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如何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7-12-12陈国才
陈国才
摘 要:新课标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初中学生的低龄化特征,灵活而创造性地利用教材,使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让课堂变得开放生动,引導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乐学、爱学?这是摆在教师面前最紧迫的一项任务,而解决这一任务的关键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078-02
兴趣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部驱动力,是学习的先导,是学生积极愉快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从而学到新知识。如果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学习起来才不会吃力,不会有负担,学习才会乐此不疲。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利用愉悦的气氛来感染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教学活动契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凸显他们的主体性与自主性?这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必须研究、探索的问题。
一、联系生活,培养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教学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知识传授,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身边的情境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最短路径问题”时,例题可以这样设计:张家、李家分别在水渠的同侧,他们想在水渠边修一口水井,使两家用水管最短(费用最少),请问水井应该设在什么位置?当问题提出来后,学生很感兴趣,各抒己见,都忙着解决问题,小组互相讨论,学生很容易把问题转化为数学上的轴对称问题,再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知识找到水井的位置。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觉到学数学有实用,比老师在班上再三强调“要学好”效果更好。
二、关爱学生,增强学习兴趣
影响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因素很多,但其中最容易让人忽视的就是情感效应的因素。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教师应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增进与学生的友谊,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信任感、友好感、亲近感,这一点很重要。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后进生,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要爱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运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肯定。经常与学生进行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学生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喜爱你所教的学科上了,从而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三、创设情境,导入课题,调动学习兴趣
每节课能否有个好的开头,直接关系到这节课的教学效率。如果教师一上课就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就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甚至成为催眠曲。因此,必须讲究开头艺术。要尽可能引人入胜,把学生吸引住。要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导语。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时,我先讲了一个故事:唐朝有一个叫杨损的官员,他打算提拔一名下属,经过筛选,物色了两名候选人,但这两名候选人在各方面的条件都难分仲伯,杨损就把这两名候选人叫到大厅上,出了一道数学题目,要他们当场计算。题目是这样的:有一个人在林中散步,无意中听到几个盗贼在商量怎样分偷来的布匹,他们说,若每人分6匹,就会剩5匹;若每人分7匹,就会差8匹。问:这里共有几个盗贼?布匹总数又是多少?其中一名候选人很快算出了答案:盗贼人数l3人,布匹总数83匹,于是他得到了提升,其他人心服口服,你想知道他怎样快速解决的呢?很快,学生的胃口就调动起来了。这时,我就巧妙的引入新课:同学们,大家想不想知道如何快速解答这个题目呢?这样一来,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很快投入到新课当中。
四、加强直观,引导动手操作,引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直观教具、投影仪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使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学到的知识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如在三角形、平行四边行、梯形等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中,采用投影演示“割拼”过程,化静为动,一目了然,而通过学具的剪拼,不但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且通过自己摆弄得出的结果印象深刻;讲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让学生把事先准备的圆锥模型用剪刀沿一条母线剪开,印象深刻,记得牢。很显然.在教学中采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动手操作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分层教学,提高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七年级新生一进校,对每位学生都定位为C组,经过一段时间,对照标准将部分同学提升B组,再过一段时间,将一批最优秀的学生提升为A组。并说明组别不是终生制的,每月调整。从而形成了一个可进可退的竞争机制,实际中看到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调动了每一层次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即设计出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其中基本要求一致,习题技巧分三个层次,分别与三个层次学生的水平相适应。课后布置作业也是数学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布置课后作业切勿一刀切,否则会使C组学生吃不消,导致抄袭作业,而使A组学生吃不饱。为此布置课后作业同样要有层次性,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相适应。一般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基础题,选做题只要求A组和B组学生完成。通过分层次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避免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有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力,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教师分层指导和个别辅导。
结语: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实际,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教法,进一步激发学主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脑子积极转动起来,活跃课堂气氛。我们更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即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丽娥.《激发兴趣 享受数学》【J】.教师教育科研.2009(4)
[2] 陈彩云.《关于中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7(38)
[3] 《数学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