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小学品德生成课打造高效课堂

2017-12-21矫立伟

神州·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品德课品德笔者

矫立伟

摘要:追求课堂高效是新课标下小学品德课课堂教学的目标。对小学品德课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在坚守人类基本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同时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让学生明白丑与美,恶与善。也可以说,就是要追求教学三维目标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近几年推行的生成课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小学品德课的课堂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品德;生成课

生成课程的课堂既不是预先设计、不可改变的,也不是学生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课程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建构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生成课程的自发性、体验性特质,与新课标的要求不谋而合。只要我们抓住生成课程的实质,构建品德生成课,就可以打造高效课堂。笔者认为,重点可以抓住以下四点。

一、活动带来体验

生成课的体验性特质显示,体验让课程本身的资源得到再次挖掘,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同时,让课堂成为学生的最爱,成为学生自我需要和自我生命愉悦的过程。正因如此,品德课的价值才得以彰显和体现。

为此,我们设计的各种活动都必须为学生的真实体验而创设。比如,在学习“你帮我,我帮你”一课时,两位教师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活动。一位教师设计了“贴鼻子”活动,学生蒙住眼睛为画像贴鼻子;一位教师设计了“盲人取物”活动,学生分组扮盲人取拿物品。从活动形式上看,两个活动都很有趣,学生也都很投入、很开心。但是,如果此活动是为引出课题“你帮我,我帮你”,“生成”这方面的体验,那高下立判。第一种设计体验的是贴错鼻子的快乐,娱乐大于生活,这种事情不可能在生活中发生,也就不会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而第二种设计,则是盲人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的实际问题,此项活动真正让学生体会到盲人的种种不便,进而触发学生情感,产生“你帮我,我帮你”的内心诉求。

二、互动生发动力

活动是构成课堂要素中最为重要的要素之一。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应该是小学品德课堂的鲜明特质。互动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他是课堂交流节奏的把控者,教师既要给学生自主权,也要组织好学生认真倾听,学会评价,同时还要学会欣赏别人的发言,学会做人。教师还要投入全身心的情感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绪,让每位学生都能情绪饱满地投入到交流之中,感受到老师、同学的真情和真心。互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的平台,使课堂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动态之中,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使学习需要呈现一种不断上升的状态。

互动是生成课的关键要素。课堂上能否互动起来,还要看互动内容的难易程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告诉我们:课堂上,必须设置适当的认知台阶,既要照顾思维活跃的学生,也要照顾反应慢的学生,全员互动才能打造高效课堂。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竞争式互动方法。通过划分小组,在课堂上展开小组间竞争。组间竞争与组内合作,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没有统一答案的问题,更有利于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假设,充分想象,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更有利于随机生成,大大强化了自发性。

三、捕捉激发火花

生成课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因此,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更要仔细洞察,敏锐捕捉学生涌现出的信息,把它看作是极为宝贵的课堂资源,想尽办法加以利用,巧妙处理。这也是生成性课程的特质,更是品德课能够绽放活力和出彩的地方。

教学“诚信是金”一课时,笔者曾经创设这样一个情景:学生强强家境困难,强强到商店买东西时,付给老板10元钱。买完东西回家后,强强发现老板多找给自己90多元钱了。假如你是强强,你会怎么做?几乎是同一种声音:把多找的钱还给老板,做人要诚实。正当笔者要肯定学生们的观点时,一个不大的声音从后排传来:“我才不傻呢,干吗要退给老板?”虽然声音很小,但这实际上代表了部分学生的内心想法。于是,笔者首先大声对这位学生提出表扬。面对众多学生疑惑的眼神,笔者让其他学生说说笔者这样做的对错。有的学生就说:“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说,这也是诚实的表现。”笔者再让先前的那位学生起来说说理由,他更有了勇气,站起来振振有词道:“强强家里穷,需要钱,是老板找错了钱,强强又没有错。”面对他的理由,笔者接着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老板会不会发现多找强强钱了?如果发现了,会怎么看强强,对强强今后有什么影响?强强家里穷,他多得这些钱就能够改变家庭现状吗?如果想要改变家庭现状,强强应该怎样做?一阵热烈的讨论后,大家基本形成了共识:钱是小事,失信是大事。老板发现后,肯定认为强强是一个贪图小利的人。只有靠勤劳,认真学习,将来才会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

如果没有敏锐的捕捉,就不会有问题的深入。捕捉是课堂上激变的妙手,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四、引导通向深入

活动课同样离不开教师的引导。高效的小学品德课堂,一是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二是需要生成感知认同、思考探究的最佳时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适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探讨问题的答案。

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其重要的体现之一,就是在适时切入上。要把握好“切入点”,真正达到“不悱不启,不愤不发”,适时给予学生提醒,适时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对一个小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提升认知水平,提高思想境界,完成一次思想净化的奇妙旅行。

在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对来自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需要具备“一锤定音”的功力,通过教师的准确、正确、科学的评判,让学生对自己的想法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確定今后的目标。

应该特别引起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应该体现在启发和激励上,而不能勉强和抑制。要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让学生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表露出来。教师的引导务必要和学生的思维“合拍”,在“水到渠成”中,完成教师的引导。

生成课程同样是一种创新课程。我们构建品德高效课堂,同样离不开创新性。依据哈贝马斯的“三层兴趣”理论,生成课程是对学生兴趣的一种解放,是通过解放学生,实现学生的自主创造,从而达到对个体的自由解放。我想,如果达到这一境界,小学品德课堂一定是一个高效的课堂。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课品德笔者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好学者贤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品德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