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现状分析

2017-12-19祁丽朱晓东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高职院校现状

祁丽+朱晓东

【摘 要】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的评价方法、评价主体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中主要存在评价方法流于形式、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评价指标不够严谨等问题,提出加大过程性评价和替代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中的比重、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立长期的评价机制等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体育 教学质量评价 现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0C-0090-03

当前,教育部门及社会对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十分重视。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与专家访谈法,对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冰雪体育职业学院等区内外20余家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调研访谈,了解其开展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形式、内容、方法以及相关指标,并用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汇总与比较分析。笔者对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实施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方法、内容及实施效果进行调研分析,并对其现状进行总结梳理,以期为进一步完善与构建适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工作的开展现状

(一)评价方法以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主

通过调查发现,在现阶段,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在教学活动中的不同特点,各院校在评价方法上不尽相同。通过对各院校评价体系的分类梳理,发现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主要以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为主。

1.终结性评价由于其易操作性,使用最广。终结性评价,指的是在学生学习过程结束后,对学生最终的成绩进行测评的评价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对学生进行运动成绩的测试,如测试学生跑得多快、跳得多高、投得多远等具体数值或看其是否达到某些具体的量化指标,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对其评价打分,以此来认定其体育课成绩。这种评价方法不仅应用在跑、跳、投等田径类教学项目中,而且由于其可操作性强、简便上手,容易达到教务处对成绩录入的要求,在一些足、篮、排、羽、乒等球类项目的教学活动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如教师通过对一些技术动作如足球的颠球数、定点投篮的命中率、排球的双手垫球数等指标进行量化考核,以此来认定学生的学习成绩。终结性评价是当前高职体育院校中运用最广、使用频率最多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尽管能够直接地反映出学生所取得的运动成绩,但是囿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忽视了不同学生体质差异而表现出运动能力不同的特性,弱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专注度问题,与当前以学生能力为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矛盾性。

2.形成性评价在特定的项目中被普遍使用。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而言,是基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投入程度、认真程度、进步程度以及所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认知、策略以及创新等方面所取得的进步而做出的评价。在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中就是针对学生在某一项目教学或技术教学或教学周期过程的学习表现,如学习态度与进步幅度等做出的评价。当前在高职院校的运用中主要是在一些健身健美课、体育舞蹈课、艺术体操课等一些不便进行量化考核的课程当中,授课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出勤率、上课时的专注程度、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方面做出综合认定,并给予相应的课程分数或学分。这种评价方式重视学生的个体,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但由于其评价时受教师个人主观喜好影响较大,学生成绩表现差异化或平均化较为明显,缺乏一定的客观依据。

3.替代性评价效果较好,但受条件所限,未能推广使用。替代性评价,是近年来国外院校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评价方式,指的是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能力进行评定的评价方法。在体育教学中主要通过在真实的比赛环境中、校中企或企中校的实地教学中或特殊设定的场景(场所)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对其知识的运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表现做出成绩认定。目前高职院校运用这种评价方法的课程主要是运动损伤的包扎和救护、户外拓展运动项目相关环节的完成以及一些康体课程中的实践操作方面。这种评价方法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增强了其合作能力与动手能力,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显著的效果,但是该方法无论是在情境的设定、项目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布置安排等方面上均对授课教师以及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评价环节中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从现行的评价體系当中不难发现,占主导位置的评价方法仍然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因其操作上的简易性与传统教学观念的延续性,仍被绝大多数院校所采用,形成性评价也逐渐被部分院校或课程所采纳,但其应用程度不高,而替代性评价在传统体育教学项目中基本上无人使用。

(二)评价主体以专家、同行、学生及领导为主

在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评价主体仍以传统的同行、专家、学生以及学校领导为主,不同的评价主体出于其主观特性,着眼点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其评价效果及结论也表现出不同的侧重方面,对最终的评价效果自然也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1.同行评教易出现两极分化。所谓同行评教,一般来讲指的是同一院校之间或学院之间的授课教师通过听看课活动、公开课活动等教师之间对教学活动的观摩而采取的评教方式。这种评教方式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彼此的教学特点,汲取教学方法,引起自身的教学反思;另一方面由于其对相互之间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了解程度较为透彻,在评价时结果相对准确。但由于当前受绩效考评工作的影响,以及不同教师之间、青老教师之间在教学观点、教学理念上的分歧与不同,在评教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因人而异”或“因岗位而异”的评价结果,一些身处领导岗位或人际关系好的教师分数往往较高。因此,这种评教方法在评价结果中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的效果。endprint

2.专家评教在某些项目方面存有一定的局限性。专家评教,一般是由学校专门聘请来的相关领域的专门人员或由学校退休的老教授、老领导所组成的教学督导团队对授课教师的教学文件的准备、课程的编排、组织以及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从理论上来说,这种评价方法对中青年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成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其教学水平的提高、对授课各环节的认知与感悟有深刻的认识。但当前由于大数据时代信息的爆炸性与传播性,以及各种项目的开发性与受众性,一些传统的项目固然有其自身的魅力特点,但仍不能阻挡新兴运动项目或词语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当中盛行,而一些青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会运用到这些新兴的游戏方法、锻炼方式或词语的表达形式,專家往往会由于不了解、不认同、不喜欢等主观看法而否定其整个教学环节。也有部分专家由于其自身的专业特点,对一些运动项目的特点及内涵未能透彻地了解或认识,也对其最终的评价效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3.学生评教多流于形式。据调查统计,几乎每一所高职院校均有采取学生评教的评价方式,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授课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教学活动情况进行“打分”式评价,或采取学生信息员座谈制对教师授课情况进行口头反馈,由专门的教务管理人员进行记录梳理并加以总结。这种评价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学生的主体感受监督教师的教学情况,对于一些授课态度恶劣或不负责的教师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由于学生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认知的局限性,以及师生之间利益关系的特殊性,在评价时一方面容易受自身认知程度所限而对授课教师做出不公正评价,另一方面又容易受主观喜好影响而给授课教师打出高分。因此,在各高职院校中,学生评教的结果往往只作为参考或形式上的评价,未能发挥其核心的作用。

一般而言,无论是专家、学生还是同行评教,一学期大多开展1-2次,采用的多为听看课后的“打分”或“填表”形式完成,这种以单次或几次课而定论的评价方式未能反映出授课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尽管“引进第三方评价”已经为许多学者所呼吁及认同,但是在当前的高校教学环境中,很少有院校能做到这一点。

(三)评价指标以教师职业道德、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为主

1.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但无法量化评价。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程度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当中均得到极大的重视,由于体育教学工作中师生身体接触的特殊性,与其他课程相比,这一点在评价时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由于技术动作的传授特点,很多项目动作的学习需要教师“手把手”来传授;另一方面,由于体育运动的特殊性,在教学、训练以及比赛中,学生往往容易出现损伤现象,也需要教师在运动防护中第一时间给予救治。因此,现行的评价体系中对体育教师的仪态、着装、言谈以及行为等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与约束。但是这些约束仅仅是条目式的说明或者是文件规定,在评价时并没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因而在考评时除发生教学事故外的教师,几乎人人皆符合标准。

2.重视教师的运动水平,忽视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个教师是否合格、优秀的核心标准。当前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现、教材的选取与实施、教学组织与教学设计的调控、教学中语言与动作的表述与示范、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重点的突出与难点的分析以及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性等方面。但是鉴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很多院校在招聘教师时就侧重聘请一些退役运动员、高水平运动员或体育成绩、运动技术水平特别高的人作为授课教师。这些人的运动水平固然很高,但是很多人对于如何教学,尤其是如何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体育课教学仍处于懵懂之中,很多老师在授课中经常把自身在国家队、省队里面的训练方法运用到学生之中,一味地追求“更高、更快、更强”,殊不知这样的授课方法往往适得其反,并未能取得大学体育所想要的教学效果。

3.科研能力是评判教师能力的重要指标。在现行的评价体系中,教师的科研能力被纳入其中,加上当前高校职称评审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认定程度,科研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评判教师能力的一把尺子。对于高校教师而言,科研能力固然重要,因其代表着一个教师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创新能力以及对教学或其相关专业的认识程度与研究能力,但是科研能力绝不能等同于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但不是一荣俱荣。科研能力是评判教师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但不应把它视为教师教学能力是否合格的一个考核指标。

二、改进建议

(一)加大过程性评价和替代性评价在教学评价中的比重

过程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与学习过程的连续性评价,替代性评价则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与运用能力,应加大这两种评价在教学评价中的比重,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才能强化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就是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构建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评价主体的选择上,应采取同行、学生、专家联动制,并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在评价指标的构建上,应侧重能体现教师教学水平与学生学习效果的具体指标,弱化其他指标的权重数值。

(三)建立长期的评价机制

针对当前评价周期短、评价次数少的特点,应建立一套长期、有效的评价机制,并设有专职人员进行对评价内容进行梳理统计,以确保评价工作的目的性,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实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增强。

【参考文献】

[1]顾志刚,林跃伟.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兼论多元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高教论坛,2014(7)

【作者简介】祁 丽(1978— ),女,广西容县人,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责编 卢 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质量评价高职院校现状
基于数据挖掘的高职教学质量监控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独立学院内部教学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