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失独老人养老问题

2017-12-22王培君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独生子女关怀养老

王培君 吴 忠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中国失独老人养老问题

王培君 吴 忠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1620)

计划生育;失独老人;失独家庭;养老

据上海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人口发展形势与任务报告会”数据,2012年上海独生子女老年父母将成为上海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主体。目前上海市独生子女家庭约有305万个,占全市家庭户总数的比例为60.2%;全市有610万左右的独生子女父母,占户籍人口的比例为43.9%。据预测,2013年新进入老年阶段的人口中80%以上为独生子女父母,在2018年以后,全上海每年有(24~34)万的独生子女父母进入老年阶段。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城市家庭模式的主力军,但这同时大大增加了城市独生子女家庭的风险。目前,上海独生子女死亡家庭一共有7 000多户,独生子女伤残16 000多户。家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生育、赡养、经济等功能,在家庭养老仍然占据我国养老方式中不可替代的地位情况下,一旦承担赡养功能的主角——家中唯一的孩子不幸去世时,谁为这些为执行计划政策而放弃自己生育多个孩子权利的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们养老送终,承欢膝下,嘘寒问暖,传宗接代等一系列问题都铺天盖地汹涌而来。这就是现今社会伴随着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几十年来而出现的崭新群体——失独家庭。

1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困局

1.1失独家庭的现状 2001年国家计生委发布的2001年第3号计划生育统计公报,2000年全国领取独生子女证的数量已达到5 578万,比1995年增加672万。如果将没有领证的但实际为独生子女的人数考虑进去,那么1999年全国独生子女数量在9 000万左右。如果按每年增加500万计算,那么现在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肯定超过1个亿。根据杨书章等〔1〕估计,1997年,城市地区大约有将近5 600万的独生子女家庭,而农村地区也将近3 200万,共计近9 000万独生子女。

表1 三次人口普查各生育年龄段生一孩妇女人数(n)

表1数据来源于国家人口普查数据(2012年),据专家学者估算,我国目前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失独家庭的总数每年还以7.6万个新增数量上升。王广州等〔2〕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建立生命表推算,大约有3.91%的人活不到18岁,5.1%活不到30岁,其中1.17% 18~29岁死亡。18~29岁年龄段人群中死亡率为1.1‰。易富贤〔3〕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算出,中国从1975~2010年共产生了2.18亿个独生子女家庭,根据人口死亡的年龄结构,推算出这其中会有1 009万人死亡或者将在25岁之前离世,意味着中国在不久之后会产生1 000万的失独家庭。

1.1.1失独家庭的健康状况 在失独家庭中由于失独老人老年丧子,这种精神上的巨大打击常常使他们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中,压抑的心情更促使了老年疾病的降临,而心理上的痛楚更加剧了身体疾病,失独家庭中老人健康越来越恶化。据袁伟霞〔4〕调查统计,失独父母中50%患有慢性疾病,患有重大疾病的有15%。张瑞凯〔5〕调查显示,失独家庭被访者及其配偶身体健康状况不佳,55%表示患有某种疾病,6%身体严重疾病。由此可见失独家庭健康状况普遍不佳,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生理上。

1.1.2失独家庭婚姻状况 失独家庭中。没有了激励双方精力和行动共同参与同一件事的联系(孩子),夫妻之间的共同话题减少,家庭凝聚力也急剧减少,家庭气氛也开始变得单调和紧张,失独家庭中的夫妇之间感情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淡化,如果有一方长期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会导致另一方心理遭受巨大的压抑,那么心情稍微摆脱阴影的另一方可能会疏远家庭,甚至选择摆脱家庭,重新组建新的家庭。

1.1.3失独家庭经济状况 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关注到了失独家庭这个特殊群体,并且规定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每月定期从当地民政部门领取一定的生活救济金,但是救济金水平仍然比较低。2007年,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实施救助制度。《通知》规定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符合相应条件的,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和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但是物价高涨,失独家庭中的老人健康状况普遍较差,深受病痛的折磨,而要治愈疾病又要花费很多财力物力,这就使很多失独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经济上陷入窘境。

1.2失独家庭养老的困局

1.2.1社会养老服务实施困难

1.2.1.1养老院入住困难 首先是床位紧张。 根据调查〔6〕显示,截止到2007年,中国1 350万失能老人需要的机构服务床位数最保守估计为565万张,实际供给不到173万张,供给缺口392万张。2010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收养性社会服务机构4.0万,床位312.3万张,收养人数为236.5万人,2011年全国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的床位利用率为327.5万张,而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2011年我国老年人人口已到达到1.85亿人,供需矛盾十分尖锐。其次是条件较好的养老院收费较高。福利性的养老机构一般月收费也在千元左右,民办的养老机构根据不同的服务档次和设施级别,所需费用也各不相同。如上海第三福利院收费标准见表2,由此可见,国家承办的福利性质的养老机构收费尚可如此,以营利为目的的民办养老机构可能会更高一些,而社会退休平均工资也就在千元左右,这就使得失独家庭在经济上对机构养老支付上出现问题。

此外,失独家庭的老人有些主动去选择机构养老,但是却遭遇到再次触动他们内心的伤痛的困境,入住养老院需要监护人签字,而失去了子女的他们由于无法找到监护人,又极难找到他们可以托付身家去承担这份责任和风险的亲朋好友,因而入住养老院这个最方便可行的养老途径被阻塞了。

表2 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收费标准(元)

1.2.1.2社区居家养老实施困难 社区居家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全托服务为次要模式,为居家老人提供照料服务的养老模式。对于失独家庭中的老人来说,家和社区既是他们温馨的港湾,但也是让他们触景伤情的地方,尤其是对于情感比较丰富细腻的老人。他们害怕遇到熟悉的邻居和故友,别人的小小安慰也可能对他们脆弱的内心形成伤害。因此对于这部分老人对于社区居家养老由于他们心理因素的影响实施起来会比较困难。

1.2.2精神压力巨大 对于失独家庭的老人而言,他们所存在的精神和心理问题重重。失独家庭中的老人由于失去了唯一的子女,感情诉求没有了依靠,如果夫妇双方有一方离开人世,这样会使独居的失独老人身边基本没有精神依托,孤苦无依,形影相吊,精神上十分孤独。

其次,他们心理上常常会产生自卑心理。由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核心的家庭伦理观念是“孝”。但是,由于自己晚年丧子,自己也基本丧失了生育能力,他们面临着家族中自己这条支脉从此断绝的悲哀境地,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自己父辈面前感觉不孝,自己孤苦无依,自卑心理会油然而生。

此外,就是逃避心理。失独家庭中的老人通过逃避来寻求心理安慰,尽量少接触邻居,少到孩子与孩子有着太多回忆的地方,少与以往的朋友联系,尽量让自己感觉孩子并没有离开人世,而是到比较远的地方外出,用种种麻痹神经的手段来逃避现实。

2 城市失独家庭的养老对策

2.1健康关怀 失独老人的健康问题一般存在着身体和精神健康问题。在增强失独老人身体健康方面,首先政府应当为失独家庭的老人设立专门的医疗保险补助,增加对失独老人看病就医方面的补贴。其次,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现代就医现状,在设立医院中增加失独老人门诊,使失独老人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健康关怀,此外,政府还应当在社区中增加健康器械的安装,在失独老人家中安装“安居宝”、生命探测仪等紧急呼叫装置,使失独老人能在突发性疾病发病时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社会各界方面尤其是医疗卫生部门,应当自发组织医护团队,走进失独家庭,定期免费为他们做健康检查,为失独老人解答身体健康方面的问题。医药企业也可以自发做一些慈善性活动,免费为失独老人赠送药品,减少失独老人求医问药的困难。失独老人的身体健康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但由于他们的健康状况主要是由精神上遭受打击开始的,因此对于他们的精神健康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

2.1.1政府方面应当尝试各种方式给予失独家庭群体精神上的关怀 ①政府应当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机构,或者在医院设立失独群体心理治疗部门,为失独家庭治疗心理疾病,提供心理咨询。政府应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对失独家庭群体心理问题的研究和治疗方法的探索,为失独家庭精神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比如通过设立课题基金,鼓励高校或其他研究机构探索预防和治疗失独家庭心理问题的途径。②政府应当加强对社区的建设,发挥社区服务的职能,在社区中成立失独家庭精神慰藉委员会,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心理阴影。在社区中开展各种有利于失独家庭感受温情和关怀的活动,让失独家庭与社区居民加强互动,增进彼此之间情感交流,减轻失独家庭的孤独感和落寞感,心灵上多一份依靠。③政府还可以为失独家庭在网上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如微博,QQ群,方便失独家庭相互吐露心声,抱团取暖,寻求心理安慰。

2.1.2社会各界应当依靠自己的独特优势帮助失独家庭群体走出精神困境 ①新闻媒体应该加强对失独家庭的了解,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失独家庭群体,尤其是他们的精神状况,对于那些能及时调整心态,帮助陷入精神问题的失独家庭走出精神困境。②应该依托本地区的教育机构,如中小学,高等院校等教育机构,开展“认亲”活动。让各类教育机构的孩子,走入失独家庭,主动“认亲”,让失独家庭的父母再次感受天伦之乐,感受亲情的幸福,使失独家庭尽快走出精神困境。③民间组织,如民间的互助团体应当主动参与失独家庭的精神关怀中来。如社区中自发组织失独家庭关爱小组,为失独家庭群体开导心结,倾听他们内心的烦恼和痛楚,与他们交谈,想方设法帮他们走出精神困境。

2.2经济关怀 ①政府方面,各地政府应当根据本地物价消费水平、住房标准、医疗费收费标准等养老生活费用,制定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经济救助标准,并颁布了相应的政策法规〔7〕。如陕西省政府针对失独家庭2012年出台了提高失独家庭扶助标准,对农村失独家庭一次性补助2万元,城镇家庭补助3万元,对60岁以上的失独家庭,扶助金农村家庭夫妇双方每人每月800元,城镇1 000元;重庆市规定对失独家庭的补贴为每人每月3 120元;深圳市对失独家庭的补助为每人每月770元。此外,作为政府基层组织的社区,对失独家庭的经济扶助主要是在居家养老服务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如免费为失独家庭提供上门卫生清理、送餐、理发等服务,并主动为失独家庭向民政主管部门申请经济补助,申请医疗方面的福利,减轻失独家庭经济上的压力。②在社会各界方面,应当加大对失独家庭的经济援助。尤其是社会慈善组织,应号召社会各界加大对失独群体的募捐,为失独群体设立专项基金,缓解失独家庭的经济压力。医院可以设立失独老人专项医疗,为失独老人减免医疗费用;养老院、福利院可以适当地为失独老人减免入住费用;公交车和地铁公司也可以为失独老人办理专门的公交卡,失独老人持卡可以减免乘车费用。

2.3养老关怀 政府应该开拓各种途径为失独家庭养老给予支持和关怀。首先,应加大对养老机构的建设,最好能为失独老人建立专门的养老院。其次,应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政府应当在社区中专门设立失独老人联络专员,负责每天对失独老人上门探望,问询这些老人在生活上的需求,及时反馈给社区,由社区组织,为失独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比如失独老人如果有餐饮需求,卫生清理和外出购物需求,社区失独老人联络专员可以为这些老人负责安排送餐、室内清扫和陪同购物等养老服务,满足老人们对生活上的基本需求。在社会各界方面,鼓励慈善群体为失独老人义务上门提供生活照料。

2.4再生育关怀 对失独家庭根本性的拯救就是在再生育方面政府和社会各界给予关怀。政府应当在政策和经济上给予失独家庭再生育支持,如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允许失独家庭再生育,并要求当地的医院和医学研究机构在技术上给予失独家庭的帮助,使这些失独家庭能够实现再生育子女的愿望。此外,由于失独家庭的夫妇双方大多都年龄偏大,养育子女在精力和经济上都存在着较大的不足,这就需要政府给予经济上的资助,甚至对于他们的子女抚养费用可以由政府来承担,毕竟失独家庭是国家生育政策的支持者和有一定贡献的群体。对于社会各界,应当对失独家庭再生育给予各种关注,非政府组织应当号召社会各界对失独家庭的再生育子女在经济和生活上给予资助,帮助失独家庭重新走进完整的核心家庭行列。

1杨文章,郭震威.中国独生子女现状及其对未来人口发展的影响〔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0;(6):12-3.

2王广州,郭志刚.对伤残死亡独生子女母亲人数的初步测算〔J〕.中国人口科学,2008;(1):37-42.

3易富贤.大国空巢〔M〕.香港:大风出版社,2007:37-54.

4袁伟霞.应启动“倒按揭”为独生子女矢亡老人提供生活〔EB/OL〕.http://blog.people.com.cn/article/21/1324992374415.html

5张瑞凯.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现状及救助体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Y医的调查〔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0):90-4.

6王莲璀.城市失独家庭养老及长期照顾问题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3;(5):32-3.

7张 焕,李新松.中国失独家庭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5):102-4.

C924

A

1005-9202(2017)23-5987-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3.110

国家社科基金(No.16ASH013);上海市社科基金(No.2017EGL008)

1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王培君(1985-),女,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公共政策研究。

〔2016-08-01修回〕

(编辑 苑云杰/杜 娟)

猜你喜欢

独生子女关怀养老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养老之要在于“安”
独生子女需要的是保障而非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