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相关方法
2017-12-06林国富
林国富
摘 要:当前新课程理念下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注重教学效率与质量的持续提升。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教学的思维方法进行转变与创新,按照新课程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要求,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提升学生课堂听课的兴趣度、聚焦度与参与度。主要研究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优化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方法
一、实施“情景化”教学法,提升学生知识认知能力
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应当“使之愤而启,使之悱而发”。说的就是要通过教学对于学生的心理进行一定的诱导,让学生处于迫切想要解决问题的状态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和初中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和教学悬念的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向纵深拓展,让“悬念”伴随整个课堂,让学生对于知识内容有着更好的体验、更深的感悟,实现事半功倍。在进行有理数的乘方教学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景化问题实施导入:我们知道一张普通的纸其厚度约为0.01厘米,如果我们将其进行连续二十次的对
折,你知道它的厚度是多少吗?一些数学家做出过这样的预测和推断:如果将其对折40次,它的厚度几乎跟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大致相似。你相信吗?学生都不知道如何去思考和计算,对于这样的推论感觉难以置信。笔者告诉学生:这样的问题将会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得到充分的验证和解决,只要保持高度的课堂专注度、聚精会神地听讲,那么你们就能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带着这样的悬念和情景的创设引导,学生就能够在好奇心的驱使和带动下,提着精气神跟着教师的思维进行运转,从课后这一章节的作业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实施“信息化”教学法,提升学生知识理解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有效开展的基本依托是系统、科学的教学设计,以此来确定教学的策略方法和基本步骤,由于初中数学中包含很多的概念,各种各样的公理和定理更是层出不穷,形式多样的数学计算也是隐含其中,而且很多的数学概念和公理是非常晦涩难懂、抽象枯燥的,教师单纯通过口头讲解或板书阐释往往难以讲清楚,学生也难以听清楚、听明白。教师就可以充分地借助和运用计算机,通过CAI软件的形式进行展现,让学生对概念、定理等在教师模拟化的操作实践中得以掌握,特别是针对一些极其繁冗的算式和复杂的方程组,教师就可以通过计算机将其中的算理进行科学有效的呈现。在“面动成体”这一初中数学几何问题的阐释中,笔者借助于几何画板并对其作图功能进行了充分的运用,从圆柱体、圆锥体、圆台体中进行恰当的截取,形成了直角三角形、矩形、梯形等,将每一个图形都填涂上不同的色彩,将原来的图形进行隐藏,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计算机中的动画设计,将生成的三角形、梯形、矩形等按照预先设计好的路线进行有效的旋转与迁移,让学生在计算机动画中对于截取所得到的图形进行运动轨迹和最终结果的观察和感知,这样学生就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其运动结果,对于“面动成体”就能够实现充分的理解与把握,并且在思维深處打下了非常深刻的烙印。中心对称图形的判断与鉴别是初中数学教学的一大难点,在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通过多媒体动画设置了让图形进行旋转的情形,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三、实施“合作化”教学法,提升学生知识探究能力
魏书生老师曾经讲过:“很多的问题都是在思维的交流和有效的探讨之中解决的”。为提升课堂的活跃度和学生的兴趣度,可以按照学生不同的性格、性别、不同的学习基础等,特别是要对学生的思维习惯、方式以及每一名同学的优势与不足等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之中能够相互吸取别人之长,弥补自身之短,有时实现优生教学困生、学困生也会提出科学思维观点的互助效应,小组合作学习的主题通常应当是针对教学中学生必须充分掌握的重点内容或学生凭借自身能力难以解决的难点内容来开展,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内部彼此的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加深对知识的认知程度,解决思维中的“盲区”,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在圆内四边形定理教学过程中,为方便学生对定理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笔者引导学生分组进行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画出一个圆形并在圆形之内画出与其内接的四边形,在每个对接点上分别标出A、B、C、D,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于圆形的半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线、内角以及四边形的面积和周长等进行计算,让学生自己总结其中的数量关系规律,然后让学生改变圆的半径及圆内四边形内接的点的位置,再重新计算上述数量关系,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动手操作和切实感受更深入地掌握和运用这一定理。
四、实施“生活化”教学法,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河北大学数学系张向光教授认为:“数学是来自于客观存在的实际生活的,而且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想方设法地将教学内容引入到实际问题及其解决的过程中。”也就是说,实际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用到数学,需要从数学中去寻求解决的思路和办法,而这也正是数学的“魅力”之所在。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结合教学的内容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例对知识进行阐释,并且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让学生在共同的讨论和分析中寻求数学问题的解决办法,不仅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当中,更为重要的是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三角形全等一节内容的教学中,基于国旗杆高度的测量,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探究与思考,通过这样的生活化问题,让学生以有效的思维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全等三角形模型问题的构建。在基于“三点定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笔者又设置了这样的问题:甲、乙、丙三个家庭为了吃水方便,想要挖一个井,这三户人家有这样的要求,即井的位置到三个家的距离必须是完全相等的,你有什么样的办法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探讨与交流、分析与比较中去寻求从三个固定的点中寻求圆心的位置的办法。
参考文献:
[1]辛伟光.新时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与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1.
[2]高流保.论新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6(8).
编辑 高 琼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