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一体双能培养产教三融合”高职实训基地的研究
2017-12-19凌艺春余荣春
凌艺春+余荣春
【摘 要】本文针对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五位一体双能培养产教三融合”实训基地的策略,对其内涵进行说明,并开展实训基地建设实践。
【关键词】五位一体 双能培养 产教三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C-0175-03
一个专业从开发到运行大致可分成下列环节: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以形成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不同的面向和不同的需要设计不同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和不同课程的对应关系制定教学计划,每个学期开学前安排好每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根据学校的教学资源确定每门课程授课地点,教师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授课。
把上面的6个环节串联起来,加上一个调整建设环节,形成一个闭环结构,专业在这个封闭的空间周而复始运行,这就是该专业的运行和发展,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上述专业运行和发展的第五个环节提到的学校教学资源一般指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电脑室以及各系或二级学院的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等,可以借此判断教学资源的强弱,反映学校办学能力的强弱,特别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规模和内涵,直接决定了相关专业的建设水平。
一、当前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面临的问题
国内各个职业院校都建有不同专业的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功能主要与教学项目设置、师资培养、技能鉴定、培训、科研、技术服务相关。近年来,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投入的增加,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也在提高,但总体上仍然有关键问题未能解决,归结起来有下列几个方面:
在传统教学上实训基地只是单纯地满足教学,所以很多职业院校在打造实训基地时容易陷入倾向性思维,造成建设不全面,实用性差,一旦企业不流行,势必遭到淘汰而浪费宝贵的资金。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中最能体现岗位能力要求的就是职业技能鉴定,因此,体现技能鉴定功能的实训基地建设是各种实训基地建设一个重要的内涵,可惜的是当今大多数专业实训基地要不没有职业技能鉴定功能,要不职业技能鉴定功能单一。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并举并重发展,培训工作源于职业需求,是行业、企业将科技在本领域发展的最新技术和最新成果传授给本单位职工的教育,是国家在社会普及普通职业技术的教育,职业院校必须参与。在职业培训工作中既包含理论知识也包含职业技能,其内涵也是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及规范,实训基地建设是否具备这一功能则反映学校实训项目设置贴近职业岗位的程度。当今大多职业院校把培训工作摆在次要位置,培训场所的建设也不正规。
科研和技术服务一直是科研院所、大学等单位的主要工作,职业院校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实训基地如能使这一能力得到加强,将有助于高职学校提升其办学能力。当今大多职业院校虽然不回避科研和技术服务项目,在实训基地里科研和技术服务大都呈现空缺状态。
在德国,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有在企业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而在我国,许多职业院校的教师都是从大学直接毕业来的,他们大多不熟悉企业工作岗位上的内部业务,也不熟悉技术应用的流程、规范、方法、验收标准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因此,长期以来职业院校的老师撇开职业岗位,像学科教育一样单纯地传授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所学、所做脱离了职业岗位的要求。究其原因就是这些老师只能在课堂传授知识和技能,无法在职业岗位胜任工作,因此,他们所传授的知识能否在职业岗位中得到准确应用是个未知数。职业院校的教师能上讲台、能胜任企业工作岗位是优质师资的必要条件。
专职教师无论他们的教学水平多么高,始终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就是他们的实际经验没有兼职教师多,所接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规范也不如兼职教师新。因此,许多职业院校在理解专兼教师的作用上存在偏差,甚至认为专职教师不足时才聘请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是可有可无的。
传统的实验室只是单纯放置实验设备和做实验实训的场所,缺乏职场的氛围,学生只能教条地背诵职业规范条例,而无法真实地感受职业岗位上的行为准则要求。事实上,职业教育发展到今天,职业院校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利用实训基地模拟出职场氛围,使学生通过学习,让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职业规范的内涵,同时开设出反映职场岗位管理的课程。
知识和技能可以在课堂里学习,但是道德和行为规范则依靠校园文化的氛围来保持。不同的教育形式呈现不同的校园文化,职业教育的校园文化不同于师范教育,也不同于学科教育。学生虽然学习了知识和技能,学习了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但在课堂中所学与自身技能没能很好地交融,这就是职业文化的缺失。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就是在校园里营造职业文化,让职业教育的烙印更加鲜明。因此实训场所这块阵地是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的主阵地。
二、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对策
(一)破题的思路。本文提出建设具备教学、技能鉴定、培训、科研、技术服务五位一体功能,能培养“能上讲台能下工地”的教师,能实现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教室与工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三融合的实训基地。
形成实训基地与教学、技能鉴定、培训、科研、技术服务、师资培训、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的融合、教室与工地的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等相配套的机制。
依托实训基地开展教学、技能鉴定、培训、科研、技术服务、师资培训活动,在实训基地内营造出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教室与工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的氛围。
(二)对策说明。“五位一体双能培养产教三融合”实训基地是解决上述实训基地建设面临问题的一种方式,但要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做到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1.解决实训基地单一化问题,避免实训项目在选择上只要满足教学就行,而不能很好体现职业岗位要求的随意性。这就要求实训基地在教学设置上要改變大量购买教学仪器的做法,把实训场地腾出来,除购买必要的设备外,随时适应新技术的更新,设置与企业生产车间或工地对应的实操项目,在项目安排上,应选择能包含从准备、进场、开始、实施到完成、验收、退场、清理等全过程的项目。这样就不会发生因项目技术过时而造成购买的大量教学仪器被弃用所形成的浪费,也能改变实训基地适应性差而不能灵活接受新技术的尴尬局面,更能改正实训基地以往实训项目碎片化和不完整的状况。endprint
2.实训基地建设必须将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分别作为重要的建设内容,职业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设置的项目要与实训基地涵盖的专业行业背景相对应,尽可能丰富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的种类,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联合企业,积极向职业技能鉴定管理部门和培训工作管理部门申请技能鉴定项目培训工作项目,按标准购置相关设备和划出场地设置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岗位,与合作企业共建技能鉴定和培训工作师资队伍。
3.实训基地必须配套科研、技术服务功能,有利于提高实训基地服务社会的水平,有利于系部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有利于系部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学术氛围,从而提高学校在社会的影响力。职业院校的科研和技术服务离不开校企合作,特别是与一些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为此,校企双方在实训基地可共建相关的科研和技术服务中心,学校方选派老师参与到企业方的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企业方选派技术人员参与学校方的教学,只有这样相互融合,才能使实训基地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科研和技术服务能力。
4.实训基地建设要把师资培养提升至“能上讲台能下工地”,这就是为了解决长期以来老师“只会教不会做”或“只会做不会教”的问题,使“从学校到学校”或“从企业到学校”的教师实现融合,培养出真正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的老师。具体做法,其一是坚持选派教师下企业进行顶岗锻炼,有目的地让教师熟悉多种工作岗位的业务。在掌握某项技术应用时,更应建立掌握这项技术应用的工艺流程、规范标准、标准做法、验收标准及出现问题后的补救措施。其二是要在实训基地里组织教师设置涵盖准备、进场、开始、实施、完成、验收、退場、清理等全过程的实操项目,并编写出相应的教材。其三是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实训项目过程中,改变自己的角色,把自己融入项目中。例如,如果项目角色体现的是技术人员,则要求教师担任技术主管,让学生充当技术人员;如果项目角色体现的是施工员,则要求教师担任施工员主管,让学生充当施工员;如果项目角色体现的是工人,则要求教师担任工头,让学生充当工人。
5.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融合、教室与工地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内容,就是想形成职业氛围,让专兼教师相互取长补短,让实训基地模拟出工厂工地的场景,让实训基地融合工厂工地文化元素。具体做法如下:
创新教学机制,建立兼职教师队伍,除了能够把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引进课堂,也能把低学历的能工巧匠引进课堂。在实训项目教学上,让兼职教师和专兼教师结对搭配,共同完成实训内容。
在实训基地场地建设上,要同时建设车间(工地)和教室。车间(工地)和教室要配套,这一点在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是这样做的,目的是学生在车间(工地)训练,需要讨论讲解或技术交底则回教室进行,这也是车间(工地)和教室相融合的具体表现形式。
企业文化主要围绕安全、文明、质量来展开,同样,所有的学校的校园文化主要围绕学生如何学和教师如何教来展开。因此,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就表现在如何宣传企业安全、文明、质量的要求,这就要求在实训基地开辟出相应的学习园地,在园地里安排相关的文章稿件。在实训基地里要四处悬挂营造安全、文明、质量要求的警示标志、提醒标志、工艺流程、技术规范、工艺要求、验收标准、事故处理等牌匾,以及车间(工地)的管理规章制度。
三、“五位一体双能培养产教三融合”实训基地的保障条件
(一)场地条件。由于实训基地融合了车间(工地)和教室,车间(工地)又划分出设备材料存放场所和训练实操场所,同时又含有与科研院所合作的科研和技术服务中心,因此“五位一体双能培养产教三融合”实训基地要足够大。
(二)政策条件。“五位一体双能培养产教三融合”实训基地在一些做法上突破了职业院校原有的一些政策,例如,与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成立科研和技术服务中心,企业派技术人员参与校方教学,校方派老师参与企业科研和技术服务工作,以及校方接受低学历能工巧匠到实训课堂参与教学等。因此,“五位一体双能培养产教三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必须配套满足这些要求的创新政策。
(三)资金条件。“五位一体双能培养产教三融合”实训基地建设同样也离不开资金,建设场地需要资金,学生实训需要资金,购买必要的设备需要资金,老师学习需要资金,营造安全、文明、质量要求的校企文化需要资金,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融合也需要资金。因此资金条件是“五位一体双能培养产教三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条件。
四、“五位一体双能培养产教三融合”在高职实训基地的实践
笔者利用学校在贵港市第二校区建设建筑专业实训基地的机会组织建设团队,筹集资金1600万元,按照上述“五位一体双能培养产教三融合”实训基地内涵,建设成了一个5500平方米的建筑实训基地。基地内建有8间机房、4间项目部和2个训练区及1个展示区;实操型实训项目设置有砌筑抹灰实训、钢筋模板实训、脚手架搭设实训、装饰装修实训、木工实训、现场管理人员岗位实训;能够进行建设行业的现场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及考证,能够进行建设行业工人中级及高级工培训及考证;整个实训场所也初步营造了反映安全、文明、质量的建筑企业文化。上述建设和实践已经使前面提到的专业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获得不同程度的解决。
【参考文献】
[1]金长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多元化合作机制的研究[M].北京:北京化工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凌艺春(1964— ),男,广西百色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电气工程;余荣春(1981— ),男,广西象州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副主任,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责编 丁 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