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丝剥茧 筑牢概念
2017-12-11谢才远
谢才远
[摘 要]学生在学习“众数”前,已掌握了平均数和中位数,并能运用这两种统计参数来分析数据,并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学习“众数”的知识经验基础。在教学“众数”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让学生在迁移、对比、选择中牢固掌握众数的统计意义及特点。
[关键词]众数;对比;参数;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40-01
众数属于统计学范畴,要让学生接受并认可这个概念,教师应设计猜测数据分布情况的活动,用一组均值一定但数值懸殊较大的数,让学生感知众数的出现是统计的现实需要,从而正视并重视众数这个新概念。
[课堂教学]
一、对比引入,初步感知
师(出示例题:药厂出产的一种膏药,在药监局抽检的7盒样品中,平均每盒重10克):猜一猜这7盒膏药的重量可能是多少。
生1:都是10克。
生2:三个8克,一个10克,三个12克。
师:猜测的可能性有很多,那么究竟抽检的结果如何呢?
师(教师展示统计图,揭晓7盒膏药的实际重量:3、3、3、3、3、3、52):结果真让人大跌眼镜。这组数据中有一个数值特别大,其余大部分是3,悬殊实在太大,但这七盒膏药的平均质量正是10克!那么用什么数据来检验药品是否合格更合适呢?
生3:用3来表示整体水准更科学,因为大多数数值都是3,更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师(展示三组数据,见图1):9、12、3都可以反映出三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4:出现频次最多。
师: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众数与中位数和平均数类似,也是反映整体水平的重要参数。
……
二、体会各参数的区别与联系
师(出示图2):用众数代表这两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合适吗?
生5:第一组适合采用众数,因为众数155有三个,占到3/5,且各数据相差不大。
生6:第二组不宜采用众数,因为众数40只有2个,只占到2/7,且各数据相差大。
师:既然第二组不宜采用众数作为参数,那么采用哪个参数更好呢?(课件出示:中位数34,平均数29.6)
生7:采用中位数作为参数更合适,因为7很小,属于特例,但它会大幅拉低平均数。
师(出示图3):随意改变一个数据,对哪个参数的波动最大?
生8:平均数一定会变。
师:看来平均数最敏锐。那么其他参数呢?
生9: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师:可以举例说明吗?
……
[课后反思]
本课先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统计图中的数据特征,自行分析哪一组数据适合用众数表示整体水平,让学生认识到用众数来反映整体水平的局限性和适用性;然后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三种参数的适用性:三种参数指向集中时都可用;当众数个数较少且与其他数值相对离散时,不宜采用众数;当出现极值数据时,不宜采用平均数。
通过教学,学生在数据变化中感知各参数的特性:平均数的高灵敏度和稳定性,众数只与频次有关,其个别数值大小的改变对众数影响甚微。
(责编 黄春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