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的术后效果
2017-12-15李清煌
李清煌
【摘要】 目的:探究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的术后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6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102例,采用动态随机化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患者(51例,59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而观察组患者(51例,60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同时术中对巩膜瓣下及前房注入少量透明质酸钠。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前房深度、眼压控制水平及滤过泡形态情况。结果:手术后,观察组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眼压控制眼数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过泡形态比较,观察组患者功能型滤过泡眼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可有效降低浅前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透明质酸钠; 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0.03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30-0060-02
青光眼属于致盲性眼病,对于药物或激光治疗不能阻止进行性视神经、视野缺损的各类青光眼,均可采用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1-2]。但在术后引起浅前房等并发症,会减弱患者视力,甚至有致盲的可能[3-4]。因此,如何减少该类并发症的发生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就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对青光眼患者的术后效果进行探究,作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5月-2016年5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患者,共102例。按照动态随机化法的分组规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本次研究已获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51例(59眼),男
27例(32眼),女24例(27眼);年龄30~71岁,平均(50.32±5.46)岁;病程1~8年,平均(4.12±0.56)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1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4例(28眼),开角型青光眼11例(13眼)。观察组51例(60眼),男28例(33眼),女23例(27眼);年龄31~72岁,平均(50.89±5.44)岁;病程1~9年,平均(4.63±0.59)年;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7例(19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27眼),开角型青光眼11例(14眼)。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常規小梁切除术,在显微镜下进行,采用0.5%盐酸丙美卡因滴眼液麻醉及常规消毒后,用开睑器将眼睑撑开或5-0缝线缝合上下睑皮肤,固定眼球。作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将筋膜小心分离,巩膜烧灼止血。然后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约5 mm×4 mm大小,作1/2大小的矩形半厚巩膜瓣。仔细分离至角膜缘内约1 mm,切除包括小梁组织在内的板层下巩膜,约1 mm×3 mm,将虹膜剪刀平行于角巩膜缘作周边部虹膜切除,缝合巩膜瓣、结膜瓣并将巩膜恢复至原位。在手术过程中,用显微穿刺刀穿刺颞侧透明角膜,向观察组患者前房注入透明质酸钠0.1 ml,观察巩膜瓣侧边液体外渗情况,直至恢复前房正常深度。术毕,两组患者均在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5 mg,滴用抗生素眼膏和1%阿托品眼膏。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浅前房发生率、眼压水平及滤过泡情况。浅前房按Spaeth分级法进行分级,滤过泡按Kronfeld法分型,分为Ⅰ、Ⅱ、Ⅲ、Ⅳ型,Ⅰ型和Ⅱ型属于功能型滤过泡。
1.4 评价标准
(1)浅前房依据Spaeth分型进行分级,分为Ⅰ级浅前房、Ⅱ级浅前房、Ⅲ级浅前房。中央区域存在前房,角膜与周边虹膜接触,为Ⅰ级浅前房;瞳孔区存在前房,角膜与虹膜贴附,为Ⅱ级浅前房;虹膜前表面及晶状体前表面均与角膜相贴,为Ⅲ级浅前房。(2)眼压水平≤21 mm Hg(1 mm Hg=0.133 kPa)为眼压控制,反之则为眼压失控。(3)滤过泡按Kronfeld法分型,分为Ⅰ型(微小囊状型)、Ⅱ型(扁平弥散型)、Ⅲ型(瘢痕型)、Ⅳ型(包裹型),Ⅰ型和Ⅱ型属于功能型滤过泡,具有较好的滤过效能,而Ⅲ、Ⅳ型滤过泡不具备滤过效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浅前房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33.90%、11.67%。组间比较,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眼压控制水平对比
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的眼压水平为(14.33±1.12)mm Hg,眼压水平得到控制43眼(72.88%),观察组为(11.21±1.04)mm Hg,眼压水平得到控制56眼(93.33%),组间比较,对照组眼压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滤过泡对比
对两组术后3个月滤过泡形态进行比较,对照组:Ⅰ型9眼、Ⅱ型31眼、Ⅲ型11眼、Ⅳ型8眼,功能型滤过泡40眼(67.80%);观察组:Ⅰ型8眼、Ⅱ型47眼、Ⅲ型3眼、Ⅳ型2眼,功能型滤过泡55眼(9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0.53,P<0.05)。
3 讨论
青光眼是一种致盲性眼病,该疾病令患者眼压升高,其视神经受到压迫,使得萎缩,从而导致视野缺损,严重则导致失明,对患者的健康及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5]。目前常规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手术来降低眼压,控制眼压水平[6-7]。其降压机制就是通过房水经板层巩膜瓣下引流至结膜下间隙,从而形成滤过泡,而青光眼手术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就是浅前房。随着小梁切除术的不断改良,术后浅前房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有所降低,研究表明,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对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改善效果[8]。本文对观察组患者应用该方法,效果满意。透明质酸钠是一种高黏弹性均聚糖类的新型生物材料,属于大分子黏多醣,同时透明质酸钠也是人体内分布最广的一种酸性黏糖,多存在于结缔组织、体表皮肤、房水中等部位,因此在眼科手术中可发挥弹性作用,是不可缺少的黏弹剂[9]。该物质具有无毒性、无刺激、无炎症反应等特点,能够保护角膜内皮、抑制出血、保持前房深度,可通过小梁网随血液循环排出眼外[10]。还具有极高的黏弹性、黏合性、假塑性等特性,将其应用在手术中,在眼内既不发生降解,也不发生新陈代谢,在滤过泡内的存留时间较长,3~6 d[11]。透明质酸钠的黏性堵塞功能,对滤过泡形成屏障作用,增大房水滤过阻力,使得排出速度变缓,达到预防浅前房出现的作用。透明质酸钠还有止血功能,将其注入出血处可通过压迫渗血的毛细血管,以达到止血作用,同时,可将出血处与其他相关组织隔开,使术中凝血更易于清除。小梁切除术中在前房内适量注入透明质酸钠并保留,能保证前房深度,便于术中操作,同时保护周边相关组织,且术中及术后没有明显的低眼压期,减少浅前房出现机会,促进创伤愈合[12]。因此对预防浅前房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作用,并能促进伤口愈合和有效滤过泡的形成。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浅前房发生率、术后眼压控制水平及滤过泡形态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同时,在术中应用透明质酸钠可使患者降低浅前房发生率,改善预后,从而促进患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孟秀文,田菁.透明质酸钠在预防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4):793-794.
[2]江世云.小梁切除术后角膜后弹力层全脱离的手术治疗[J].实用防盲技术,2014,9(4):173-174.
[3]史贻玉.盐酸丙美卡因联合0.5%利多卡因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眼科杂志,2015,23(4):309-311.
[4]潘庆惠.巩膜潜池式小梁切除术与丝裂霉素及透明质酸钠联合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5):145-146.
[5]邓志峰.可调缝线和透明质酸钠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6,38(6):461-464.
[6]何宇梅.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和处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4):117-118.
[7]黄继琴.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1):47-48.
[8]曾惠红,梁堂钰.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7):251-252.
[9]刘立民,赵伟,任明玉,等.应用透明质酸钠凝胶术中辅助破裂囊肿摘除临床观察[J].中国實用眼科杂志,2016,34(3):276-277.
[10]常允兴,张宏国,马苏朋,等.影响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手术效果的因素[J].国际眼科杂志,2016,16(7):1350-1352.
[11]刘翀,肖启国,费志刚,等.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治疗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6,44(3):309-311.
[12]蔡国庆.前房注透明质酸钠和灭菌空气预防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7):2318-2320.
(收稿日期:2017-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