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

2017-12-12胡倩茜

考试周刊 2017年19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胡倩茜

摘 要:当下新课程的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在社会上的要求也随之升高,其中尤其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要求将德育理念的渗透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在德育理念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且提出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理念渗透的方法,这样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发展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道德理念

社会经济在不断地发展,社会也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学校各方越来越重视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语文学科是小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中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小学语文教师,要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要在传授语文的基本知识的同时,将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理念方面的缺陷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理念方面的缺陷主要有:忽视道德的传统理念,教师自身没有很强的德育意识以及教师未能树立正确榜样。

1. 忽视道德的传统理念

教师往往在教学中只注重专业学习,而忽视了道德的培养传统。传统教学模式只将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教学目标只是提高分数,认为实现教学目标就是将成绩、升学率提高,这就是对学生和对家长最好的回报。这就使得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分数的提高,在潜意识里忽略了对学生道德的培养。再加上每个教师的精力有限,如果教师把自身全部的精力都用在了提高学生分数上,就会很少甚至几乎不会考虑到学生德育培养的问题,这对于现代教学来说是很大的一个错误。

2. 教师自身没有很强的德育意识

以上提到,教师在重视学生分数的提高时,却总是忽略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其实,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教师自身的德育意识不强。首先是教师自身并没有做好德育的典范,在平时生活和工作中不重视自身德育的培养,没有展现教师的示范作用。此外是教师总认为小学生的学习时间比较紧张,而道德教育是浪费时间,无法安排德育教学。其实,德育理念的教育可以是在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可以是在平时对课文的理解中,也可以是在课余时间。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培养,原因可能是教师就没有意识到德育理念的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没有认识到这将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3. 教师未能树立正确榜样

教师是经过一层又层选拔才有到学校任职的机会,其实学校在选拔教师时会比较侧重于教师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并没有注意到教师其他方面的问题,这就很容易使得教师的综合素质偏低。所以,可以看到有一些教师可能是一个课讲得好的老师,给学生传授很多知识,但是其有可能是一个在平时生活中道德品行低下的人。小學生处在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总是在学习和生活中喜欢模仿别人,如果学生在这样教师的教育下,很可能会沾染上教师身上不良的行为习惯,并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时间一长便容易养成不好的习惯。教师如果树立不了一个好的榜样,没有在道德教育上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便会抑制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以后发展。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的主要策略有:坚持以生为本,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创设有效情景,综合语文作品欣赏以及结合语文实践活动。

1. 坚持以生为本

师生关系良好与否有时会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效果。所以,语文教师要将“以生为本”作为教育理念,要关心、关爱、关怀学生,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若是“以生为本”是架在河上的一座桥,那么教师就应该将博大的胸怀作为桥墩,将良好的教养作为桥面,将广博的知识作为路灯,将扎实的才智作为护栏,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能站在师德桥面上。紧紧系住师生心灵间真挚的情感纽带,这样学生才能感觉到来自教师的关心与爱护,学生才能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怀和期待,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克服畏惧学习的心理,并且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树立了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认真学习,正视生活,面对人生。

2. 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语文学科里含有丰富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深入地钻研教材,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而且要有效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利用语文教学中丰富多彩的资源和内容,对学生进行适时适宜、灵活多样的德育渗透,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的教学,体现尤为突出。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

3. 创设有效情景

语文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艺术形象化,它不是通过简单的说教与灌输,而是通过具体的、生动的形象反映出来的,所以生动、形象、新颖是语文课中进行德育应该把握的基本要点。心理学研究表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设置有效的教学情景,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激发学生的潜能。因此,教师应该发挥语文课的特有功能,努力创设形式多样、别具一格的教学情景,将德育渗透其中,例如:在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长城》时,本人就创设了小导游介绍长城的情境,在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激励学生大胆上台当“小导游”,向“游客”(全班同学)介绍长城,师生合作,随机出示相关图片、课件,也可以自由组成“导游小组”上台介绍,以一名学生为主,其余学生补充。学生能介绍多少就介绍多少,可以介绍书上了解到的,也可以介绍课外搜集的传说故事资料,台下的“游客”可以提问,形成互动氛围。在这样精心创设的情境下,学生上课时精神饱满、情绪高涨。这样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了我国的“世界遗产”,知道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提高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将美育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在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从而锤炼和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也学得兴致盎然。endprint

4. 综合语文作品欣赏

语文的德育功能体现在它能与艺术的美感融为一体。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个时期的著名作家的作品数不胜数,教师可以通过开展语文欣赏课这种方式渗透德育教育,以语文作品欣赏为手段引导学生进入美的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在进行审美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例如,在上小学四年级语文这一作品过程中就促使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他在花园周围筑起了高墙,将孩子们拒于墙外。从此,园里花不开,鸟不语,一片荒凉,春、夏、秋都不肯光临,只有冬天永远留在这里。一天,孩子们从墙洞爬进来,春天也就跟着孩子们来了,园里立刻变得生机勃勃。当他把孩子们再次赶出花园之后,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后来,在小男孩的启发下,巨人醒悟了,随即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园和孩子们中间,感到无比的幸福。在这篇童话故事的品读过程中,在学习作者运用“对比”的写作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正确的人生觀、世界观。

5. 结合语文实践活动

德育渗透不仅要落实在课内,又要延伸到课外。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实践的熏陶。所以,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和融入实践,通过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如开展丰富多彩、趣味浓厚、有吸引力的语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以此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积极引导学生主动融入日常和社会活动中,让他们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化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自觉接受优秀文化,增强抵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例如,在上完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后,让学生把本组课文联系起来再读一读,并阅读主题相近的其他文章,如选读课文中的《一个苹果》,然后综合自己读书的感受,在课外,组织学生以“爱”为主题举办一份手抄报,或组织一次朗诵会,或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演讲比赛,或组织参观社会举办的各类摄影展、书画展……在这些活动的参与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科学文化素质,还培养了学生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思想,可谓是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黄幼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J].考试周刊,2016,(67):35-35,36.

[2]沈红梅.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德育理念渗透[J].新课程·上旬,2016,(9):231.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