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语料库对汉语辞书释义的作用

2017-12-20唐萌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语料库作用

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语料库技术越来越成为一种更为科学、经济的手段被引入到辞书编纂领域。通过在汉语辞书释义方面的语料库技术运用,不仅能提高辞书释义的客观性、准确性,还能进一步增强汉语辞书编纂的科学性。本文以北大语料库为依据,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相关词目及释义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语料库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进一步明确现代语料库技术在改进释义内容、规范义项顺序和提高近义辨别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语料库 汉语辞书 释义 作用

一、引言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发展,以语料库为基础的语言学研究在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中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语料库的建设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近年来,语料库规模的扩大及配套的检索技术的完善,为辞书编纂带来了新的思路和角度。从世界范围来看,应用语料库技术、引入语料库数据分析方法来进行辞书编纂已成为趋势。语料库对词典的收词立目、释义、义项、例证等诸多方面提供依据。通过对语料库规模巨大、真实可靠的语料的分析,不仅能提高辞书的客观性、准确性,还能进一步增强辞书编纂的科学性。语料库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在语言研究、自然语言处理,尤其是辞典编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北大语料库为依据,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相关词目及释义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语料库中存储的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明确现代语料库技术对汉语辞书释义的作用。

二、改进释义内容

辞书的释义内容体现了编纂者对词语的理解和概括,运用语料库的数据分析,可以有效发现、检验或者补充传统情况下对词语理解的偏差,给读者一个更清晰准确的释义。我们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展露”一词为例:

从北大语料库中检索含有“展露”一词的语例共有206个,其中有205个为有效语例。然后一一统计与其构成的组合,根据例数的多少排列,最后将例数排列在前三位的组合记录并得出上图。根据统计分析发现,“展露笑容”组合的例数最多,其次是“展露才华”“展露生机”。所以笔者认为在释义时还应考虑“展露”一词还有呈现或表露某种神态的意思,近10%的语例显示“展露”和“笑容”搭配,在统计过程中还有很多与“精神”“生机”等一些词语搭配。依据上述的定性定量分析,“展露”可以解释为:

展露(动)展现;呈现;显露:~笑容/~才華

通过语料库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词语在释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根据统计的结果进一步补充或完善词语释义内容。词语的释义内容不仅要考虑其本身的含义,还应发现其区别特征。只有这样才可以让读者更准确地把握词语,而词语后面列举的例子也是词语释义内容的一部分,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例子也更有助于读者理解词语。

三、规范义项顺序

义项排序问题在辞书释义过程中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规范合理的义项顺序,不仅可以科学、准确地解释词语,而且还有助于读者正确地理解和学习。我们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问讯”一词为例:

问讯①询问:~处/找人~。②讯问;审问:接受警方~。③<书>问候:互致~/朝夕~。④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也说打问讯。

笔者从北大语料库中检索到含有“问讯”一词的句子共计153个,其中有效语例145个,无效语例8个。对这145个有效语例进行分析,根据辞书中给出的4个义项分别进行该义项下的语例统计,然后再根据其在总有效语例中所占的比例,给出量化统计,进而可以得出上表。根据上表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问讯”在句中显示为义项①有107句,所占比例为74%;“问讯”在句中显示为义项②有20句,所占比例为14%;“问讯”在句中显示为义项③有12句,所占比例为8%;“问讯”在句中显示为义项④有6句,所占比例为4%。根据上表可以看出,“问讯”一词的义项排列顺序,应该遵循使用频率上的要求。先说“询问”义,再说“讯问、审问”义,再说“<书>问候”义,最后说“僧尼跟人应酬时合十招呼”义。

运用语料库进行辞书释义,可以规范义项排列顺序。语料库中的大量语料是人们日常使用或者接触情况的真实反映,因而语料库的统计结果可以最真实地反应人们在使用和理解该词语时,常用和不常用的意义区分。辞书在解释词语时,可以根据语料库统计的结果,对所释词的义项顺序做一个有根据的排列。这样不仅便于初学者学习、理解和运用,也有利于文化程度较高的读者把握词语的使用程度。

四、提高近义辨别

近义词在现代汉语学习中是一个难点,这些形式不同但表达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给汉语学习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例如“叛离”“叛逆”两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

叛离背叛:~祖国

叛逆 ①背叛:~行为/~封建礼教

②有背叛行为的人:旧制度的~

这两个词作动词时的释义完全一致,但在举例中可以看到二者的差别。在同为动词时,“叛离”词条下的例证对于“叛逆”不适用,但是“叛逆”词条下的例证对于“叛离”部分适用,如可以说“叛离封建礼教”,也可以说“叛逆封建礼教”。“叛逆”有两种词性:名词和动词。根据上述情况,笔者对这两个词进行语料库检索,得到“叛离”的有效语例共37个,“叛逆”的有效语例共569个。对这些语例中词语后面的搭配词进行穷尽式的分析,并根据次数由多到少依次排列得到如下结果(只列出所占比例排在前五位的使用情况):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当“叛离”“叛逆”这两个词同时为动词时,它们后面的搭配词语基本上都不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叛离”“叛逆”都存在单独使用的情况,都已经排除在外,没有记录在表格当中,“叛离”单用的情况有11例,“叛逆”单用的情况有155例。“叛逆”单用时,在128个例证中作名词使用,并且与“叛逆”搭配排在第一位的“者”,表达的意思也是名词性“叛逆”的含义。由此可见,“叛逆”作为名词的用法比较常见,所以笔者建议在释义“叛逆”一词时应当把它的名词性释义放在首位,释义内容和配例都比较科学,因此只调换顺序,内容和配例不加改动。当“叛离”“叛逆”这两个词都为动词时,后面的搭配基本上不相同,所以在释义配例中应当体现出来。根据调查的情况,“叛离”已有的配例是较为科学的,但由于第二类(制度类)使用的频率也比较高,建议再加上一例与制度类搭配的短语,如:叛离科举制等。而对于“叛逆”一词,根据调查数据统计的结果,“叛逆”与“精神”一词搭配排在第二位,与“行为”一词搭配排在第五位,并且都是为四字短语的使用情况,所以在释义配例时应该把这两个短语列举出来。基于上述分析,运用典型配例和分立义项可以更加精确和完整的释义词语,“叛离”“叛逆”这两个词的释义如下:endprint

叛离 背叛:~祖国/~科举制

叛逆 ①有背叛行为的人:旧制度的~

②背叛:~精神/~行为

汉语辞书释义在对待近义词时,不仅可以从意义、用法、色彩差异等特点描述它们的区别特征,还可以通过例证补充说明词语。语料库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真实、可靠的语料,这既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从海量信息中选择更有说服力和更为科学的区别特征,也进一步提高了词语释义的精确性,减少不必要的垃圾信息干扰,增强汉语辞书的实用价值。

五、结语

运用语料库的数据分析,可以使我们更加客观地了解词语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情况,进而更加准确地把握词语释义的尺度。在使用语料库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很多问题,比如穷尽性、有效性等问题。穷尽性就是在检索语料的过程中,应该将含有检索条目的语例尽可能完全地收录进来。这样我们可以全面了解词语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的全面分析打好基础。若是检索的语料没有穷尽该领域,就会导致分析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偏差,语料抽样比例越小,最终所得到的结果偏差就越大。有效性是在穷尽性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在大量语料中,选取有效的语例作为研究对象,才能发挥语料的最大价值。如果没有在穷尽的语料中进一步明确其有效性,最终的分析结果就不能反映语言发展的现实,不具有针对性,也就失去了研究的价值。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还发现语料分布的平衡性、语料质量的明确性等问题,这些都对研究的最终结果产生着重要的作用。

语料库技术对辞书释义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改进释义内容,发现词语在释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取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例子辅助释义,使读者更准确地把握词义;它可以规范义项顺序,根据语料使用的真实情况来考察词语的使用和发展,以更符合现实和人类理解的排列顺序,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它还可以提高近义词辨别,从语用义、用法、色彩差异等多种角度,从海量信息中选取更具说服力和区别度的词语特征,减少垃圾信息干扰,增强辞书的实用价值。

(本文为2016年度湖南科技学院科学研究项目“基于COCA的平衡语料库研究”。)

參考文献:

[1]符淮青.词典学词汇学语义学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张志毅,张庆云.词汇语义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郭锐.现代汉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4]邢福义.汉语语法三百问[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卫乃兴.基于语料库和语料库驱动的词语搭配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2,(2).

[6]苏宝荣.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7]冯志伟.计算语言学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唐萌 湖南永州 湖南科技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425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料库作用
基于语料库翻译学的广告翻译平行语料库问题研究
浅谈语料库分类及用途
国内外语料库建设研究简述
运用语料库辅助高中英语写作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