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数学活动 培养核心素养

2017-12-11俞淑英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分析能力数学活动语言表达能力

俞淑英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而数学活动是指教师设计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开展数学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数学活动;核心素养;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83-02

“核心素养”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只是数学学科的基础部分,其真正关键的部分是核心素养。张奠宙曾说,数学核心素养体现在“真、善、美”三个维度。在以往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顾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则是被动接受,教学效率低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生为本,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借助数学活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真”是指数学结果的准确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是“说”,有些学生说得简练、准确、条理清晰,有些学生则词不达意、语无伦次。教师应开展一些交流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久而久之,学生就愿说、敢说、会说,从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1.借助数学活动,体验数学语言的精确性

数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存在似是而非的结果。因此,要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可借助数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态度,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表述自己的观点,并不断提高语言的精确性。

例如,教学“认识物体”时,我设计这样的课堂活动:让学生自主对身边的物体形状进行描述。环顾教室四周后,有的学生说:“这个文具盒是长方形。”这时,我提醒学生:“长方形是平面图形,还是立体图形?”学生恍然大悟,立马纠正:“文具盒是长方体。”之后,学生还得出“日光灯是圆柱体。”“乒乓球、篮球是球体。”等观察结果。

这个活动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使学生体验到数学语言的精确性,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 借助数学活动,体验数学语言的逻辑性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小学生的语言储备还不够丰富,思维也还不成熟,他们在表达观点时,很难做到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因此,教师可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语言的逻辑性,逐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前、后、左、右、上、下的关系”时,我让学生从教室中找一些物体,并用“什么在什么的什么面”之类的语言来练习表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比如,文具盒在课桌的上面;小明在小王的左边;等等。学生结合自己看到的实际情况尝试表述,逐步提高语言的逻辑性。

在数学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体验式教学的要求,更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二、借助数学活动,培养分析能力

“善”强调的是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备课阶段,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猜想、分析、推理、验证、归纳等过程。

1.基于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意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体现数学的实用性,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认识平均数”时,我设计数学活动: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先测出自己在正常情况下脉搏一分钟的跳动次数;然后高抬腿跑30下,测脉搏一分钟的跳动次数;又休息三分钟,再次测量脉搏一分钟的跳动次数;最后,把三次所得的数据填入如下表格。

等测量并记录完毕过后,每个小组求出各组成员三种情况下的平均数。学生对比表格的数据中发现,运动后的脉搏跳动频率比正常状态下要快,运动停止后,脉搏跳动频率又会缓慢降低。我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进行运动,并做好与前一个活动同样的记录工作。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验证了“运动强度越大,脉搏一分钟的跳动次数就越多”的规律。

在上述活动中,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展开实践,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提高了学习兴趣。

2.借助数学思想,解决生活问题

小学生的思维层次比较低,他们需要借助实际的问题来学习数学。对他们来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知识与思想的过程,是加深印象、强化理解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要注意渗透数学思想,强化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思想中,转化思想非常重要,它能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例如,“鸡兔同笼”问题在不同的教学阶段体现着不同的教学价值。小学数学教材中设计“鸡兔同笼”这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转化思想,让他们通过把笼子里的兔子当成鸡或把鸡当成兔,从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讲解“鸡兔同笼”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转化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当然,数学思想还包括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教师应在教学中渗透这些基本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借助数学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美”指数学中存在各种形式的美,旨在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奥秘和神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爱上数学。数学知识较抽象,如果教师只是机械地传授知识,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甚至厌烦。实际上,小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教师可针对学生这一特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大胆想象,以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美”。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变换”时,由于了解到学生对画画很感兴趣,于是,我设计了“用简单的图形进行组合创作”的开放性活动。这个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纷纷绘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图画里不仅体现了基本图形的元素,还体现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在这个画画与数学结合的课堂上,学生不仅感受到数学的“美”,还轻松地掌握了新知识,学习效果显著。

总而言之,良好的数学活动对数学教学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很多时候,大多数教师都疲于设计有趣的活动,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数学素养的培养,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积极承担起培育祖国花朵的责任,响应时代的号召,设计多样化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月珠.开展丰富课外活动,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6(22).

[2] 董桂艳.注重实效,精心设计课外练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6(13)。

(責编 钟伟芳)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析能力数学活动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课堂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分析能力的提高
探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培养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再识“千变魔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