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动对接机制研究
——基于天津高校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2017-12-19谢觉萍屠凤娜

关键词:意愿大学生教育

谢觉萍,屠凤娜,姚 飞

1.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 2.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 300387

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动对接机制研究
——基于天津高校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

谢觉萍1,屠凤娜2,姚 飞1

1.天津工业大学,天津 300387 2.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 300387

面向天津市高校发放创业的相关调查问卷,从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行动等方面分析天津市大学生创业意愿与行动之间的困境,提出高校应构建创业意愿与创业行动相结合的“双导向”理念,激发学生创业目标,鼓励学生创业实践,培育创业意愿和创业行动对接的模式。提出几点行动对策:提供多渠道的创业实战模拟机会;建立真正实践并且能“落地”的师生创业合作平台;探索以微技术为切入口的师徒合作创业模式。

创业意愿;创业行动;对接机制;大学生

一、引言

创业意愿可以理解为一种理念和想法,创业实践则是系列行动。创业意愿是创业行动产生的前提,研究创业意愿的形成与创业行动的促成,是大学创业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关于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动的对接机制,学术界的研究尚不多见。就现有的文献资料看,大多数学者关注的焦点在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方面,主要研究了哪些人将可能成为创业者的问题。从研究的结论看,创业意愿主要有创业个体与创业环境两个方面影响因素,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创业意愿是不断变化的,受到多种因素的交叉影响。创业意愿产生后,关键是要有创业行动,而现阶段我国大学的创业活动呈现出明显的“模拟创业”状态,大学毕业生进行“真实创业”的比例相较于西方国家严重偏低,国内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之间在某些层面存在着严重脱节的现象,局限在模拟创业范畴,离真实创业活动尚有很大差距,这并不符合创业教育的初衷。基于现有创业教育研究成果,既注重规律,又要进一步研究制度上的创新,尝试建立一种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对接机制,使创业教育、创业意愿、模拟创业、真实创业之间建立一种有效对接机制,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转变为行动,抓住机会进行创业实战,这才是国家进行创业教育的根本所在。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般高校普遍采取讲授会计、财务、市场营销和管理等内容的创业课程教育,在指导学生思考和实践创业的行动,乃至最终成为企业家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高校希望通过创业教育使学生更具创业的精神与行动,但创业教育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更具有创业精神呢?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通过创业教育让学生真正实践创业的行动?

针对以上问题,面向天津市八所本科以上高校(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和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和两所高等职业学院(天津职业大学、天津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共发放了1,700份问卷,回收1,666份,回收率为95%,其中有效问卷1,000份,占回收问卷总数的60.02%。被调查的学生主要以本科生为主,占总数的88%,高职生占8.4%,研究生占3.6%。

该问卷包括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教育情况以及创业行动等内容。问卷发放对象是高校不同年级和专业的中高年级学生。通过认真详细的问卷整理分析,结合当前创业教育的现实情况,最后提出了研究的发现与讨论。

三、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创业意愿与创业行动的相关数据分析

1.创业意愿影响因素调查分析。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所占比例分别为35.5%~50.1%和15.4%~22.5%;学校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所占比例分别为36.9%~46.6%和16%~23.3%;家庭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所占比例分别为41.7%和25.1%。以上数据说明学校的影响作用非常大,要注重学校对创业活动、学生创业实践的宣传。

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想法,家人是支持态度的为28%。既不支持也不表示反对的为58%,表示反对的仅为3%。家长的态度实质反映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提供宽松的环境,从调查结果看,家长已经不成为大学生创业的障碍因素,我国大学生家长对于子女创业的态度已经有了明显的改变。

2.创业意愿调查分析。关于“你是否考虑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的问题,回答很想的为36.57%。回答条件具备时可以考虑的多达58.86%,为半数以上。回答不想的仅为4.57%。结果为超过95%的被调查学生有独立创业的意愿要求。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高达74%。说明绝大多数大学生在适当的时机都有可能采取创业行动。

3.创业行动调查分析。问及当有创业想法,是否有某种相应行动的问题,13%的人回答有,68%的人停留于创业想法。这说明大多数人虽然有创业想法,但不会马上做出相应的行动。而13%的人采取诸如市场调查、项目分析甚至创业行动,7%的人开始实践创业。说明创业者基数的增加,为成功创业的增加创造数量基础条件。

4.创业方向调查分析。在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高达74%的基础上,思考辨别后产生个人创业方向的学生为18%。关于假如您准备创业,选择的创业方向是自己感兴趣的人为73%,与自己专业方向一致的人为26%,形成较大的落差。这说明创业方向不一定就是大学所学专业方向,更多的是感兴趣的事项。分析原因有多方面:由于大学生专业知识储备的不足,同时也有资金、技能的限制,大学生难以找到较好的快迅运营的市场机会。另外很多学生上大学的专业选择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按高考分数对号入座,没有明确的职业取向;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很多大学生将创业方向与自己的兴趣真正联系起来,作为自己未来职业生涯的选择,以及个人价值实现的努力方向。

5.创业目的调查分析。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目的问题,有71%的人回答是实现自我价值,68%的人回答是锻炼自身的能力,选择创业未就业的就业人为48%。对于创业的目的的认知梯度表明当代大学生具备正确的人生态度。

(二)大学生创业行动的困境

关于创业行动的主要障碍问题,认为能力不足的回答为75%,排于首位。明显高于资金不足50%和其他25%,为创业之前的教育培训提出直接要求。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应重点探讨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

关于在大学里参加什么活动有助于成功创业的问题,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成功创业的回答为100%,其次是模拟创业活动为75%。充分说明创业的本质特征是社会实践性,如果没有充分的社会实践机会,学校的模拟创业活动将是重要的提高创业成功率的途径。认为学生干部工作也可以提高创业能力的为50%,而认为学校安排企业实习对于创业成功产生影响的仅为25%。一些研究表明,在传授创业知识和技能之后,创业教育确实可以影响学生的创业态度,然而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毕业后创业的比例却超过那些商学院毕业的学生创业比例。1983年,Timmons和史蒂文森对60位成功的企业家做了一项研究,他们都参加了在哈佛商学院举办的小企业管理项目的培训。他们中多数人的年龄在30岁到50岁之间,近一半的人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销售额在400万美元到10亿美元之间。一半的受访者承认,有些知识与技能是可以在学校学到的,如分析思维、会计与金融、市场营销、信息技术、制造技能、人员管理等。而多数人指出各种关键技能和品质,如处理人际关系,耐心和责任感等只能在现实社会中学习。另外,受访者还认为如成熟度、欲望、责任、自我激励和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等内容,创业教育不能教。

这就提出一个创业胜任力的问题,大多数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苦于没有创业技能、创业项目、创业精神,他们始终无法开始真实创业的行动。

(三)大学生创业胜任力

抽样问卷结果显示,天津市高校大学生总体上对自我创业能力评价较弱的比例为15.6%~21.7%;较强的比例为42.7%~55.5%;一般的比例为28.9%~37.4%。当被问及未来创业的项目与现在所学专业的关系,一些学生回答有关,认为专业学习是作为未来创业所需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一些学生回答与专业无关。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开通了一套在线测评系统——创业能力测评系统(简称NBS),其目的是为了帮助有意向创业的人了解自己在多大程度上适合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从2010年9月至2016年9月,NBS项目累计完成创业能力测试人数78891人,通过在天津市18个区县,两个市直属人才服务机构以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和天津市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并20所大学共布设42个网点进行测试。依托这个庞大而全面的测试网络,测试结果显示,其中有69890人适合创业,占总测试人数的88.59%;有67903人具有较高的培训胜任力,占总测试人数的86.07%,他们有完成与创业相关的创业培训课程的能力;有51143人希望得到创业之前的信息咨询和相应指导,占总测试人数的64.83%;有39054人具有较高的创业培训需求,占总测试人数的49.5%,他们希望并且需要获得更多与创业相关的培训才适合创业。

关于大学生创业应该具备的条件多选题中,认为有足够能力的选择最多,为60.34%。其次是足够的资金和有贵人相助,而比较偶然的机遇因素,是相对最少的选择。表明大学生创业对于知识和实践能力的需求最高,同时表明对于偶然的机遇因素有比较客观的认识。关于“对你校目前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是否满意”的问题,回答非常满意的人数为0。回答基本满意的学生比例为56.25%,即一半多。其余学生表示不太满意,比例为43.75%。结果表明已经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的院校,教学效果不令人满意,教学组织工作亟待改进。对已开设的创业课程,学生提出的改进建议集中在要求课程能结合社会实践,增设成功人士讲座,增加社会实践机会。

因此,创业教育在“构思(Conceive)—策划(Scheme)—模拟(Smiulate)”链式结构的基础上,需要研究适合学生毕业后真实创业的创业教育导向,教学方式和实践环节的改革等,研究学生在模拟创业的基础上若进行真实创业,在大学教学体制内实施的可能性,探索基于创业行动(真实创业)的创业教育模式的改进。

四、大学生创业意愿形成与创业行动促成的对接机制

(一)激发学生创业目标,鼓励学生创业实践的双导向理念

国内创业教育的典型模式有如下两种:第一,学科导向模式,主要是以创业课程为基础,结合专业和学科建设的内容,通过培训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促进学生创业综合素养和知识结构的形成。第二,孵化器培育创业项目模式,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创业技能,尤其是在学生专业基础上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开发,从而实现技术创业。创业教育界在呼吁将两种模式进行融合,并且有许多学者在研究创业理论与技术创业共同培养的模式。可见,培养创业意愿,促进创业行动的“双导向”理念是两种创业教育模式融合的基础。

高校应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开设创业实务和企业经营模拟类的课程。对已经有创业实践的学生进行企业管理和创业团队建设方面的培训。利用国内各种创新创业比赛,拓展学生的模拟经验,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和俱乐部的活动,经常举办师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和论坛。学校应该设立相应的创新创业奖学金,每年从师生创业的项目中评选出一定的项目进行奖励和政策支持及专家咨询辅导,帮助大学生创业者成长。高校应充分利用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丰富的创业资源,对师生免费开放实验设备和相应的实验资源,鼓励教师的科研成果通过合作、转让等方式与大学生创建的微技术企业对接,帮助更多的师生通过技术转化来实现高水平的创业项目。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引入社会金融资本及投资机构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运营发展。

(二)培育创业意愿和创业行动对接的模式

1.提供多渠道的创业实战模拟机会。创业实战模拟是学生开展创业实践的基础,学生通过创业模拟软件,如创业之旅、企业综合仿真等,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创业实验室中的仪器、教具,组成学习的团队,模拟创业情景,在模拟过程中进行市场分析、团队建设、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技术创新、财务融资等,能够激发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提升创业素养,增强面对实际创业项目的运营能力。此外,学校可以整合校外资源,组织寒暑假创业夏令营,以创业项目的方式组成团队,开展真实的商业策划和销售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创新创业研究项目中来。教师带领学生走访企业、市场调研、企业咨询,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提高学生面对复杂情境,与不同类型的团队和个人合作的能力,从而能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研究客户心理,发掘细分市场,敢于进行创业探索,敢于挑战传统的综合能力。

2.建立真正实践并且能“落地”的师生创业合作平台。首先,招募实战派的创业导师。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非常低,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实践指导。创业导师,尤其是有企业运营、创业经验的专家更是不可多得的资源。高校可以多方寻求关注大学生成长,愿意为大学生服务的热心校友和天使投资人,形成创业智库,帮助大学生们完善创业想法,成功创办企业,并且指导实际运营。其次,创业导师参与创业项目培育和指导过程。定期举行项目研讨会,模拟路演,师生共同探讨项目当前存在的问题,如何修改,如何进行产品的研发,如何形成盈利的商业模式,对创业学生的理念、运营方式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甚至一对一的指导。为创业学生群体举办企业运营方面的培训和专业的讲座,帮助解答创业学生在注册、报税、市场营销、产品迭代、寻求融资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做好项目对接、产权交易、政府政策宣传等多方位的服务。最后,将“双导师”制引入大学四年的全过程(“双导师”指导模式如图1)。“双导师”的模式能帮助大学生建立更多的实践渠道和形成实践的思路,帮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市场的把握和适应能力。高校可以探索将学校的课程教师和具有企业经营、创业经历的教师配成对。两位教师各有分工,共同引导学生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实践。学校的课程教师主要侧重在理论和技能的传授,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导师更注重从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应对变化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两位导师既是大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师,同时也是他们的人生成长导师,指导学生的入学规划、专业学习、技术认识、能力培养,甚至毕业选题和设计,引领学生基于专业、基于兴趣,洞察市场需求,打造大学生们的综合竞争力。“双导师”对那些有创业想法的学生进行培育,帮助其创意成功转化为生意,建立团队,进驻孵化器,孵化企业。

图1 “双导师”指导模式的实施步骤

鼓励学生对实际应用要有足够的重视,毕业设计的题目直接参与实践项目,做到“真题真做”,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导师为学生提供先进的研究方法,提供项目,选择“真题真做”,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际课题。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共同商讨学生实践项目,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毕业设计过程、答辩环节。设计双导师的权重比例,给学生毕业设计成绩、实习考核一个综合的评价。

3.探索以微技术为切入口的师徒合作创业模式。万众创新创业的氛围下,大学生们跃跃欲试,可是苦于没有好的项目,找不到合作伙伴,或者是遇到创业问题不知道找谁求助,也有的创业项目遇到瓶颈,技术创新、团队管理、市场开拓都是创业学生们遇到的难解方程。如果从创业的练习开始,逐步培育好的企业想法,找到学校相关的教师引领,进入院校的孵化器,开始真实的创业。这样逐步培育创业点子、建立创业团队、开展创业孵化的微技术创业是最适合高校师生的一种创业模式。通过微技术创业模式,培育并遴选若干师生优秀创业项目,入驻院校孵化器,逐步成为师生创业的典型。学校持续探索微技术创业研究及成果转化的工作,与校内外孵化器形成错位竞争。借助学院及学校的孵化器和校友会的人脉资源,做实创业训练、创业指导、创业竞赛、创业实战等活动,培育若干师生创业的典型,吸引政府投资、天使投资及社会投资基金,逐步形成良性的大学创业生态系统。

高校应逐步建立教师创业团队,吸引优秀师生加盟,开展微技术创业主题活动,以校友会和学校的创新创业协会为平台,策划并持续开展系列微技术创业及就业系列活动,聘请并逐步筛选具有真知的创业专家团队,为师生创业提供实战层面的培训指导服务。由此,师生合作可以开发出更多的衍生创业平台和机会,建立良性循环的微技术创业生态链,吸纳更多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自身的特长进行顾客细分市场的创业探索,进一步推动双创模式下的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创新创业与学生实际能力的结合。微技术创业将拓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实现形式,促进高校师生更好地创业,营造更浓的院校创业氛围。

五、结论与讨论

目前国内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以创业带动就业是比较高效的应对方式。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较高,但成功率非常低,严重影响广大青年的创业热情。因此,高校通过创业理论与实践的系统化教育,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综合能力,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提高创业的自信心及成活率是推动大学生创业教育深入开展的关键环节。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展开对比研究,从创业教育与模拟创业、创业教育与真实创业两个层面开发创业理念与行动对接的“双导向”创业教育模式,将创业教育目前的学科导向型模式和实践导向型模式融合起来,充分体现创业教育培育大学生开创性个性的终极目标,建立包含创业理念教育和创业实践影响因素的对接理论模型,进一步开展创业教育与创新培育(产学研结合、社会创业系统进入等)的研究,将师生合作的微技术创业项目作为目前大学生创业阶段的主要实践形式。各高校可通过创业相关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模拟和训练,搭建创业的机会平台,借助学校或者社会的创业孵化器,连接学校、企业、政府等各种组织机构,搭建师生合作创业的共建平台,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最终促成大学生从创业意愿到创业行动转变的全过程,帮助更多有创业想法的大学生走向创业之路。

[1] 熊景维.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学生的创业障碍认知研究——基于SEM模型和LAC方法的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 魏巍,李强.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6所高校402份调查问卷的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3]解蕴慧,张一弛,高萌萌.谁会成为创业者?——主动性人格及社会资本对创业意愿的影响[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2).

[4] Tam H W.How and to what extent do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ake students more entrepre⁃neurial?A California case of the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ogram[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2009.

[5] 莫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创业意愿路径图——基于“计划行为理论”[J].科研管理,2009(6).

[6] 李明枝.论文科类高等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外交学院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

[7] 何小江,臧衍杰.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行动的“间距”浅析[J].现代商业,2010(14).

[8] Johansen V.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Start-Up Activity:A Gender Perspectiv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nder and Entrepreneur⁃ship.2013,5(2).

[9] Chrisman J J,Mcmullan W E,Ring J K,et al.Counseling Assistance,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nd New Venture Performance[J].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 and Public Policy.2012,1(1).

[10]Tam H W.How and to What Extent Doe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ake Students More En⁃trepreneurial?A California Case of the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ogram[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ta Barbara,2009.

[11]Bernstein A.Nature Vs.Nurture:Who is Interest⁃ed in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 Study of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Undergraduates Based On SocialCognitiveCareerTheory[D].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2011.

[12]边文霞.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路径依赖模型研究——基于创业意愿视角[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7).

[13]潘勇涛,王卉.基于环境视域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分析——以南京市5所高校大学生为例[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3(1).

[14]高宏,章玲.行动学习与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J].上海管理科学,2013(3).

[15]沈丽.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3(9).

[16]王坤,李耘涛.创业禀赋中介效应下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关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17]姜孔桥,吕波.对大学生科研与创业行动计划进行分类管理的机制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7).

[18]沈红,李秋明.浅谈对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的几点认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2(33).

[19]龚秀敏.北京高校青年创业态度调查及其创业障碍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7).

A Study on the Docking Mechanism Facilitated by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Willingness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on——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questionnaire survey in Tianjin universities

XIE Jueping,TU Fengna,YAO Fei
School of Management,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Send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ianjin,from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entrepreneurial capability,entrepreneurial action aspects were analyzed between the plight of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action in college students,suggesting combined with the"double orientation"concept,to provide platform for multi-level business simulation,set up multi-channel docking chances,promote all-round entrepreneurial action.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entrepreneurial action;connecting mechanism;college students

谢觉萍(1980-),女,湖南株洲人,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创业管理、创业领导力;屠凤娜(1979-),女,河北辛集人,天津社会科学院发展战略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产业发展战略、创业战略管理。姚 飞(1971-),男,河南南阳人,天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创业营销、创业管理。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师生合作创业模式、影响因素及大学生合作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项目编号:HE3004);国家自科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企业直接对外投资决策机制的研究:基于政治嵌入与公司治理的整合视角”(项目编号:71702128)的研究成果。

2017-10-27

G645

A

(责任编辑:刘北芦)

猜你喜欢

意愿大学生教育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