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优化分析
2017-12-10程晓棠
程晓棠
(沈阳市苏家屯区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沈阳110101)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优化分析
程晓棠
(沈阳市苏家屯区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沈阳110101)
当前企业进行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建立起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尽管有的企业已经建立起了公司制,但是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还是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优化企业会计监督制度,应健全会计管理体制;制度改革,政企分离;完善会计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企业;会计监督制度;公司治理;优化分析
会计监督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果监督不力,就会直接导致会计信息与实际不相符。因此,会计监督对于企业的治理结构的完善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将会重点研究企业会计监督体系,指出现有体系中的缺陷和不足,对企业的会计监督制度进行优化。
一、企业会计监督的意义
(一)会计监督理论
作为经济监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监督包含两层意义,第一,会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呈现真实的信息,真实地反映出经济活动,从而实现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工作期间,要合理选择会计信息,对于不真实或者不合法的凭据,不要受理。一些记载不完整或者不明确的凭证,要求相关者进行补充或者更正,如果发现账簿的记录和实际的款项不相符,要按照相关的财会规定加以处理。第二,实现对会计行为自身监督,会计工作除了要受到企业内部的监督,还要受到公司治理的其他主体、财政以及国家审计等机构和部门的监督,这从实质上讲,也是在监督会计材料完整性和真实性。
(二)会计监督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企业改制后,很多企业都改革成公司治理结构,而这种结构,是对各种利益的相关者,做出的制度上的安排,是一种管理的机制。其中的治理核心,是相关人员的财务管理,在此基础上,不断调整着相关人员的财务关系,从而使得他们之间的财务关系更加公平,还能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对此,可以将与利益相关的人员,看成是财务管理的控制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利益的相关者是控制主体,他们之间的财务关系是控制客体,对相关人员的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都属于财务的约束机制,这是因为,它们都是对实际和标准间偏差形成的约束,因此,也可以称其为对实际财务的反馈机制。作为一种反馈机制,就要具备两种基本的功能,一方面要对信息进行反馈,另一方面是对偏差进行调节。而信息反馈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得以实现,而财务监督则能促成偏差调节功能的实现。由此可以看出,会计信息系统在财务关系控制中起着中重要作用,一旦信息反馈出现误差,就会导致接下来的财务监督中的调节装置,做出错误的调节,从而使得整个财务控制系统获得信息,达不到系统控制的预定目标。因此,基于这种会计信息的重要意义,要想使得信息系统能够输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就要对会计信息进行监督,也就是所谓的会计监督。会计监督能够保证与利益相关的人员的利益都能得到一定的保证。
(三)会计监督对改制企业的作用
会计核算和监督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中心地位,是企业成功走向现代化公司的重要力量。一个企业经过改组,成功转变为现代公司,这期间的很多工作,都是靠会计核算和监督来实施,从申请到规划预测到开业,再到企业额的资产清查和重组,以及产权和股权的确定等等,都必须有提供大量原始的、详细的会计资料,而这些资料和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由会计监督来保证的。
企业的运营目标,就是将企业的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企业在实现公司的转型后,要高度重视会计监督的意义,将监督的职能发挥出来,更好地为与各种利益相关的人员服务,从而使得企业更为顺利的运转。此外,会计监督,还能将改组后,企业的各种利益关系协调起来。企业在经过改组后,各种利益关系会有很大的变化,公司和国家、公司和各股东等,都形成了一定的利益关系,各个成员凭借自己的股份份额,享有各不相同的权益,同时也承担着各自的责任,因此,对于产权的界定是企业内部各方利益的基础,按照公司的经营成果,来分配收获的利益,当公司解散时,也要进行相应的财产分配,同时将各方的利益和责任终结。在整个公司的运营过程中,会计部门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的价值管理,使得整个公司内的利益关系达成统一的整体。
二、会计监督失效的原因
(一)监督体系不完善,功能缺失
当前,会计监督体系是一种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其中的“三位”包括,单位内部、社会审计以及政府部门,尽管这种监督体系,对会计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及经济秩序的维护,都起到一定的作用,其中,仍有一些问题存在。
由于会计和审计人员受到单位的委托来行使监督职能,但是属于上下级,随时都面临着解雇的危险,从这个角度上看,这种会计监督实际上是单位的负责人对审计和会计人的监督,同时审计又监督着会计,会计对部门及其经济活动进行监督,这样一来,单位的负责人就有提供虚假但是“合法”的会计信息的可能,使得国家和社会在审计的时候,面临着巨大的难题。由此可见,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难以有效地对公司进行监督。加上债权人和所有者都和企业的利益有着密切关系,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就要监督经营者的行为。这在《会计法》中并没有相应的规定,造成一大缺陷。
(二)会计信息切身利益关系制约
信息的生产者指的是一些能对会计信息产生影响的人员,如会计、企业经理等。而其中的利益,既包括生产者的私人利益,也包括企业的利益,其中企业利益是第一位的。企业可能通过一些与实际不相符的信息骗取债权人或者管理部门的信任,获取所需要的投资或者贷款等利益。此外,做为企业的负责人,企业的经理会通过自己的手段对会计信息施加压力,制造出虚假的信息,获得薪金或职务等利益;财务人员作为会计信息最为直接的生产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他们一方面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另一方面,还要受上级的领导。会计信息的生产者与信息之间的有着直接的利益关系,这种复杂的关系,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概率大大增加,如果没有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加以制约,就会使得会计信息的质量陷入恶性循环的局面。
(三)缺乏监督职能和动力
企业内,企业的经营权是经理掌握着,而会计信息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部分,也要在管理系统中得以正常的运行,其中负责会计信息系统的人员由经理来指派,并赋予其相应的管理会计信息管理权,会计和经理在组织上属于不同权利层级的人,行政上也不具备对经理的监督权。财务方面,企业的这种经理负责制,就使得会计人员对于有不真实的数据被输入会计信息里,也没有阻止的能力;在监督上,会计和其他工作者一样,是企业资产的所有者,但是由于现存的制度,他们并不能行使监督职能。
三、企业会计监督制度的优化
(一)健全会计管理体制
改革当前的会计管理制度,使得会计部门的职能得到转变。结合会计工作的实际需求,依据相应法律法规,设立相应的会计组织,并保证他们的纯粹性,通过国家的法令授权,会计组织可以支持相应的从业资格考试,并颁发相应的资格证书。还要完善相应的对职业会计的管理制度,依法对其管理。由会计组织对组织内的成员进行职业的继续教育和道德教育,对于没有证书或者是职业道德水平低下的会计,要禁止他们进入会计行业,不属于会计组织的成员不能从事会计工作。此外,在企业内实行会计委任制。也就是由委托方向企业指派会计人员,从而避免会计人员和经理相互牵涉的局面,防止经理对会计信息的操纵,委派的会计应公正合理地处理企业的会计事务,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二)制度改革,政企分离
政企分离,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就会发现经理制度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而要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真正地实现政企分离。将企业的内部经理的行政级别取消,衡量经理的成绩的标准就是生产经营的效益。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得经理人员逐渐成为一个职业的企业家。相关部门或者是的机构,要对经理的行为和业绩进行评定或者考核,并将结果记录在案,以此来评定他们的声誉。并随时公布他们的恶劣行为,对于一些声誉较差的,做出惩罚,将其逐出经理行列。从而减少经理人员的违规行为,提升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完善会计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制定会计法规期间,与会计信息有利益关系的群体,要做好周全的考虑,制定出相应的对策,防止他们对会计信息进行施压或者修改,让他们对会计信息的真实度负责,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最大程度地保护会计信息的完整和真实。在会计规则的制定期间,要明确会计准则,避免出现模糊不清的信息,给投机者以可乘之机,尤其是对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等进行适当的限制,比如对于经济活动、规模大小等,应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加以更为具体的说明,减少会计信息被操纵的空间。同时还要对制造虚假信息的行为加大处罚的力度,让违规操作者,承担数倍于他获取的利益以及带来的损失,从而使其打消违规的念头。
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制度,能够为企业更为有效地展开企业的经营和业务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做好企业会计监督,重点要从企业的会计管理制度出发,完善相应的会计制度,为会计,加大法制的执行效力,使得会计监督职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此外,要想真正实现企业会计监督职能,必须做到企业的政企分离,发挥会计部门相对独立和公正的监督作用。
[1]史凯文.对加强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4(1):82-83.
[2]刘奎峰.企业会计监督制度的缺陷及优化[J].财经界,2013(18):212-212.
[责任编辑:庞林]
F235
A
1005-913X(2017)09-0085-02
2017-06-06
程晓棠(1971-),女,沈阳人,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