不仅有效地推动了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加快了我国金融业发展,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不断得到推动和促进,虽然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但是改革却是循序渐进的,最终实现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走向国际化。
[1] 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1.
[2] 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
[3] Kaufman.Measuring and Managing Interest-rate risk.a Economic Perspectives[J].Federal Reserve Bank of Chicago,1998(1):16-29.
[4] 孙刚,毛向乾. 金融发展环境、利率市场化与债务融资决策[J].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04: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