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五位一体”能力的培养
2016-11-29冯林果李丽萍
冯林果 李丽萍
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感官,注重从“读(读教材、读杂志、读题目)、听(听课)、讲(讲思路、讲题目)、思(思辩)、写(写数学周记、写错题集、写反思)”这五方面注重观察、动手、自觉、想象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整体的发展。
五位一体读听讲思写现代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教育的本质就是实现受教育者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自觉自愿地学习,因此,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数学教学不仅要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还应该注重观察、动手、自觉、想象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整体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平时教学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感官,注重从“读、听、讲、思、写”这五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读
部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注重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弱化对课本的定义、性质、定理的教学,从而造成学生对定义、定理、性质理解不透彻,进而影响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以下三点:
1.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材料,读教材就是对定义、定理、性质进行反复研读,仔细推敲,把课本中的概念、定义、定理、性质等内容转化为自己的知识,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全面、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读杂志。有能力的学生在课余时间还要阅读课外读物。平时,可以把教师认为比较好的报纸、杂志拿到班级里让有能力的学生自己翻阅,对这些报纸中每章知识点、解题方法、错题进行多方位的归纳,有利于学生弥补课堂上的不足。同时还能了解数学发展史,及数学的名人名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的目的。
3.读题目。在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往往表现出一筹莫展,无从下手。究其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地分析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为了根本性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平日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反复的读题目,学生在读题中去领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理清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思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性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听
听,主要是指听课,它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
听老师讲课,主要听老师上课的思路,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为此,平时在课堂上分析题目时我经常使用“这个条件告诉我们什么”,“要想得到此结果还需什么条件”,“这个条件等价于什么”等等语句,启发学生,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形成解题思路。
三、讲
1.讲思路。数学最重要的一环节就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但在平时学习过程中不能只为了解题而解题,还应该让学生站起讲讲他对这道题的第一感觉,讲讲他的思维过程。讲的过程,就是学生解题思路的深化过程,即使讲错,也可以让老师和同学弄清楚该同学思维的过程,也能对其他同学有所启发,激发其他同学思维的火花,有时甚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讲题目。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方法独特,富有儿童特点,学生听起来更容易接受,根据这个特点,在平时教学中可以特意安排学生自己上讲台分析。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这种机会,认真地备课,认真地查阅各种资料,尽量使自己在同学面前表现出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整体思维的目的。
四、思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重视学生的质疑正是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一环。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创设疑惑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充分暴露于课堂,以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同样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时候,我首先出示两个图形,让学生想办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有的学生用“割补法”把两个图形重合起来比较,有的学生用1平方米的单位进行测量。在肯定了学生们积极想方法、开动脑筋的同时,我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天安门广场的面积、中国土地的面积还能用这样的方法吗?”学生们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那么,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呢?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复习铺垫,教学新知,还是巩固练习,拓展运用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试题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除错误。
有时,我们也要鼓励学生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维去解决问题。它不拘泥于常规,追求事物新颖的设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倡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除用“做减法想加法”外,还允许鼓励学生用“破十法”或“凑十法”求差。如12-5=(),算法一:因为7+5=12,所以12-5=7。算法二:12-5=2+(10-5)=7。这样教学,既使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求异思维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要促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即通过活动达到“数学化”的目的。首先,应明确内容,数学活动主要是围绕数量关系、空间与图形、数据与可能性等方面展开,即在活动中发现和思考数学问题;其次,应明确方式,多采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实践活动,即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经历过程、体验数学、探索数学。同时,在数学活动中老师应该对活动进行有效地调控,不能只图活动的次数多和形式热闹,应在启发学生展开数学思维上做文章,因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常言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所追求的活跃必然是数学思维活跃,数学思维当为数学活动之“灵魂”。
五、写
“写”并不一定就是指学生作业的完成,还包括写数学周记,写错题集,写反思。
1.写数学周记。数学的学习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学生在课后反思过程中想到的未能与老师及时交流的问题,作业中对某些习题不同解法的探讨,学习情感、体验的感受,都可以利用周末数学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与教师交流;同时,也可记录本星期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思想方法和解题思路,并对本星期所学知识进行一次系统性的归纳;还可以写本星期自己学习的状况,对数学学习有什么建议,等等。这样学生能够明确本星期学过的数学知识网络,又可使老师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生学习的困难之处,有利于老师及时解决问题。
2.写错题集。实为改错,数学学习就是在不断解决难题、错题中获得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所以,改错这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也非常重要。
3.写反思。反思是一种习惯和意识,不断的反思,才会不断地进步。学习就是一个自我探究、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过程。反思可以让学生分析近阶段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使学生自己及时掌握自己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自己,让自己始终保持数学学习的热情,同时领悟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为此,要坚持让学生写反思。总之,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读、听、讲、写”四位一体学习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