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2017-12-06包承幸
包承幸
【摘 要】本文结合《盐类的水解》的教学实践,论述在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要尽量挖掘教材与探究性学习的结合点,注意创设情景、选择内容和过程引导,重视并给予学生探究自主权。
【关键词】盐类水解 探究式教学 创设情景 自我构建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B-0050-03
新课标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探究性教学方式正是新课标改革下的产物。探究教学是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地进行科学实践的过程,他们把知识与所处的环境相联系,并构建模型,最后形成针对所遇到的问题的科学解释。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通过选择学科内容中合适的探究点,来激发学生的开放性思维,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探究落实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以化学课程为载体,学生经过学习后形成的一种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科的本质特征,是化学知识、化学学习能力和学科思想方法的有机整体。
一、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探究式教学课堂构建简述
探究式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与激情的学习平台,应用这一个平台去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时,教师要清楚认识到,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学科基础知识是载体、学科能力是保障、学科思想方法是实质。在探究活动教学设计中要精选教学内容,精心创设相应的情境,在探究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权,使学生结合实际的化学基础知识,形成化学学科思想,提升化学学科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整个探究式教学课堂构建的基本构架如图 1 所示。
二、教材分析
现以《盐类的水解》为例讲解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的探究式教学课堂构建,这个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 4 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学生已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等相关知识作为铺垫,本节课主要是讲这些知识的综合应用。本节课规律性强,实验简单,适用探究式教学。
本节课尽量挖掘教材与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的结合点,结合实验,积极引导。设计的主体思路如图 2 所示:
在层层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即化学知识的掌握、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对化学科学的理解、科学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过程与效果评价
(一)创设问题情景,诱发探究,渗透学科价值。“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深刻地揭示了疑、思、学三者的关系。“生疑”不但是学生产生学习的诱因,而且是促使学生发奋学习的动力。因此,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创设优质(即新颖、趣味、唤起热情、吸引注意力)的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基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尽可能地创设贴近生产生活的问题情境。这是促使学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切入点,也是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契合点,更是向学生渗透化学学科价值的良好时机。
〖设计环节 1〗
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学习。
问题 1:Na2CO3 就是一种盐,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却称之为纯碱?
问题 2:猜想 Na2CO3、NH4Cl、NaCl、CH3COONa、NaHCO3、(NH4)2SO4 溶液酸碱性如何?可通过什么方法进行测定?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通过设疑,引起学生认知上的不和谐,能够激发学生心中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抛出这两个问题后,学生解决问题的心理取向被激发,产生强烈的探究盐溶液性质的愿望,为随之进行的探究学习做了铺垫。由问题 1 中的纯碱简单回顾我国的侯氏制碱法,在诱发激趣中渗透学科价值,使学生懂得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在问题 2 中,通过辨识,利用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構,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
(二)创设动手操作情境,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意识。当代教育心理学提出的情境性认知和情境性学习认为,情境性认知强调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情境性学习则强调在情境化的活动中完成学习。因此,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实际,结合相应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来设置相应的动手操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活跃的探究平台。在这个过程当中,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把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让他们成为探究学习的主角。教师则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充当一个引导者、指导者、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设计环节2〗
分组实验探究。
1.小组讨论,选用合适的检测方法测出下表中各种盐溶液的 pH 值。
2.根据反应生成该盐的酸与碱的强弱,把下列盐按强酸强碱盐、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进行分类。
学生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测定,小组汇报实验结果,组间相互评价,并指出所用方法的优缺点。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并且使学生有机会直接应用化学基础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这类实验问题的印象,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增强了学生实验探究与实验创新的意识。
(三)创设讨论情境,促进知识构建,强化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自己的知识的建构者,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推理、分析、鉴别等高级的思维活动,同时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活动。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化学课堂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当好帮助者、促进者和引导者。
〖设计环节3〗
思考与讨论:实验证明,不同的盐溶液的酸碱性会有差异性。分析盐溶液的酸碱性是否有规律可循呢?盐不能电离出 H+或 OH-,为何盐溶液会呈现不同的酸碱性呢?分析表 1 中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本质原因。
在民主和谐的讨论中,学生及时进行思想交流,产生思维碰撞,深深触动了心灵深处的兴奋点。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看法,使学生感受到自身价值。当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时,教师适当给予启发评价,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师生共同努力得出结论:①盐溶液呈现酸碱性跟组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有关,强酸强碱盐呈中性,强碱弱酸盐呈碱性,强酸弱碱盐呈酸性;②盐溶液呈现酸碱性的原因是盐电离出的弱酸根(弱酸酸式根)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结合了水电离出的 H+ 或 OH- 生成弱电解质,使得溶液中 C(H+)与 C(OH-)不再相等而呈现出酸性或碱性。
〖设计环节4〗
基于以上分析,给盐类水解下定义,并分析盐类发生水解需具备怎样的条件?盐类水解的实质是什么?怎样书写盐类水解方程式?
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整理、讨论结果,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完善了盐类水解的定义,深刻理解它的实质,掌握了正确书写盐类水解方程式的方法与技巧,并讨论、形成了盐类水解的记忆策略:“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都强不水解,显中性。”
在以上设计的探究讨论情境中,注重落实内容选择与化学核心素养的一致性,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生成问题;经过相互间的探讨,分析原因所在;通过推理,找出规律;团结协作,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使之达成自我构建知识的目的。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依据盐类物质及其 pH 值差异性变化的信息建构盐类水解相关知识的思维模型,建立认识和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通过教师启发引导,使学生参与辩论、交流、体会及探究学习,完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四)深化理解,迁移体现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对新知识进行科学认知;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知识进行灵活应用。在此过程中,学生产生了在迁移中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满足感、成就感、喜悦感。
基于对盐类水解实质已有所理解,通过探究小组组内讨论,综合各小组的分析结果,得到结论如表 3 所示:
在进行迁移应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内化了盐类水解的概念,掌握了盐类水解的本质,培养了学生学科思想方法,并形成了学科学习能力。让学生获得从不同视角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研究的能力,逐步揭示各类变化的特征及规律,从而避免枯燥、机械、生硬的记忆,使其保持鲜活的思维。
四、思考与感悟
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较有效的手段,但并非所有探究都是有效,不是所有探究都能必然地培养核心素养的。若要有效地促进培养核心素养,势必要求教师对具体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和优化设计。基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探究式教学的具体教学设计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视探究内容的选择。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探究学习的,也不是所有的探究内容都能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必须重视挖掘与核心素养紧密相连的内容,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性,以便达成培养目的。
(二)重视情境创设。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要创设高效的课堂,离不开符合课堂实际的、优质的情境创设。所谓优质,就是要精心创设具有真实性、有趣味性及开放性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相关问题,来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和動机。除此之外,还必须采用与情境相适应的设疑来维持和强化探究的欲望和动机。
(三)重视探究过程的引导。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提问的语言设计,开放性或试探性的语言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引导时采用激励性、肯定性的话语,往往可以让学生充满信心且容易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分组探究环节,教师则应加强课堂巡视,指导探究,使他们遵循探究的原则,保证探究活动的基本要求能够得到落实,尽可能促使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与作用,为小组探究做出贡献;在成果交流时,教师要多鼓励、多肯定并且适当提出科学的评价;最后要引导学生一起做出科学的归纳总结。
(四)重视并给予学生探究自主权。在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自由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把学习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让他们成为知识体系的真正建构者,成为学习主体并在过程当中获得自我实现。
总之,在探究式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更多地考虑协调探究内容、情境设置、探究活动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致性,从而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育人理念。
【参考文献】
[1]高 嵩,洪正平,王其超.科学探究中的科学解释[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6)
[2]徐 宾.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7(1)
[3]陈 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