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舞动精灵 成博雅少年
2017-12-08赵霞
赵霞
美育就是培养学生一种美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在美中学习,在美中生活,在美中成长,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北京市第九中学一直秉承着学校的美育理念,将其融合在具体教学之中,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此背景下,学校的舞蹈教育工作也得到了不断推进。
文化育美,彰显艺术特色
北京市第九中学金帆舞蹈团自成立以来,已与兄弟学校携手走过了30个春秋,它不仅是北京学生艺术教育的亲历者,更是艺术教育的受益者。
在发展中,九中金帆舞蹈团作为学校、区域艺术教育发展的龙头,带动着学校其他艺术门类的兴起与发展,共同构建校园艺术文化氛围。金帆舞蹈团成立至今,一直以弘扬民族文化为本,以“积淀文化内涵,传承文化精神”为主要教学原则,在继承中发扬当代青少年阳光、积极向上的艺术品质,努力创作适合中学生的剧目,以民族舞蹈为依托展示并发扬民族精华,逐渐形成了九中金帆舞蹈团独特的舞蹈风格。舞蹈团多次参与区、市、国家级重大活动,也多次受邀出访世界各地,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
金帆舞蹈团在不同时期,创作了大量蕴含民族元素的舞蹈作品,既区别于专业院校的民族舞蹈,又能呈现和运用不同民族最为典型的韵律风格,如《民族组舞》《鼓悦》《竹林深处》《圆月踏灯》等。这些舞蹈都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征和舞蹈韵律特征。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祖国各民族文化的滋养,从中受益,在文化中寻求大智慧。例如,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鼓”为素材的舞蹈《太平声声》,在近年的各大演出和展演中屢获赞誉。我想,生于斯、长与斯,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大美当中,正是其魅力所在。
在多姿多彩的艺术教育中,绚烂丰富的民族舞蹈艺术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浸润着学生的心灵。而洋溢着阳光、积极、青春气息的当代校园舞蹈,则为校园文化,为金帆生活,更为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增添了永恒的绿意。
以美育人,打下美的底色
北京市第九中学作为北京市首批“舞蹈素质教育课程”的实施学校之一,陆续开设了“舞蹈选修”“音乐与舞蹈”和“舞蹈素质教育”课程,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迪学生向善、向真、向美、向上。
在舞蹈中培养人文情怀。从1989年创作的《青春的旋律》《戏雪》《学军》等一批剧目,到近年创作的《阳光路上》《红蜻蜓》《那条长路》等,都仅仅围绕着青青校园的题材,围绕着发生在学校的每一处感人故事。当然,这种文化始终贯穿在金帆舞蹈团的发展当中,不断激励着众多学子把舞蹈的精髓继续传播到更多的地方。因为,他们都是这些舞蹈的经历者和参与者。例如,舞蹈《学军》表现的是学生时代的军训生活,有眼泪,有汗水;《红蜻蜓》刻画的是校园中飞舞的少年,无论遇到怎样的困境,他们都在勇敢地飞;而《那条长路》,用学生的话说,是众多舞蹈中跳得最累的节目,因为无论从动作技术层面还是情感迸发的呈现上,要求都是极高的。通过舞蹈,学生发现了生活之美,提高了审美情趣,培养了人文情怀和艺术品位。
在课堂中渗透行为习惯。《北京市第九中学金帆舞蹈团团员守则》《北京市第九中学金帆舞蹈团管理办法》《北京市第九中学金帆舞蹈团团员学习评价册》《北京市第九中学金帆舞蹈团学业质量分析》等一系列规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规范、责任与义务、品德与荣誉、劳动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以教师为引领,以小团长责任制的形式分组,如会计组、新闻组、服装组等。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学生自己给自己“定规矩”,促使其在常规中养成好习惯,最终把舞蹈团的行为美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在互动中建立信任。正值青春期的中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也在发生着变化,金帆舞蹈团的课堂是开放的,舞蹈教师办公室的大门始终为他们敞开。时常会有“成长的烦恼”找上门来,“老师,我想找你聊聊”“老师,我最近有些烦恼”……我跟学生聊舞蹈,聊学习,也聊他们的小秘密。慢慢地,我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与他们成为了朋友。多年过后,一个学生发来微信,询问现在舞蹈团的状况,学弟学妹的学业、舞蹈如何,是否还依旧秉承着德艺双馨的理念,我为之感动。他虽已毕业多年,但仍心系舞蹈团,时刻关注学校,关注舞蹈团的发展。这些团友都怀揣着小小的梦想,从这里起航,追寻着人生的目标。这种亲切并不因为时间的逝去而减弱,反而成为情感的纽带。
从不知如何舞动到肢体协调,从羞于表现到团队协作,舞蹈团的学生都迈出了一大步。学生通过舞蹈课堂的学习、体验,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通过舞蹈教育为学生打下美的底色。■
刊中刊编辑 _ 王雪莉 付江泓 于萍 汪倩 李刚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