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2017-12-22杨斌武杨彩兰邓爱云吴增颖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23期
关键词:变异性左室左心室

杨斌武 韩 冰 张 璐 杨彩兰 邓爱云 雷 鹏 吴增颖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甘肃 兰州 730000)

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

杨斌武 韩 冰 张 璐 杨彩兰 邓爱云 雷 鹏 吴增颖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BPV对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226例,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将患者分为杓形组、非杓形组和反杓形组。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测定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标准差(SD)、变异系数(CV)评估BPV。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三组患者相关临床资料、24 h动态BPV、LVMI进行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颈动脉IMT与BPV各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杓形组比较,非杓形组和反杓形组LVMI明显增高(P<0.05〕,且反杓形组LVMI明显高于非杓形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颈动脉IMT与24 h SBPCV及nSBPCV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4和0.51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与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血压病程、dSBPCV和nSBPCV有关(OR分别为1.077、0.090、1.011、1.181及1.132)。结论SBPBPV变化越大,颈动脉IMT增加越明显,发生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风险越高。

原发性高血压;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BPV)与高血压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密切相关,BPV越高的患者未来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明显增加〔1,2〕。左室肥厚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加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重要表现。 本文通过对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及颈动脉IMT检查,探讨这类患者BPV与 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BPV对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和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226例。男125例,女101例,平均年龄(59.3±10.2)岁,其中单纯高血压患者12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98例。诊断标准:①高血压患者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3〕的诊断标准,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 mmHg。②冠心病标准为冠状动脉造影左主干、前降支、右冠状动脉中至少1支血管狭窄≥50%。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继发性高血压、心脏瓣膜病、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昼夜睡眠颠倒者。吸烟者是指吸烟≥1支/d且连续时间>1年。所有入选患者按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形组、非杓形组和反杓形三组。

1.2病史采集及体格检查 采集患者年龄、性别、病史、吸烟史等信息,并测量身高、体质量。

1.3生化指标检测 由我院检验科完成血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PG)、尿素氮(BUN)及肌酐(Cr)的测定。

1.424 h动态血压监测 采用美国伟伦无创血流动力学测定仪(型号ABPM6100)监测动态血压,每30 min测量1次,6:00~22:00为日间,22:00~6:00为夜间,测试期间可保持日常生活和工作。根据24 h动态血压的检测结果,按血压波动的昼夜节律来分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20%为杓形组;<10%为非杓形组;夜间血压没有下降,反而不同程度升高为反杓形组;夜间血压下降>20%为超杓形组。本研究无超杓形高血压患者。然后以各时间段(24 h、日间、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作为BPV的指标。

1.5超声心动图测量 患者取左侧卧位平静呼吸,由同一位技术娴熟的医师采用美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VIVID E9)完成测定。在左心室舒张末期胸骨左缘左室长轴切面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和室间隔厚度(IVST)。根据Devereux校正公式计算左心室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

1.6颈动脉IMT测量 采用美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VIVID E9)测量IMT。患者去枕仰卧,充分暴露颈部,分别测量颈总动脉分叉前2 cm处颈总动脉后壁内膜表面到中膜外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取双侧平均值作为颈动脉的IMT值。

1.7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χ2、t检验及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各组一般资料比较 三组年龄、性别、BMI、病程、吸烟、FPG、TC、LDL-C、HDL-C、BUN、Cr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及β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物使用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各组BPV和LVMI水平比较 非杓形组、反杓形组与杓形组比较,24 h SBPSD、 24 h SBPCV、 nSBPCV显著减小(P<0.05)。反杓形与非杓形组相比,24 h SBPSD、 24 h SBPCV显著增大(P<0.05)。 非杓形组、反杓形组与杓形组比较,24 h DBPSD、 24 h DBPCV及nDBPCV明显减小(P<0.05)。 三组之间其余BPV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而非杓形组和反杓形组LVMI较杓形组明显増高(P<0.05);且反杓形组LVMI高于非杓形组(P<0.05)。见表2。

表1 不同血压昼夜节律组临床资料比较

表2 不同血压昼夜节律组BPV和LVMI水平比较

与杓形组比较:1)P<0.05;与非杓形组比较:2)P<0.05

2.3颈动脉IMT与BPV的相关性 颈动脉IMT与24 h SBPCV及nSBPCV呈正相关(r分别为:0.474和0.517,均P<0.05)。颈动脉IMT与24 h DBPCV、dSBPCV、dDBPCV、nDBPCV无相关性(r分别为0.001、0.020、0.017、0.021,均P>0.05)。

2.4冠心病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研究对象有无冠心病为因变量(冠心病=1,非冠心病=0),年龄、性别、吸烟、BMI、血脂、血糖、病程、BPV等为自变量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HDL-C、病程、dSBPCV、nSBPCV是高血压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影响因素,除HDL-C外,其余均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见表3。

表3 冠心病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 讨 论

BPV即血压波动的程度,它是人类血压最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正常人血压一般呈现昼夜节律变化,呈双峰一谷模式,这种节律适应机体活动的变化,可有效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 。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可使心血管系统长时间受到高压冲击,促进内皮细胞受损,导致靶器官损害发生。有研究报道,非杓形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明显增加〔4,5〕。本研究发现非杓形和反杓形组LVMI较杓形组高;且反杓形组LVMI高于非杓形组,与上述文献报道一致。本文研究结果还显示,杓形组的BPV大于非杓形组和反杓形组,这与Grzegorz等〔6〕的报道是一致的,且反杓形高血压患者BPV大于非杓形组患者。但这三组患者中杓形血压者 LVMI最低,这与BPV越低越好的观点有抵触。由此可见BPV是正常存在的,它有一定的范围,但超过这个范围,就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本研究例数较少,BPV的正常范围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IMT增加与粥样斑块形成是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主要形态学改变,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标志之一。Sander等〔7〕研究显示,BPV与颈动脉IMT密切相关,其中SBPBPV是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提示SBPBPV变化越大,IMT增加就越明显。 BPV增大促进了血管动脉粥样硬化,而动脉粥样硬化又加剧了血压升高和BPV的增加,最终导致脑卒中和冠状动脉事件发生的危险增加,BPV可能是冠心病的预测因素。

1Ko Y,Park JH,Yang MH.etal.The significance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10;41(1):2512-8.

2Shintani Y,Kikuya M,Hara A,etal.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the prevalence of carotid artery alteration:the Ohasama study〔J〕.J Hypertens,2007;25(8):1704-10.

3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19(8):923-4.

4张源明,成 娜.动态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左室肥厚的关系〔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8):701-43.

5李天华,于 华.高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左室肥厚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6;14(11):923-4.

6Grzegorz B,Alessia G,Katarzyna S,etal.A new method for assessing 24-h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fter excluding the contribution of nocturnal blood pressure fall 〔J〕.J Hypertension,2007;25(10):2058-66.

7Sander D,Kukla C,Klingelhofer J,etal.Relationship between circadian blood pressure patterns and progression of early carotid atherosclerosis:a-year follow-up study〔J〕.Circulation,2000;102(13):1536-41.

R544.1

A

1005-9202(2017)23-5805-03;

10.3969/j.issn.1005-9202.2017.23.024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08RJZA228)

杨斌武(1964-),女,硕士,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疾病研究。

〔2016-08-28修回〕

(编辑 曹梦园)

猜你喜欢

变异性左室左心室
超声心动图对不同主动脉瓣病变患者主动脉瓣置换前后左室功能变化评估价值研究
超声无创心肌做功技术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室收缩功能中的临床应用
心率变异性和NT-proBNP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从三焦论治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理论探讨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左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
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如何选用降压药?
运动、健康与心率变异性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