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云裳诉与陕西筝派风格

2017-12-21钟舒怡

神州·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特点

钟舒怡

摘要: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是当代陕西筝曲的代表性作品,此曲与陕西地方音乐元素交融,本文将从调式乐律、旋律进行、演奏技巧三方面分析云裳诉对陕西筝派陕西音乐的体现。

关键词:云裳诉;陕西筝派;特点

1调式乐律之特点

在陕西筝乐中欢音、苦音是调性色彩音,来源于陕西地区民间曲艺秦腔,在戏曲中是一种唱腔,在筝曲中体现在调式音阶上,欢音的音阶是561234,欢音中的4、7都是不升不降标准的4、7,主要强调音是6、3,给人感受明朗愉悦,称为欢音;而苦音音阶则是5671234,其中4、7音是具有游移性的二变音,在4上升一点在7上降一点,不到标准的升4算微分音,没有固定的位置和标准,通过左手的按滑音达到。根据演奏具有不确定性和游移性,这样的苦音音阶给人感受是悲凉、凄楚。

一般而言筝曲中将欢音苦音结合在一起使得陕西筝曲中有着“苦欢相生,以欢衬苦”的特点。在《云裳诉》这首作品中苦音欢音及二变音的游移性贯穿全曲,在二变音上左手上下的颤音,类似“哭腔”,是全曲哀婉凄凉的感情基调所在,强调着全曲的调性色彩,也是其作为陕西筝曲的典型代表作关键所在。

2旋律进行之特征

《云裳诉》是首古筝与钢琴的协奏曲,钢琴在与古筝配合时的整体和声效果弥补了中国音乐单线条的音乐感受,使音乐更为丰富饱满,整个音响效果也是立体而鲜明的。时而合奏时而独奏使音乐更加富有多样性,音乐形象也是更为丰富。

陕西筝派从旋律的进行走向来说,上行旋律多为跳进进行,而下行则多为级进,跳进的音符带给人激跃的音乐感受,而级进下行又多使用欢音苦音二变音,带有急速低落的音乐感受,具有鲜明特点。例《云裳诉》引子部分(如图),开始就是一个5到1的四度跳进,开门见山,后面长串级进下行充满着悲剧的无奈之感。慢板部分也是少有超过四度的跳进。

3演奏技巧之特色

3.1右手技巧

(1)快速托劈。右手大指托劈在快板部分借助大指的力度、灵活度表现有力激动的音乐形象,古筝演奏中,劈托的方法可以分为小关节带动和手腕带动,在此曲中大多使用手腕带动,力度会更大,在托劈过中还加着扫弦两根的连托连劈技巧,增强托劈在快板中的使用效果,在陕西筝曲中是较为多见的。

(2)快速指序。快速指序也是陕西筝曲快板中常见的技巧,由于陕西筝曲旋律多级进走向,技巧也相应做出应对,快速指序是在科学指法排列下的技巧,是考验演奏者专业水平的技巧之一,要求手指力度均匀,颗粒性强、动作幅度小、灵活度高,在云裳诉快板中主要使用,将情绪步步推向高潮,体现着陕西筝曲慷慨激越的音乐特点。

(3)摇指。摇指在云裳诉全曲中有着重要地位,全曲大量使用摇指,摇指在时值上可以分为长摇,短摇(类似托劈两下四下)根据乐曲情绪需要有不同调整,通云裳诉快板部分长摇具有歌唱性的戏剧感,而华彩段多为短摇,一般长摇具有抒情性,短摇则推动音乐发展,更具情绪化。

摇指在筝的不同位置、不同音区音色也是不同的。在慢板中的摇指细腻而婉转,尤其使用撮摇的技巧,即在中指勾低八度音后迅速摇高八度音,是陕西筝曲的特有风格,快板的摇指则是短摇表现激烈的场面,有时需要靠近岳山摇,音色更明亮,有时则要靠近弦的中部音色更为低沉,音色不同表达的音乐情绪就不同。对力度上的处理也是有弱有强,使得在大段长摇中,音乐形象也是丰富多样的。由于摇指在两变音上有夹着左手的颤音使得陕西游移性音乐风格尤为突出。

3.2左手技巧

古筝‘右手主音左手主韵,左手掌控的是音乐的韵,所谓以韵补声。

(1)颤音。在陕西筝曲中,颤音是韵味体现,是古筝中常见的左手技巧,左手在右手弹完后在弦上通过手腕的上下颤动使发出的声音上下波动,对音乐起修饰作用,不同流派不同风格的音乐中颤音频率也不一样,云裳诉中一些颤音需要表现悲苦的情绪,颤动幅度相对要大一点,频率也需要较快,在需要细腻的表达时,幅度相对小,这样多变需要左手手腕控制力要较强,且要把握好音准,是对专业素养的考验。

(2)按音。按滑音也是古筝基础技法,但云裳诉中的按滑音有其独特的陕西特色。一般而言古筝筝面上的固定音阶是没有4、7两个音,在曲中使用 G调音阶,欢音苦音以及二变音不固定的微升4和微降7是需要左手的按音来完成,足以见得按音在整个以二变音和微分4、7贯穿全曲的云裳诉中具有重要作用。云裳诉中的4、7为了体现二变音的游移性一般是按音颤音相结合边按边颤,音乐特色更为突出。

(3)滑音。滑音有着上滑音和下滑音之分,在演奏中需要注意滑音音高。也是古筝表现韵味的重要技术之一。相对于按音来说上滑音是在右手弹完后左手紧接着按滑到上行相邻音上,下滑音则相反,左手先按在上行相邻音上,右手再弹紧接着左手松开,滑音对旋律也有修饰作用,云裳诉中滑音的应用基本贯穿全曲,所以熟练滑音是对云裳诉整个乐曲的旋律特点的把握,滑音的情绪体现着音乐的悲苦无奈。模拟人在悲伤时呜咽声,使得云裳訴悲剧色彩更具形象化 。

参考文献:

[1]孙清《以<云裳诉><望秦川>为例解读当代陕西筝曲的艺术感染力》[D].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11.

[2]焦金海《筝乐苦音研究》[J].音乐研究 1998.2.

[3]周延甲《我与秦筝》[J].乐器 2001.11.

[4]张珊《当代古筝名作教学与演奏详解》[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8.4.

[5]曲云《陕西筝曲及其调式音阶》[J] .《交响》1996.4.

注:曲谱来自古筝曲网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点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浅谈现浇混凝土渠施工技术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