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高策略新探
2017-12-16张海燕
张海燕
【摘要】数学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数学学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到其他科目的学习,特别是物理、化学等理科科目的学习。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初中数学课堂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特点,还应该注重结合初中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及思维特性,逐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提高,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认为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首先要从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入手,并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通过多元化教学目标,使学生们提高数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升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5-0164-02
根据我的经验所知,在初中阶段,数学是很多学生的死穴。数学科目出现了一些极端现象,学的好的可以灵活计算各种题目,不论难易;而数学成绩差的,不论难易他都不会做,不去动笔,不愿去思考,草草了事。甚至出现交白卷的情况!这是很危险的信号,但是老师万万不可凭此现象判定该学生在数学科目上"无头脑”。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叛逆期,有此现象说是叛逆也不为过。当然,对数学不敢兴趣,或是感觉到数学很难、无法理解也会导致学生厌学,交白卷的现象。老师应该对学生多一点关照,多去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并去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初中数学教师方面
教师采取的多是传统教学方式,单纯根据课本内容讲解知识,没有充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有的教师没有对课本定义进行深入了解,采用填鸭式教育传授知识,忽略学生的能力差异,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很难满足教与学的需要。
2.学生因素
学生有着差异性基础及不同接受方式,所以知识理解上有各不相同的方式、学习方法,基础较差的学生难以快速接受数学教学,这时需要的是学生主动向同学或者教师求教,但是有的学生不但没有请教知识,反而学习动力不断降低,缺乏学习热情,经过日积月累,导致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程,甚至出现厌学情况,严重影响数学教学效率。
二、提升教学效率的策略
1.巧妙运用生活问题情境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巧妙地运用生活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如问学生生活中都有哪些图形是长方形。学生回答,粉笔盒是长方形,某某墙面是长方形,椅子的表面是长方形等。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表扬,对于错误的,教师要加以纠正并引导学生举出新的例子,不能单纯地教授知识,而不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亲自动手搭建,观察、讨论、探索、猜想,交流搭建n个长方形所需木棒根数。这种教学能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长方形知识,而且对此公式的记忆更为深刻。教师可以仿照此方法,将难于理解的数学问题融于游戏中,让学生在做游戏的同时学到知识,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快乐。
2.配合多媒体等创新技术手法
须知全新的初中数学教材之中蕴藏着许多抽象的知识点,如若学生理解力不强或是教师言语表达不够清晰,就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潜能,预设的教学目标自然难以顺利达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考虑借助几何画板中的作图功能,在进行圆柱、圆台等实物制作基础上,从中截取出所需的直角三角形、矩形、直角图形,并且沿着特定路线加以旋转控制,令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运动的结果,即圆锥、圆柱和圆台。如此一来初中生就可以愈加深入性地掌握面动成体这类更高等級层次的结论,为日后相关难题独立分析解决以及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改善奠定基础。例如如果学习者先前的经验中存在与新问题关联性较大的知识,就能快速地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大大降低对认知资源的使用。例如,先引导学习者对一次函数图像的画法进行回忆,再引入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这样能够适应学习者对信息的组织模式,实现知识的迁移,节省学习者的认知资源,减小内在认知负荷。
3.建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关注学生们的思考过程,并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在制定教学目标是也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特别是使教学目标多无化,使其具有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良好的教学目标的设定能够对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另外,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着重考察学生们的知识掌握与数学能力、结果与过程及对所学内容的思考等方面结合起来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要学生们的思考过程。许多时候,结果反而是次要的。对于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往往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如果能够考察不同学生们的解决方法,然后再促进他们相互交流,那么学生们的思维模式在碰撞中可能会有质的提高。除此之外,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与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依据中学生的特点进行制定,确保符合学生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因材施教,依据学生不同的水平,把试题难度进行区分,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范围内得到进步。
总之,新时期的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数学教学必须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协调开展,不仅要注重教学过程,更要加强对学生数学方法的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和传授方法相结合,教法与学法相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因人而导,因材施教,取得理想的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耿秀芳.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2]王静.论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J].学周刊,2016,(03):192-193.
[3]刘培山.试分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几何画板的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5,(29):279-2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