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策略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文作品的意境
2017-12-19李群
摘要:古诗文承载着古代文人思想文化的精髓,而古诗文的创作又非常重视意境美。古诗文的意境是千姿百态的。因此,古诗文的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理解文本,掌握大意,更应该巧用方法策略引导学生走进作品意境,感受意境的魅力。文章从知人论世,走进意境;抓住关键字词句,体味意境;联系经验,情境再现,感悟意境;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重现意境;调动多种感官,走入意境这几方面引导学生走进古诗文作品的意境,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多种策略;引导;古诗文;作品意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古代诗文之所以美,其中的一大美点,就是重视意境的创作。而在很多教师的教学中仅仅引导学生理解了古诗文的意思,却无法让学生去体会意境之美。古代文人创作文章时,往往将自己的情感、想法寄托在自己所描写的事物、景物之中,赋予这些事物、景物特有的情感,从而创造出令人遐想的意境。那么在学习这些作品时,如何利用策略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去深刻体会其中的意境呢?根据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几点方法供大家借鉴。
一、知人论世,走进意境
走进时代背景,走进作者是了解、走进古诗文意境的基础工作。只有清晰地了解了作者生活的时代,才能对古诗文进行“还原”,即在当时的历史与文化氛围中再现作者的情感历程。知人论世,我们就会在对人事的了解中,把握古诗文的真实含义。比如教学陆游的诗时,陆游是一位具有浓烈爱国情操的大诗人,要想真真正正走进陆游诗歌的意境,就得从诗人的身世经历谈起。陆游从小就受父亲身边的志士仁人爱国思想的影响和熏陶,从小就立志要报效祖国。因此,在他的许多爱国作品中都透露出作者希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如“何日王师从天下,雷雨项洞收枪”“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宋山川”等,诗人通过想象把时时不忘祖国统一的爱国理想从诗句中抒发出来。“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这是对取得胜利后的和平景象的美好憧憬,人们重建家园,全国一片和平的景象。然而事实并非想象中美好,诗人临终时还怀着“恨”不见中原统一的遗憾与世长辞,作下了千古绝唱的诗篇《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仅仅有28个字,却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诗人的一生可谓都在为祖国的统一而努力奋斗,今天再读《示儿》时也无不为陆游的爱国情怀所感动。当然,走进作者和时代背景,还可以进行角色表演。许多古诗文,都具有较强的叙事性,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通过角色表演,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走进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世界。
二、抓住关键字词句,体味意境
一篇文章我们不能一字一句地去分析,这样是体会不了作品所创作的意境美的,我们应该抓住作品中的关键字词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哪些事物,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构想成一幅怎样的画面,从而想传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作者就用9个词“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构成一幅羁旅荒郊图,意蕴深远,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天涯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无限的凄苦惆怅情绪。我们在教学时,就需抓住这些关键词,慢慢品味其中的意韵,干枯的藤蔓,古老的树木,黄昏时的乌鸦,小桥流水边有一户人家,在古道边还有瘦弱的马,无一不给人留下一种哀伤的基调。在这样的景色中,漂泊在外的游子,有谁不会思念自己的故乡呢?教学时抓住这些关键词呈现出的就是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境。
三、联系经验,情境再现,感悟意境
其实在教学某些古诗文时,学生也有类似的亲身体验,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自己的情感,以此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例如,在教学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时,“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诗表达的是两个友人之间情感深厚,不忍离别之情。如果仅从字面理解这样的诗意,是很难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的,所以对于这样的场面,我们只需引导学生去回想离家求学时跟家人分离的情景,学生自会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了。
四、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重现意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多媒体给教学带来了许多方便,古诗文中抽象的文字可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有声有色的画面展示给学生,以利于学生认识感知,从而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学张若虚的作品时,《春江花月夜》中有许多画面感很强的句子,“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我用幻灯片把这些描写景色的图片展示在学生眼前,再配上旋律轻松的音乐,学生无不被美好的意境所感动,紧接着将学生引向对人的描写鉴赏上来,美丽的景色衬托了诗人所要追求的意境,自然学生对作者所想表达的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就不难理解了。
五、调动多种感官,走入意境
古诗文的创作非常讲究声韵律的和谐之美、旋律之美、画面之美。在教学时,可以调动多种感官,让学生走入意境。古来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之说,说明理解文章,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那么在教学古诗文时,我们首先可以通过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意,走入意境。例如《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多采用四言句,朗读时可采用“二二”拍的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再加上文章还讲究韵律之美,如第一章《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霜、方、长、央”都押“ang”韵。与此同时,文中还大量采用叠词,反复吟诵,给人一种美美的享受。当然在读的同时,还可以调动其他感官,比如配以中国经典的爱情音乐,边读边想象自己心中伊人的形象,甚至还可以引导学生边想象边画出伊人的图像。多种感官地巧妙融合,让学生轻轻松松、自然而然地走入了意境中。
总之,古诗文的意境各不相同,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婉转朦胧,有的绚丽纤细,有的宏伟壮观,有的悲凉惆怅,有的含蓄典雅,有的悠然自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能够做到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挖掘出学生的潜能,能开启学生智慧的火花,学生就能很快理解作品的意境。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王纲.大学语文[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陈新璋.诗词鉴赏概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李群,女,贵州息烽人,助理讲师,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师教育和语文教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