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无效、低效或负效现象评析与对策

2017-12-14董晓明

校园英语·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评析课件语言

董晓明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途径,也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和养成思想观念的主要渠道。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教学卓有成效,受学生欢迎,但是有时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很多无效、低效甚至负效的教学行为,这使教学成效与实际付出的努力不成比例。一些课堂,特别是一些公开课,表面上看是生机昂然,丰富多彩,唱、跳、画、演、音乐、动画、视频一应俱全,可时时让人感到中看不中用。本文归纳了出现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无效、低效或负效现象,并加以评析,总结对策,希望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探讨,从而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更加符合新课程理念,更加有效。

现象一:令人炫目的课堂导入

一位初中英语教师在引入初中牛津英语8A第六单元阅读课“台湾大地震”时,播放了大量的各种自然灾害包括海啸,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视频,对学生造成了强烈的感官刺激,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教师借机发问“在所有的自然灾害中,哪种是最危险的?”学生于是各抒己见,而教师为了能尽快地引入话题,阻止学生的讨论而认定最危险的自然灾害是地震,学生哑然而教师总算勉强进入课题。

评析与对策:这位教师的初衷是要通过视听导入法,吸引学生,但是她所提出的导入问题缺乏科学性。要设计好一节课的导入,必须认真发掘教材的内涵,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并善于把两者更好地结合起来,一个有效的导入要尽量能做到:合理、自然、循序渐进,切不可生搬硬套。

现象二:表面热闹的课堂表演

一位教师在教授初中牛津英语7B“幸运逃亡”这篇阅读课时,让部分学生把课文改编成剧本进行表演,课堂一时间热闹起来,表演的学生很投入很幽默,观看的学生则哄堂大笑。

评析与对策:“幸运逃亡”是一篇阅读课,它的目标是通过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技能和掌握其中的语言知识,并通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如何机智勇敢地面对危险的精神。剧本表演这一活动显然偏离了教学目标,尽管课堂活跃,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均无明显发展,思维能力没有提高。而且它只能实现个别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大部分学生只能是观众,不但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还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任何形式的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获得语言能力而设计的,如果这些活动偏离了教学目标,学生的语言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和提高,再好的教学形式也是枉然。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能认识到教学活动并非游戏,不仅是为了让学生活动起来,为了教学气氛的活跃。活动是教学过程,是文本知识的載体,是情感激发和能力培养的手段和途径。另一方面,课本剧表演活动是以教材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好办法。它可以使教材动态化和立体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英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和探究的能力,所以它更适合运用于口语训练课。

现象三:纷繁芜杂的课堂提问

一位教师在教授牛津8B “奥比斯”(帮助盲人的慈善机构)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全部内容,按照课文顺序设计了共几十个问题,学生一边看书一边逐个回答课件上的所有问题,课堂最后教师问学生“What can you do for ORBIS?” 学生的回答均是“捐钱,捐物”。

评析对策:课堂提问是我们最常见的教学手段之一。但这节课的课堂提问步入了以下几个误区:

1.课堂提问纷繁芜杂,滥而不精

2.形式单调,老是采取对歌式的一问一答。

3.学生回答捧着课本念而教师听之任之。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遵循以下五个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认识事物有一个有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抽象到具体、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例如,我们可以按略读、跳读、精读的顺序设置问题,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针对性原则。课堂提问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的,紧扣教材内容进行。

3.全面性原则。教师的提问要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4.科学性原则。教师的所提问题没有知识性错误,符合英语语言规律和文化习俗。

5.开放性原则。首先问题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其次问题可以一下子打开思想的闸门,使他们有所发现,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6.思想性原则。“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英语教师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所以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应具备思想性。

现象四:过度使用的课件

近几年来,随着多媒体运用的普及,许多英语教师喜欢把上课所有内容都用课件呈现出来,课件中的图画,音乐,视频给学生学生以强烈的视听冲击,引起了感官的兴奋。

评析与对策:毫无疑问,多媒体信息技术使英语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节省了板书的时间,增大了语言的输入量。但是过度使用课件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件的使用要把握好一个“度”,才能发挥它的有效性:

1.呈现在课件的文字要清楚,内容宜少不宜多,背景要简洁,便于识别。

2.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回答,未必要用课件呈现,教师口头陈述更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时间利用率,锻炼了学生的听力,而且更接近语言使用的真实性。教师不要过度地把时间放在课件制作上,而要重视对教学内容的钻研和与学生的交流沟通。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析课件语言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课件
初中数学教学中课件设计的重要性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我有我语言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
语言的将来
WEB课件开发系统的设计思路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