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与转归观察

2017-12-20章立雄何红平

当代医学 2017年36期
关键词:性脑儿童组脊髓炎

章立雄,何红平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与转归观察

章立雄1,何红平2

1.汉川市人民医院急诊,湖北 汉川 431600;2.汉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汉川 431600)

目的 探究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与转归情况,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以36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36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6例为儿童,10例为成人,36例患者均随访1年,研究对比两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转归情况。结果 统计发现,儿童组患者和成人组患者之间发热、脑病、头痛、头晕、头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组患者和成人组患者之间住院时间、EDSS评分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复杂多样,其中儿童以发热、脑病较为典型,成人以头痛、头晕、头昏较为典型,早期对患者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有助于改善其预后,复发率较低。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特征;转归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属于神经内科的常见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儿童较为多见[1],该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易使患者并发其他的合并症,严重者出现死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2]。本院对36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究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与转归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来本院就医的36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2010年10月11日~2015年12月20日)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对36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6例为儿童,10例为成人。儿童组26例患者年龄4~11岁,平均年龄(6.85±1.73)岁,男15例,女11例。成人组10例患者年龄20~50岁,平均年龄(31.69±5.45)岁,男4例,女6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36例患者均实施对症支持治疗,其中23例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进行冲击治疗,即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7~10 d后,改为地塞米松,连续治疗7~10 d后,再改为强的松,最后结合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减少强的松的服药剂量,总疗程维持1~2个月,同时给予患者脱水、抗感染、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

1.2.2 资料分析方法 对36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转归等方面进行观察,对数据进行整理统计。

1.3 评估指标 36例患者均随访1年,研究对比两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转归情况。结合简化残疾状态扩展评分量表(EDSS)[3]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其中患者神经系统存在异常体征但无残疾,或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为1分;患者神经系统存在异常体征,且伴有一定残疾,但可自由行走为2分;患者存在严重残疾,行走需扶助为3分;患者不能行走,需长期卧床或坐轮椅为4分;死亡为5分。

1.4 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中的评定指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对比研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主要临床体征比较儿童组患者和成人组患者之间发热、脑病、头痛、头晕、头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症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转归情况比较 儿童组患者和成人组患者之间住院时间、EDSS评分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主要临床体征比较(n)

表2 两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转归情况比较(x±s)

3 讨论

目前,临床还尚未完全明确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发病原因,但较多研究显示,该疾病常发生于预防接种、消化道感染性疾病或病毒感染后,是以脱髓鞘性改变为典型病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脑病、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昏迷、瘫痪等[4-5]。

目前,临床大部分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报道以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其他年龄段的患者研究较少,本研究为探究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与转归情况,对36例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儿童组患者发热、脑病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成人组患者,但成人组患者头痛、头晕、头昏的患病率显著高于儿童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症状的统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成人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头痛、头晕、头昏为主,而儿童的临床症状以发热、脑病为主,出现该现象很可能与儿童语言表达发育不完全有关[6-7],为保证该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开展大样本研究。同时统计发现,儿童组患者和成人组患者之间住院时间、EDSS评分及复发率的统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提示对儿童患者、成人患者实施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预后均较好,但为保证治疗效果,临床医师还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实施对症支持治疗、康复训练[8]。

综上所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复杂多样,其中儿童以发热、脑病较为典型,成人以头痛、头晕、头昏较为典型,早期对患者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有助于改善其预后,复发率较低。

[1] 赵占杰.2000~2012年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与预防接种关系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13,13(5):571-574.

[2] 刘建国,乔文颖,董秦雯,等.累及胼胝体的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及影像特点[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43):3036-3041.

[3] 王晓青,李树华,董琰,等.两种药物治疗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效果比较[J].西部医学,2014,26(2):184-185,188.

[4] 宋兆慧,王瑞金,张善超,等.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2,12(2):166-170.

[5] 王晓青,李树华,董琰,等.两种药物治疗小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效果比较[J].西部医学,2014,26(2):184-185,188.

[6] 莫国毅,吴平,许贝琳,等.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6):1426-1428.

[7] 陈凤民.儿童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42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7):689-690.

[8] 刘峥,董会卿.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3,13(9):816-82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36.055

猜你喜欢

性脑儿童组脊髓炎
感染相关性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临床分析
葛根素抑制小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作用
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鉴别和防控
猪血球凝集性脑脊髓炎的防控
福建儿童组男子篮球运动员体能等相关性研究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MR诊断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的临床及MRI特征分析
针药结合治疗儿童视神经脊髓炎验案1例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儿童与成人慢性肝炎的不良反应对比研究
耳鼻源性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5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