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链接生活 合理拓展 深化认识

2017-12-11朱辉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认识拓展生活

朱辉

[摘 要]为了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获得对千米的深刻认识,教师应寻求符合学生认知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经验在学习中的价值,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认识千米;生活;认识;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9-0039-01

在小学阶段的长度单位学习中,千米作为一种常见的长度单位,教学时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支撑。为了让学生基于生活经验轻松获得对千米的认识与理解,教师要按照教材的进度及学习要求直接展开教学,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实获得。下面是我教学这一课的磨课经历,现与大家交流分享。

[第一次教學]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你能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吗?

师:你知道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吗?(板书: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你见过类似图中的情境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教师出示学校附近的路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知千米的具体意义)

2.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师:1千米的路程到底有多远呢?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经验预估一下。

3.实际感受1千米

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有400米,教师让学生围着操场跑两圈半,真正感知1千米的长度。

4.进行单位换算

(1)完成课堂练习“做一做”。

(2)练一练:

6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

三、链接生活,提升认识

小明家离学校大约有4千米的路程,他选择什么交通工具上学比较合适?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巩固运用(略)

[第二次教学]

一、互动对话,生成概念

师:你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请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和1米的长度。

(学生借助尺子、手掌、课本等熟悉的事物来表示)

师:为什么北京到南京的铁路长度要用千米作为单位呢?你在哪些地方听说或见过千米?

二、实践体验,建构概念

师:千米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那么1千米究竟有多长呢?(让学生在猜想中初步感受千米的长度)

师(多媒体展示公路长度测量的过程):请大家仔细观察工人是用什么来测量公路长度的,你知道了什么?

(借助媒体情境,促进学生真切感知千米)

教师安排以下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建构“1千米”的概念。(1)算一算。假如学校操场跑道是400米,1千米需要跑上几圈?(2)说一说。你感觉1千米长吗?跑1千米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呢?(3)找一找。仔细观察学校周围的交通标志,并说说从学校出发大约到什么地方为1千米,或者自己所在地区从哪里到哪里是1千米。

三、讲练结合,深化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课本“想想做做”1~3题,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四、课外拓展,丰富知识

师:你知道吗?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 )千米。

【课后反思】

在第一次施教时,我虽然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但只停留在浅尽次,以至于学生对千米的学习“水过鸭背”,对千米的认识并不深刻。

第二次施教时,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先后设计了“算一算”“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引领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另外,在课尾,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应用价值,我让学生通过查资料等形式,解决生活中与千米有关的问题。这样教学,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习兴趣倍增,同时深刻理解了与千米有关的数学知识。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应链接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并进行适当的拓展,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与理解。

(责编 黄春香)endprint

猜你喜欢

认识拓展生活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