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的艺术手法

2017-12-21罗凯刘娟芝

神州·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艺术手法

罗凯 刘娟芝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和文艺工作者紧密结合根据地革命发展的需要,创作了大量的红色歌谣,这些红色歌谣具有多样的艺术手法,主要表现为善用重叠、善用赋比兴、善用反复、善用序列以及善用对比等五个方面。

關键词: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红色歌谣;艺术手法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谣具有多样的艺术手法,主要表现为善用重叠、善用赋比兴、善用反复、善用序列以及善用对比等方面。

一、善用重叠

重叠,又称叠字,或叠音,恰当地运用重叠,能够突出词语的意义,增强形象性,增加红色歌谣的音乐美,给人以字音协调、节奏鲜明、形式匀称的美感,使得红色歌谣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谣中经常使用重叠,并且形式多样。如AABB式的“男男女女、咯咯咛咛、时时节节、家家户户、兴兴旺旺、浩浩荡荡、日日月月、日日夜夜”等;ABB式的“喜洋洋、乐呵呵、叫喳喳、热腾腾、红缨缨、格嘣嘣、泪汪汪、软溜溜、滴哒哒、红艳艳、亮晶晶、香喷喷、打鼓鼓、挽带带、敲锣锣、纺线线、枪杆杆、豆芽芽、红绳绳、心窝窝、山丹丹、一道道、一杆杆”等;AAB式的“哗哗流、朵朵红、快快跑、闪闪亮、哈哈笑、表表心、呱呱叫、沙沙响、昏昏黄、锭锭欢、样样强、高高山、弯弯眉、叶叶青、样样有”等;ABA式的“高又高、牢又牢、黄又黄、多又多、清又清、甜又甜、忙又忙”等。

二、善用赋比兴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谣是一种有意识的创作,它借鉴了传统民间歌谣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描写陕甘宁革命根据地革命发展的大好形势,烘托出优美的意境,引起读者美好的情思。如《咱们的红军到南梁》深情地唱道:“一杆杆红旗一杆杆枪,刘志丹的队伍到南梁。长枪短枪红缨子枪,咱们的红军势力壮。满天的乌云风吹散,红军来了晴了天。”再如《中央红军到陕甘》:“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咱们中央红军到陕甘。一杆杆红旗空中飘,领兵的元帅是朱毛。一人一马一杆杆枪,咱们的红军势力壮。千里的雷声万里闪,革命的势力大无边。”这两首歌谣在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方面都比较成熟,“一杆杆红旗一杆杆枪,刘志丹的队伍到南梁”这句歌谣兴中有比,写出了刘志丹革命队伍的非凡气势,很有鼓舞人心的作用。第二首歌谣描绘了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势力大发展的情景,以“一道道水来一道道山”起兴,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又浓缩了中央红军经过千难万险长征的辉煌胜利,很有画面感,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含蓄蕴藉,把情感融于物象之中。

三、善用反复

“用同一的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的,名叫反复。人们对于事物有热烈深切的感触时,往往不免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申说;而所有一而再,再而三显现的形式,也往往能够给予观者以一种简纯的快感。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谣善用反复,既有词句的反复,也有篇章的反复。如《刘志丹是好汉》:“刘志丹,是好汉,精脚片子打裹缠,腰里别的手榴弹,断的白军跑不绊。刘志丹,是好汉,不拿架子满和善,半月二十常见面,和咱们老乡好熟惯。”又如《当兵我要当红军》:“当兵我要当红军,处处工农齐欢迎,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咿儿呀吱哟,咿儿呀吱哟,官长士兵都一样,没有人来压迫人。当兵我要当红军,处处工农齐欢迎,打倒土豪分田地,咱们穷人得翻身。咿儿呀吱哟,咿儿呀吱哟,打倒土豪分田地,咱们穷人得翻身。”

四、善用序列

序列是歌谣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它是指或以时间、或以数字、或以方向等为顺序,依次引发歌词内容的一种艺术手法,这种手法在《诗经》中就有所使用,如《豳风·七月》就是用时序的手法完成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谣善用序列,有的按照月份展开,有的按照季节展开,有的按照天时展开,有的按照数字展开,有的还把时序和数序结合运用。

1、按照月份展开

按照月份为序展开的一般采用从正月到十二月的顺序,但也有几种特例,即按照“1、6、8、10”及“1、4、8、12”等月份顺序来展开,有些红色歌谣还甚至按照“10(12)、3、6、9”的倒序模式展开。如按照月份顺序展开的《刘志丹》:“正月里来是新年,陕北出了个刘志丹。刘志丹来真勇敢,他带上队伍上横山,一心要共产。二月里来刮春风,江西上来个毛泽东。毛泽东来真威风,他带的红军势力重,就有百万兵。三月里来三月三,如今的世道大改变,男当红军女宣传,走起路来实好看,人人都夸赞。”还有按照月份倒序展开的歌谣如《盼救星》:“十冬腊月寒风哟紧,雪花落在山岭岭。咱们受苦人,眼泪淹了心,饥寒难忍盼救星,盼哟盼救星。三月里来刮春风,苦菜开花黄茵茵。咱们做牛马,血汗流不尽,日日夜夜盼救星,盼哟盼救星……九月谷子一片哟金,装下米酒甜透心。江西老红军,救星毛泽东,万里长征到陇东,到哟陇东!”

2、按照天时展开

如《做军鞋》:“一更一点哟月儿升,姑嫂二人点明灯,点起明灯做军鞋,送给咱们八路军。二更二点哟月照窗,妹纳底子嫂扎帮,鞋底厚来针线密,鞋邦结实又俊气。三更三点哟月正南,姑嫂做鞋连夜赶,千针缝来万针纳,八路军穿上打东洋。四更四点哟露结霜,一夜做成鞋一双,天明送到乡政府,慰劳八路军保家乡。”又如《摸敌营》:“一更里黑古洞洞,我们去摸敌后营。腰里暗藏杀猪刀(依格呀呼嗨),走起路来快如风(依格呀呼嗨)。二更里钻进敌营房,鬼子睡的像死猪一样。神不知来鬼不晓(依格呀呼嗨),悄悄摘下他们的枪(依格呀呼嗨)。”

3、按照季节展开

如《四季歌》:“春季里来柳絮扬,满山遍野赛开荒。夏季里来庄稼长,抗日军民锄草忙。秋季里来糜谷黄,欢天喜地收上场。冬季里来雪花荡,练兵整训本领强。”又如《送五哥当兵》:“春季里来过新年,东庄社火耍的欢;五哥撑了一只船,好像荷花飘水面。夏季里来热似火,五哥送我一对鹅;公鹅前边呱呱叫,母鹅后边叫哥哥。秋季里来高粱红,五哥要当八路军;拉来一匹大红马,鹞子翻身一溜风。冬季里来雪纷纷,五哥杀敌立了功;大红喜报墙上挂,妈妈说我有眼睛。”endprint

4、按照数字展开

如《绣荷包》:“一绣共产党,心胸如海洋,容量宽大政策好,人人都热爱。二绣毛主席,他是人民的燈,照得边区放光明,花开遍地红。三绣劳动者,你们真光荣,民先报解放报,都有你们名。四绣边区民,人民真热心,驴驮马载人也挑,都是慰劳品。”又如《庆阳卧了只金凤凰》:“庆阳卧了只金凤凰,‘善人来了展翅膀。一展穷人翻了身,二展大地亮堂堂……”。

5、按照数字和时间同时展开

如《十绣金匾》:“正月里闹元宵,金匾绣开了,金匾绣咱毛主席,领导的主意高。一绣毛主席,人民的好福气,你一心爱我们,我们拥护你。二月里刮春风,金匾绣的红,金匾上绣的是,边区陕甘宁。二绣陕甘宁,世事多太平,军和民大团结,大家一条心。三月里是清明,金匾绣三层,金匾绣的是,模范八路军。三绣八路军,抗战下决心,对民众多恩情,爱国爱人民……”。

五、善用对比

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歌谣还非常善于运用对比,如《听见红军来》:“听见红军来,有米又有柴,衣服破了咱缝补,草鞋烂了换麻鞋。红军为的贫苦人,血肉相连分不开。听见白军来,粮食地下埋,缸里水倒净,干柴推下崖。休想喝口水,饿死贼活该。”通过对比展现了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衷心拥护以及对反动势力的深深憎恶。又如:《农民协会歌》:“一年做到头,一天做到晚,汗水顺腿流,实在太可怜。饥了没饭吃,冷了没衣穿;没有房子住,竟叫王八占;没有被子盖,土匪都拿完。粮草天天要,差务都不断;警察拿鞭打,差人拿绳拴……白天不出门,夜间不敢眠……咱若把会立,相必也不难。一不受人欺,二不花银钱,王八不敢闯,差人不敢缠;土匪不敢来,恶绅也除完。有话大家说,有事大家办,没有冤枉事,没有不平言。平民学校设,人人有书念;设立阅报处,天天有报看;设立公医院,看病不花钱;设立借贷处,人人不困难;设立俱乐部,大家乐无边”则通过农民协会成立前后根据地人民的生活的变化反映了革命带给人民的好处,进而鼓励人民参加革命。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6.199.

[2]张文诺.雅俗的完美统一[J].昌吉学院学报,2016,(1):78—79.

[3]高文,巩世锋.陇东红色歌谣[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5.

[4]吕律.陇东解放区歌词选(内部资料)[C].1995.3.

[5]桑俊,红安革命歌谣研究,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8.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12070DJ)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罗凯,1986年生,陇东学院陇东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共党史研究。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手法
以艺术手法提高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音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戏剧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以艺术手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运用与思考
音乐:语文教学的艺术手法
颠覆传统感官、开辟新诗境界
浅析杨·史云梅耶动画短片
浅析李商隐《锦瑟》的艺术手法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解题指要
牛汉文革诗的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