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口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的波动情况分析

2017-12-12杨丽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33期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手足口病降钙素原

杨丽萍

【摘要】 目的 分析C反應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后的波动情况。方法 103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 所有患儿均给予抗病毒、清热解毒、对症治疗, 未使用抗菌药物。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入院时及体温稳定3 d后的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 观察检测结果。结果 初次检测103例患儿中C反应蛋白高于正常73例(70.87%), 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正常69例(66.99%), 降钙素原高于正常80例(77.67%)。所有患儿均于治疗2~5 d体温恢复正常, 口腔疱疹逐渐消退, 手足臀部下肢皮疹基本结痂消退, 饮食恢复正常, 于体温恢复3 d复查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降至正常, 完善咽拭子培养均为阴性。所有患儿均治疗5~8 d病愈出院, 门诊追踪1周无病情反复。结论 手足口病普通型, 尤其伴有发热患儿大部分早期出现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增高, 不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热退3 d后恢复正常, 不可作为合并细菌感染指标, 需综合评判。

【关键词】 手足口病;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儿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3.015

Analysis of fluctuation of C reactive protein, 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 and procalciton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YANG Li-pi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Lijiang Peoples Hospital, Lijiang 6741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luctuation of C reactive protein (CRP), 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 and procalcitonin (PC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children with common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Methods The levels of C reactive protein, 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 and procalcitonin of

103 children with common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were examined by immune chromatography on admission and 3 d after body temperature stabilization, and the results were observed. All children were given antiviral, Qingre Jiedu,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did not use antimicrobial agents. Results In initial detection, C reactive protein was higher than normal in 73 cases (70.87%), 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 was higher than normal in 69 cases (66.99%), and procalcitonin was higher than normal in 80 cases (77.67%). Body temperature of all children returned to normal after 2~5 d of treatment, oral herpes gradually subsided, hand and foot hip lower limb rash subsided basically, and the diet returned to normal. 3 d after body temperature stabilization, C reactive protein, 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 and procalcitonin were decreased to normal, and the culture of throat swab was negative. All patients discharged after 5~8 d of treatment, and no disease recurrence in 1 week of follow-up. Conclusion Common type of foot and mouth disease, most children associated with fever will have higher C reaction protein, 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and procalcitonin in the early stage, and their levels returned to normal at 3 d after fever disappearance without antibiotic therapy. It should not be used as a marker of bacterial infection, and should be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endprint

【Key words】 Hand foot mouth disease; C reactive protein; Hyper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 Procalcitonin; Children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 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患儿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 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 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2]。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较为常

见。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本次分析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在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治疗前后的波动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日~12月31日本院收住院的103例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3]诊断标准, 所有患儿均排除其他免疫性疾病, 并且无并发症及未并发其他疾病。103例患儿中男62例, 女41例, 年龄2个月~8岁, 其中

<1岁13例, 1~3岁78例, >3岁12例。发病季节:四季均

可发病, 其中12~2月份13例(12.62%), 3~5月份39例(37.86%),

6~8月份31例(30.10%), 9~11月份20例(19.42%)。

1. 2 临床表现 103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发热(本院手足口病患儿仅有皮疹, 无发热、年龄幼小等危险因素者均门诊治疗)。腋温:37.5~38.0℃ 19例(18.45%), 38.1~39.0℃ 57例(55.34%), 39.1~40.0℃ 21例(20.39%), >40.0℃ 6例(5.83%);所有患儿均有口腔、手足疱疹, 其中32例(31.07%)出现臀部下肢皮疹。有43例(41.75%)患儿出现发热时易惊, 主要发生在<5岁婴幼儿, 但热退后精神症状良好, 无惊跳及手足抖动, 其中有5例高热患儿给予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及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未见异常, 故排除重症手足口病。伴有食欲差96例(93.20%), 伴有偶咳、流涕27例(26.21%)。

1. 3 检测方法 使用QMT8000型免疫定量分析仪, 采用免疫层析法, 对103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 初次检测为入院当日或次日采空腹血2 ml送检, 再次检测为体温正常后3 d。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 正常参考值范围为:C反应蛋白:<5 μg/ml, 超敏C反应蛋白<5 μg/ml, 降钙素原:

<0.2 ng/ml。

1. 4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 给予热毒宁或炎琥宁清热解毒, 核黄素促进黏膜修复。同时给予对症治疗, 发热者给予布洛芬退热, 食欲差者给予酌情补液。

2 结果

初次检测103例患儿中C反应蛋白高于正常73例, 占70.87%, 超敏C反应蛋白高于正常69例, 占66.99%, 降钙素原高于正常80例, 占77.67%。见表1。所有患儿均于治疗2~5 d体温恢复正常, 口腔疱疹逐渐消退, 手足臀部下肢皮疹基本结痂消退, 饮食恢复正常, 于体温恢复3 d复查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降至正常, 完善咽拭子培养均为阴性。所有患儿均治疗5~8 d病愈出院, 门诊追踪1周无病情反复。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一种好发于学龄前儿童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其感染病原为病毒感染已经毋庸置疑。但因患手足口病的儿童大多为婴幼儿, 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易并发各种细菌感染, 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不恒定, 在病毒毒素刺激下可导致高热, 甚至超高热, 部分病例并发细菌感染导致病情加重。临床医师在判定手足口病患儿是否并有细菌感染上有较大困难。随着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测在基层医院逐步开展, 许多医师认为上述指标增高提示细菌感染, 故对上述指标增高的患儿给予使用抗菌药物治疗[4], 造成抗菌药物滥用。结合本组病例, 手足口病伴有发热的患儿大部分出现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增高, 但所有患儿均未使用抗菌药物, 均于退热3 d后上述指标恢复正常, 追踪1周后無病情反复。结合咽拭子培养阴性, 可除外细菌感染。

C反应蛋白是由肝细胞所合成, 具有激活补体和促进粒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5]。C反应蛋白是第一个被认为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正常情况下含量极微量, 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C反应蛋白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急性时相反应指标。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 血浆中C反应蛋白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炎症、外科手术、肿瘤浸润时迅速显著地增高。

超敏C反应蛋白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 含量一般极低, 临床实验室采用了超敏感检测技术, 能准确的检测低浓度C反应蛋白。该蛋白与组织损伤程度成正比, 且不受自身因素(血压、心率、呼吸)、抗炎药物、免疫抑制药物等影响, 也是造成炎症反应及心肌损害的原因, 临床上成为判断组织损伤程度、急性炎症和疗效评价指标[6]。细菌感染者上升幅度尤为明显。

降钙素原是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内合成, 是降钙素的前肽物质, 其稳定性好, 生理状态下产量极低, 血液中含量极低, 当病理状态下, 机体受到炎性细胞因子刺激时, 肝、脾、外周单核细胞等器官可分泌降钙素原, 导致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升高[7]。尤其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局部有限的细菌感染、轻微的感染和慢性炎症不会导致其升高。细菌内毒素在诱导过程中担任了至关重要的作用。endprint

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临床上大多作为细菌感染炎性指标[8-10], 由本组病例研究可见, 手足口病虽然为病毒感染性疾病, 但在疾病早期, 尤其合并发热时, 可以造成大部分病例血液中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增高, 考虑与病毒感染后导致炎性细胞因子释放, 刺激机体合成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导致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在血浆中水平增高。因此不能单纯将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增高作为手足口病合并细菌感染的依据, 以免抗菌药物滥用。在临床上需动态观察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波动情况, 动态监测血常规, 结合临床有无感染中毒症状以及咽拭子培养结果等综合合理判断。有条件地区可开展大样本临床研究, 对比普通手足口病及合并细菌感染患儿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数值上的差距, 制定出诊断标准, 或挖掘新的感染指标, 及时、早期判定手足口病患儿是否并有细菌感染, 既能及时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并发细菌感染病例, 避免病情加重, 又能避免抗菌药物滥用。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 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07-808.

[2] 薛辛东, 杜立中, 毛萌. 儿科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01-204.

[3] 卫生部办公厅.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1-5.

[4] 韩雪, 程江, 左维泽, 等. 感染指标在手足口病早期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6):996-998.

[5] 徐媛媛. 手足口病患兒外周血炎性标志物及体液免疫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11):1420-1422.

[6] 王小娟, 庞艳. 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分析.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18(3):107-109.

[7] 孙祖红. PCT、h-CRP和PA联合检测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临床价值.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16, 33(3):253-254.

[8] 张绮翎, 赵青, 霍淑芬. 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早期新生儿感染的临床意义. 中国医学装备, 2015(4):68-71.

[9] 解学龙. 超敏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的相关性分析及诊断价值.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 19(11):1555-1557.

[10] 贾国昌. 血清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 中国伤残医学, 2012(10):36.

[收稿日期:2017-09-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超敏C反应蛋白手足口病降钙素原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超敏C反应蛋白、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强化阿托伐他汀干预对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