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老年宫颈病变患者的影响及其关系

2017-12-22吴晓燕许继芹朱立梅刘亚琼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清洁度乳酸杆菌危型

吴晓燕 许继芹 朱立梅 刘亚琼 洪 颖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对老年宫颈病变患者的影响及其关系

吴晓燕 许继芹1朱立梅2刘亚琼 洪 颖3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连云港 222000)

目的探讨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老年宫颈病变患者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宫颈病变患者100例作为宫颈病变组,另取同期体检无宫颈病变健康老年人100例作为宫颈正常组。检测两组阴道微生态情况,同时检测高危型HPV感染情况,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宫颈病变组乳酸杆菌阳性人数占比显著低于宫颈正常组,阴道清洁度3~4级、念珠菌阳性人数占比均显著高于宫颈正常组(均P<0.05)。宫颈病变组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乳酸杆菌、阴道清洁度、念珠菌及高危型HPV感染均为影响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宫颈病变患者具有明显的阴道微生态失调情况,乳酸杆菌、阴道清洁度、念珠菌及高危型HPV感染均为影响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宫颈病变;阴道微生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危险因素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能是引发生殖道肿瘤的致病因素之一〔1〕,且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病变发生的必要条件。生殖道感染的HPV亚型达30多种,主要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其中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更是导致宫颈病变发生的必要条件〔2〕。以往认为HPV感染多发于性生活活跃的中青年女性,然而近年来发现老年人HPV感染也不占少数,并在老年宫颈癌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3〕。同时,阴道中的微生态菌群、内分泌机制及机体解剖结构等构成了整个微生态系统,多种微生物均在该系统中生存,阴道微生态失衡可能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4〕,但阴道微生态导致宫颈病变发生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旨在探讨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HPV感染对老年宫颈病变患者的影响及其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宫颈病变患者100例为宫颈病变组,另取同期体检无宫颈病变健康老年人100例为宫颈正常组。纳入标准:(1)宫颈病变组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而宫颈正常组患者均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2)患者既往均无颈椎疾病史;(3)入院30 d前未接受任何相关疾病的治疗;(4)入院前72 h无性生活,无阴道用药及阴道冲洗。排除标准:(1)伴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障碍;(2)合并其他生殖器感染性疾病者;(3)伴有恶性肿瘤、免疫性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4)入院前14 d内采用抗生素治疗者。宫颈病变组年龄60~80〔平均(70.23±6.26)〕岁;体质指数(BMI)16~25 kg/m2,平均(20.14±2.33)kg/m2;疾病类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Ⅰ级42例,Ⅱ级33例,Ⅲ级25例。宫颈正常组年龄60~81〔平均(69.43±6.35)〕岁;BMI 16~24 kg/m2,平均(20.67±2.24)kg/m2。两组年龄、BMI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患者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研究方法 (1)采集标本:患者均取膀胱截石位,采用窥器将宫颈口充分暴露,使用无菌棉拭子取阴道侧壁上1/3的适量分泌物置入试管中送至妇产科阴道微生态专用检查室进行检查。同时,采用专用宫颈刷取数圈阴道后穹窿与宫颈鳞-柱上皮交界部位,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保存并及时送检验科与病理科行相关检查。(2)HPV感染检测:采用杂交捕获2代基因杂交信号放大系统(美国Digene公司生产)进行检测,具体操作严格根据试剂盒(购自上海莱特公司)说明书进行,同时监测HPV DNA载量。

1.3阴道微生态评价标准〔5〕取阴道侧壁上1/3的适量分泌物进行涂片,在高倍镜下观察5~8个视野,取平均值,乳酸杆菌<3个为阴性,3个及以上为阳性;阴道清洁度包括1~4级,等级越高表示患者阴道清洁度越差;细菌性阴道病包括阴性、弱阳性及阳性,其中弱阳性与阳性均计为阳性;念珠菌包括阳性、少量及阴性,将少量和阳性计为阳性;滴虫感染包括阴性、阳性。

1.4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年龄段老年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情况、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对比两组阴道微生态情况、高危型HPV感染情况,分析影响宫颈病变的因素。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χ2、t检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不同年龄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情况、高危型HPV感染情况 宫颈病变组细菌感染32例,包括乳酸杆菌21例、念珠菌25例、滴虫感染2例,其中乳酸杆菌、念珠菌共同感染16例;高危型HPV感染76例,细菌感染率及高危型HPV感染随宫颈癌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情况、高危型HPV感染情况〔n(%)〕

2.2两组阴道微生态情况比较 宫颈病变组乳酸杆菌阳性率显著低于宫颈正常组,阴道清洁度3~4级、念珠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宫颈正常组(均P<0.05)。见表2。

2.3两组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比较 宫颈病变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阳性率为76.00%(76/100),显著高于宫颈正常组的21.00%(21/100,χ2=60.555,P=0.000)。

2.4影响宫颈病变的因素分析 以宫颈病变作为因变量,以上述有统计学差异的乳酸杆菌、阴道清洁度、念珠菌、高危型HPV感染纳入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乳酸杆菌、阴道清洁度、念珠菌及高危型HPV感染均为影响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2 两组阴道微生态情况比较〔n(%),n=100〕

表3 宫颈病变影响因素的Logistic逐步回归

3 讨 论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肿瘤之一,好发于45岁以上。发病周期较长,由上皮内瘤变发展为宫颈癌往往需要数年时间。有学者认为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病变发生的必要条件,但临床上仍有部分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患者可自行转归,并不会引发宫颈癌的发生〔6〕。正常情况下阴道中的厌氧菌与需氧菌比例一定,主要是起到维持阴道菌群正常的作用,是临床上评定正常阴道菌群的标志。而阴道黏膜中存在多种免疫细胞,具有一定的免疫屏障作用,且阴道生态菌群对维持阴道自净功能及宿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6〕。然而,老年人身体免疫力降低,尤其是绝经期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导致阴道菌群失调,从而增加了微生物入侵的风险,进一步可能引发宫颈病变。有研究报道,阴道微生态的平衡被打破会导致阴道微环境固有的免疫防护机制被破坏,从而增加了HPV的异常黏附,进一步对上皮细胞造成损害〔7〕。但是对不同年龄老年宫颈癌患者阴道微生态情况、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现阶段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结果发现细菌感染率及高危型HPV感染随宫颈癌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降低。其原因可能与老年女性性生活活跃程度降低有关。同时本研究结果表明阴道微生态的失衡可能导致了宫颈病变的发生。而乳酸杆菌的减少,念珠菌的增加均反映了阴道微生态失衡。其中乳酸杆菌在维持阴道正常的微生态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机制为防止病原菌或其他有机体的过度繁殖。而宫颈病变的发生会导致患者阴道中的糖原水平升高,从而为念珠菌等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其生长和繁殖,最终导致微生态系统失衡,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8〕。韩玉等〔9〕研究报道也显示,当患者抵抗力降低时,可能会使得阴道内念珠菌感染风险增加,进一步促使阴道菌群的平衡被打破,乳酸杆菌被抑制,从而可能引发生殖道炎症,最终发展为宫颈病变。此外,本研究结果与国外研究报道一致〔10〕,说明了高危型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另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乳酸杆菌、阴道清洁度、念珠菌及高危型HPV感染可促进宫颈病变发生,是宫颈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提示阴道微生态系统的失衡可能与HPV感染存在一定相关性。有研究报道〔11〕,阴道微生态平衡归属于机体免疫的组成之一,而HPV的感染和阴道微生态菌群存在密切相关,正常而言,阴道微生态菌群中HPV检查均为阴性,但过度生长的厌氧菌和HPV感染有关,可引发宫颈病变。

1Wang L,Shen H,Feng B,etal.Reduction in the copy number and expression level of the recurrent human papillomavirus integration gene fragile histidine triad (FHIT) predicts the transition of cervical lesions〔J〕.PLoS One,2017;12(4):e0175520.

2杨东晓,李红娟,田晓娜,等.高危型 HPV 感染对宫颈病变组织 Th1 Th2相关指标表达的影响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3):657-9.

3赵丽雅,庞晓燕,陈青青,等.老年子宫颈高危型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8):691-3.

4黄 燕,吴晓宁,蒙亚晴,等.壮族妇女阴道微生态环境、血清叶酸水平与宫颈癌的关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32(6):954-5.

5马玉兰,迪丽努尔·安外尔,努尔古再丽·麦合木提,等.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宫颈脱落细胞中HPVL1蛋白表达及hTERC基因的扩增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7;11(3):361-5.

6Bhat S,Kabekkodu SP,Varghese VK,etal.Aberrant gene-specific DNA methylation signature analysis in cervical cancer〔J〕.Tumour Biol,2017;39(3):1010428317694573.

7郑丽丽,郑丽媛,陈海英,等.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人巨细胞病毒、人疱疹病毒4型、解脲脲原体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1):37-9.

8Salih MM,Ftes AH,Khalifa MA,etal.Cervical cytopathological changes among women with vaginal discharge attending teaching hospital〔J〕.J Cytol,2017;34(2):90-4.

9韩 玉,艾桂娟,韩 萍,等.阴道微生态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6;8(3):66-8,78.

10Grozdanov P,Hadjidekova S,Dimova I,etal.Characterization of genomic changes in the cervical pre-cancerous lesions and tumors inducedby different type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es〔J〕.Virusdisease,2016;27(3):271-6.

11刘华放,刘 敏,许艳丽,等.HIV阳性妇女高危型HPV感染及子宫颈细胞学筛查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10):734-8.

R711

A

1005-9202(2017)23-5930-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3.085

1 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2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3 南京鼓楼医院妇产科

洪 颖(1960-),女,主任医师,主要从事HPV感染与老年宫颈疾病研究。

吴晓燕(1976-),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HPV感染与老年宫颈疾病研究。

〔2017-08-26修回〕

(编辑 袁左鸣/滕欣航)

猜你喜欢

清洁度乳酸杆菌危型
发动机清洁度管控方法研究及应用
发动机零部件清洁度检测技术
hr-HPV感染及宫颈病变与阴道乳酸杆菌关系的Meta分析
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的影响
昆明市女性宫颈高危型HPV清除率相关因素分析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采用实时PCR检验诊断的临床研究
酸奶中的“长寿菌团”
我院2017年度HPV数据统计分析
某型号旁通阀内部清洁度的清洗次数验证
乳酸杆菌及其体外表达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