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今老龄化:沿革、趋势与新界定

2017-12-06

关键词:老龄老龄化人口

曹 荠

(辽宁大学中国老龄政策与法律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6)

当今老龄化:沿革、趋势与新界定

曹 荠

(辽宁大学中国老龄政策与法律研究所,辽宁沈阳110036)

目前,“老龄”沿革情态考证是国内研究老龄问题的不足或空白,但沿革情态有助于解析老龄与老龄化实质问题。何谓“老龄”“老龄化”,时下以数据分析为主,但“老龄”“老龄化”不应只是单向数据问题,而是数字化与社会化双重形态,对之双重界定是认识“老龄化社会”的理论起点,更契合老龄化社会经济基础和发展全局。特别是当今老龄化已具有国际化趋势,对其研究事关有效构建应对老龄化的政策、制度、体系,进而具有时代意义。

老龄化;老龄考证;年龄临界点;老龄问题国际化

根据联合国有关老龄化的一个常态标准,即一定年龄上限+一定人口比例标准,由此,老龄化问题主要是判断老龄与老龄化过程趋势。国内对老龄与老龄化的概念认识不一,但大多数观点认为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国际社会的普遍认识是,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一个普遍性人口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老龄化不仅是年龄数字化标准等类似数据问题,老龄化还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化表现,这一表现在一定范围已经重于或超出其反映出的数字化表现。当今,老龄化已是一种社会发展趋势,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可以产生重大作用和影响,研究其社会意义,应当或特别需要考证、研析老龄、老龄化渐进沿革及规律。事实上,细密考证“老龄”沿革情态,有助于当今审视、界定与解析老龄、老龄化渐进沿革与趋势,从而对其进行客观界定,建构老龄化问题的应对之道。

一、“老龄”沿革考证

所谓“老龄”,已是众所周知的词语,也是学术研究的内容。一般意义上,“老龄”也以“老年”表达。不论是老龄或是老年,“老”是其关键含义。而“老”则是客观的、历史的,它随着人类演进而发生和存在,这种发生和存在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决定老龄问题及相关社会解决方案。研究老龄问题乃至研究老龄化,应更多考证“老龄”或“老年”演变历史。因此,也应将老龄具体化,即老龄是具体或特定年龄的“龄”的临界点。

问题是以何年龄标准作为这一界限范畴?在本文看来,第一,“老龄”是老年人的年龄临界点,达到一定年龄指标可说是即进入老龄,也可说进入“老年人”范围,所以,达到一定年龄数字标准即达到老龄,老龄是老年人的年龄临界点。1982年维也纳世界老龄问题大会,其确定的老龄年龄数据是60岁。第二,当今涉及年龄数字的“老龄”界定标准已相对明确,如上所说60岁,有的国家是65岁,很多国家现在也酝酿67岁甚至更高年龄,但确定依据仍不清晰,因为这些年龄通常是工作者退休年龄,因而有必要对“老龄”沿革进行更多审视,观察不同时代对老龄及老龄问题处理方法。第三,时代变迁和地理差异也有“人”之寿命差异,不同社会时代有不同界线标准,形成不同“年龄临界点”,“老龄”起点界定所持标准和依据也由此有所不同。笔者对此考证后,加以新概括,即主要概括为三种情形:以文字之“老”为表述;以承担徭役年龄直接表现;以及以官员或其他人员退休年龄为起点。上述三种情形的传统标准和依据是以数字年龄来界定“老龄”。

中国古代典籍中对“老”的表述,可以追溯先秦时期。根据《礼记》记载,“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以上曰老”(《礼记·曲礼篇》)。中国最早字典《说文解字》对“老”字解释是:“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須髮變白也”(《说文解字》)。该意是“老,衰朽。人到七十的状态叫‘老’采用‘人、毛、匕’会义,也就是所谓头发、胡子都变白了”。所有与“老”字相关,都采用‘老’部首。在先秦、两汉时期的认识是,胡子头发都白了的70岁以上的老人,可称之为“老”,这种文字表述反映在其后的时代变化中,可由很多史料考证而明。如在古代典籍中,对“老”的描述在于缴纳赋税、需服徭役的年龄界限,《文献通考》卷十《户口考》中记载,汉朝56岁以后可以免除徭役赋税,晋朝以后66岁为老,到隋唐宋时60岁为老。明清时期均延续旧制,以60岁作为免除徭役的年龄(《明史·食货志》)。

总的来看,当时有关“老年”的界定,主要是以其在社会中承担赋税徭役的年龄来划分,说明当时“老龄”已经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中国古代还有一种“老年”划分标准,就是官员“致仕”制度,这种“致仕”制度已经基本接近现代的退休制度。致仕制度古已有之,根据《礼记·曲礼》记载,西周时期“大夫七十而致事”,这是第一次有文字记载的退休官吏的年龄条件。晋朝则确定了致仕年龄标准。而《大唐令》明文规定:“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宋代王安石称:“大夫七十而致仕,其礼见于经,而于今为成法”(临川集第53卷)。时至元明,“职官年及七十者,合令依例致仕”(元典章第11卷);“文武官员六十以上者,皆听致仕”(明会典第13卷)。也就是说,70岁是当时封建时代的普遍退休年龄,并且,那个时代的政府对“老年人”也有一定福利待遇。这种福利待遇也是有延续的,如《礼记》中有对不同年龄老人的奉养记载,“凡养老……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九十使人受,”《汉书》记载“民年二十受田,六十归田”。“七十以上,上所养也”,也就是说70岁以上的老人,由皇帝(政府)供养。

由此,笔者以上对“老龄”所持标准依据的三种情形概括,实则是对三种老龄的“年龄”临界点方法的新归纳和总结,它是中国古代对“老龄”年龄确定依据,与当时经济发展是相适应的。需要指出的是,发展到近现代,“老年”年龄标准已不仅仅考虑到赋税和徭役需要,而是逐渐更多关注人口、社会、生活和保障等相关制度,以及与“安老”或家族制度相关、“与经济与经济以外(主要指情绪)生活等部分”相关〔1〕。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老龄年龄标准以60岁作为最基本“老龄”年龄临界点。以中国1954年─2010年六次人口普查为例,考查老龄基本标准,笔者在下表中归纳了不同状态:

表1 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构成的分类标准① 笔者总结我国共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公报而对年龄构成分类不同标准状态的制表。

分析上述数据,第一次人口普查中,主要强调青壮年普查;而第二次人口普查则分为两个档级,其中包括61岁以上一级;第三次、第四次人口普查未予公布;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都确定了三个基本档级,但前后是有区别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中,老龄的年龄标准为65岁,而第六次人口普查中这一标准为60岁。时至今日,对老龄的“年龄”界定,基本以60、65岁为单向数字标准。国内有观点认为,作为老年型人口比重上升过程,2000年以后,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在国外,研究老龄问题也是从研究“年龄”开始。有观点认为,法国是老龄化最早国家,这是由于一些学者研究老龄临界点的社会时代不同,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将45岁作为老年工人的起点,当时的平均寿命是50岁”,当时的老龄与现在的老龄不可同日而语;而瑞典人口学家桑德巴(Sundbarg)以50岁作为老龄起点,而且该学者将人口年龄结构划分为增长型、静止型和减少型〔2〕;1956年,法国学者Pichat在《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研究中,延续了德国等欧洲国家的65岁标准,将该年龄作为得到社会保障金中的养老金年龄起点,①在《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也强调确定老龄比重划分标准。这实际是将65岁作为“老龄”年龄临界点设定。

1920年,曾有预测说预期寿命55─60岁时,较发达国家正式退休年龄为70─74岁,但自那时以来,预期寿命提高而正式退休年龄却下降。如1960年,经合组织国家平均退休年龄为65岁,但到1995年下降为60─62岁。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多数国家规定,2035年或更早些时间,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将提高到65或65岁以上〔3〕。进而发达国家即开始建立近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制度,并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德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1883年颁布《疾病保险法》、1889年颁布《老年和残疾保险法》等,这些都是以65岁作为获取社会保障金的年龄起点。之后很多欧美国家纷纷沿用该年龄标准,如美国1935年颁布《社会保险法案》等法律,基本采用这一年龄标准。

笔者分析发现,老龄问题受到国际社会更多重视,主要表现为两大方面:第一,是老龄在不同国家已经成为日益明显的社会问题并立法确定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因此在中国,法律上确定的老年人是60周岁。不过,根据国务院有关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一些条例等规定,退休年龄为“男性60周岁,女性50周岁”,这实际成了判断“老龄”的某种年龄的限制分界点。当今,这一标准有所变化,2012年中央政府提出延迟退休的基本意见,当年6月人社部、发改委等部门共同制定《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在国家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是“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一政策的年龄标准主要是以60岁与65岁作为老龄的年龄选择临界点。第二,是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开始更多关注老龄问题。联合国在20世纪50年代即委托法国学者Pichat论证“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80年代又发起“老龄问题世界大会”,讨论世界人口老龄化形势、老龄化决定因素和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影响,通过了《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也称国际老龄行动计划),将老龄的“年龄临界点”定为“60岁及以上人口”,这是“规定60岁及以上人口为老年人口”的联合国标准。此后相当长时间,60岁和65岁的双标准被同时使用。

总之,不同社会的“老龄”年龄临界点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不同时代对老龄认定有不同年龄标准,它体现在一定数字化层面时,是达到一定年龄的老龄者有一定福利保障,这种福利保障实质是体现社会分配意义,因而对老龄界定关系到老龄化的社会化基础和全局,事关有效地构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政策与法律。笔者认为“老龄”应这样界定:“人”达到一定生理年龄的人口年龄标准,这是人的老龄的年龄临界点,这一年龄标准或临界点应当包括两个最基本内容:一是指人的生存过程的生理物化与社会变化特征;二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逐渐形成的社会过程以及社会关系影响,这是其社会化内涵。②该定义及老龄化界定由任际教授提出。参见任际:“老龄化新趋势及应对:国际化与多元治理”,载《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老龄的概念,应当是具有年龄标准数字化内容与年龄结构社会化内容的双重意义的概念。

二、老龄化内涵及新界定

老龄化必然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认识老龄化应从老龄而始,“老龄”的英文对应是Aging一词,它是“人”的年龄达到一定年龄标准的临界标准。本文提出老龄问题还应溯源两大因素:第一,溯源于老龄的年龄结构变化;第二,溯源于社会属性和社会影响,这是界定老龄化的本质涵义。

本文将老龄化见解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是根据形成时间和年龄状态的见解。在这种见解中对老龄化的看法也不一致,如有观点认为,18世纪法国就出现老龄化;也有观点指出老龄化具体出现在1948年前后;还有观点认为,人口老龄化进程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底部老龄化(主要是由于生育率下降而导致老年人比例提高);另一种是顶部老龄化(主要是由于寿命延长和老年人年龄延长而导致老年人比例提高)〔4〕,如Rose(1991)、Kirkwood(1995)、DE Crew(2003)等从生理学角度认为,老龄化是生命过程中年龄增加,健康持续下降,生理机能降低的过程。

二是根据年龄结构人口比例的见解。即认为老年人在人口中比例增大时称之为老龄化〔5〕,如日本人口学家黑田俊夫认为,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7%以下,7%—10%和10%以上的界定〔6〕;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意味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维也纳的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也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意味该国家或地区进入严重老龄化。

三是根据老龄化社会影响的见解。这里有两种看法:其一,直接认为老龄化具有多重社会文化和政治内涵〔7〕;其二,老龄化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个体的老龄化(Individual Aging),一种是指群体的老龄化(Population Aging)〔8〕,在这种见解的基础上,有观点认为老龄化是具有人的个人老龄化、人口群体的老龄化两种含义〔9〕。

笔者的观点是,老龄化是一个综合化概念,它是“人”达到一定年龄之后,即达到“老龄”年龄后的社会化程度、过程和范围。老龄化的这一程度、过程和范围必然包含两大内容:⑴数字化内容。所谓数字化内容是强调老年人口的年龄因素,即一定年龄以上或达到一定年龄结构比例,具体说可是60岁、65岁以上的老年人,或60岁、65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7%以上等。⑵社会化内容。所谓社会化内容是指老龄问题对社会影响程度达到一定的规模。在这里,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和对社会的影响达到一定的规模程度,老龄化不单是指人口老龄化的年龄变化过程,也是指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影响的过程,进而研究老龄化应当注意老龄化是沿革动态变化的过程,这也是社会结构渐变过程。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老龄化是强调达到一定生理年龄的人口年龄的“人”在社会范围具有一定规模程度,这一年龄规模程度可以是指数字比例或比重问题。一如1982年联合国老年问题大会提出60岁作为老龄起点,并且这一年龄临界点已经得到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认同。目前,中国老龄年龄通常也是以60周岁作为老龄起点。当然,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在一些国家的退休年龄是以65岁为标准,事实上改变了1982年联合国的老龄60岁起点标准。这种延后形态有发展趋向,如新加坡一项法律提议企业必须雇佣62岁以上老年工人。又如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1982年,联合国老龄标准是,确定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其次,老龄化源自社会人口的老龄结构关系变化。本文的人口年龄结构关系,是指人口年龄之间相互关系,以及人口与其他社会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口结构关系的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挑战,同时带来老龄问题。如,随着年龄增长,老龄所带来的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问题,就业、教育、健康等方面劣势地位问题。有观点认为,“这些因素的长期累积和叠加会使老年人更易于陷入贫困、健康、残疾、孤独、依赖、边缘化及社会排斥等多重劣势处境”〔10〕。这实际上是老年依赖程度问题,一个普遍使用的经济指标被称为“老年抚养比”,也即“老年依赖者”如65岁及以上者所占的一定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者的比率〔11〕。如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口增长指数就涉及老龄或老龄化,当时战后人口增长指数改变逐渐从负增长变为增长形态,战争带来了战争创伤,破坏了社会生存环境,也影响了人口环境,但随着战后恢复和建设,社会生存环境发生变化,这种环境整体改变人口指标系数,从而导致人口结构关系变化,老龄问题逐步显现。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可以说老龄问题“较早”在美国有较严重表现。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其他国家也开始不断地出现老龄化问题,而且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集中。

年龄结构关系变化的影响,在理论上可以借鉴人口年龄结构经济涵义分析理论。关于人口年龄结构经济涵义的提出,可追溯到19世纪,①如德国学者Hans von Magoldt在1868年出版的Volkswirthschaftslehre一书中指出,一个国家人口的平均劳动生产率取决于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比率,而该比率对年轻人的数量成反比。不过经济学主要是在20世纪30年代,才有一些欧美学者更多运用这一理论分析老龄化经济后果〔12〕。而系统研究老龄化经济影响的,如Pichat执笔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和社会涵义》;晚近的一些学者成果,如Spengler《面对零人口增长》、Clark and Spengler《个体老化和群体老化经济学》、Demographic主编《人口老龄化的人口学原因及经济后果》等。实际上,由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发达国家老龄化加剧,挑战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力市场、社会福利和公共财政政策,包括代际关系等关系,老龄化研究得到相应发展。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老龄化”界定为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结构方面的逐渐变化过程〔13〕。但是,老龄化是一种现象,更是一个既涉及个人又涉及社会的发展过程〔14〕。本文认为,老龄化的确先是针对人口老龄化而言的,但人口老龄化实质上是人的老龄化,这种人的老龄化即是“人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结构方面的逐渐变化过程”。因此,不能仅仅停留在人口数字老龄化。老龄化的意义不单单是数字化的文本意义,它的本质在于“人”的老龄化社会意义,是既涉及个人又涉及社会的社会化过程。这种认识的意义在于,深刻强调老龄化对社会广泛影响,如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发展影响、社会发展影响等等,而且,这些影响包含着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及这些影响之间是相互联系并且是互动的。

笔者强调老龄化社会本质涵义,关键是强调重视老年人权利,特别是老年人权利保障,这是从一个新的视域界定老龄化的根本意义。在关于“老年人权利宣言决议草案”序言中,②1948年,在联合国大会第三届会议上,阿根廷提交了一份关于《老年人权利宣言的决议草案》的提案。这可以说是第一份直接涉及老龄问题和面对老龄化问题的国际提案。由于它的起草和提交是在20世纪40年代,1948年作为一个标志,被视为是第一份直接涉及老龄问题和面对老龄化的国际提案。老年人权利是改善老年人生活条件和福利“必要的、普遍的社会保障”。该《老年人权利宣言的决议草案》已提交联合国经济及社会委员会予以进一步研究〔15〕。

三、老龄问题的国际化趋势

当今,老龄化已成为世界面临的主要全球化问题。可以认为,国际社会对老龄化的关注具有阶段性沿革特征,这是由老龄化的沿革客观所决定的。当老龄问题和老龄化并不明显时,它们通常是在一些国家的国内被关注,但是,一旦老龄化明显和集中时,特别是它在国际社会日益显现为国际问题时,老龄化实际上已受到国际社会关注,而且是从不同国家普遍重视逐渐演变成为全球问题。当今,各国都在注意并积极保障“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尽可能优化其健康、社会参与和保障机会的过程”〔16〕,充分表现出老龄问题的国际化趋势。老龄化对国际社会已经产生广泛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国际社会对老龄化关注的沿革发展特征,在于老龄问题在国际社会被重视的明显、集中的程度不同。一般认为,1948年是老龄或老龄化问题在国际社会重视的一个标志阶段。①老龄、老龄化问题产生并非仅在1948年前后,有观点认为18世纪的法国就出现老龄化,而对18世纪老龄化提法是否准确也还有异议。而且这些时期的老龄、老龄化问题与当今老龄、老龄化问题有很大不同。1948年联合国大会第三届会议上,阿根廷提交了一份《老年人权利宣言的决议草案》提案,该决议草案序言中,老年人权利成为改善老年人生活条件和福利“必要的、普遍的社会保障”,这可说是第一份直接涉及老龄问题、老龄化的国际提案,由此国际社会对老龄、老龄化有了更多认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很多国家不断地讨论老龄化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影响越来越明显集中,如在美国,自1961年以来,大约每10年举行一次由总统召集的白宫老年问题会议,主要目的是增进全社会对老年问题的了解,推动新的老龄立法。由于老龄问题在各国显现,老龄化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并形成基本认识。根据国际组织报告,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从10%攀升到20%所需的时间或预计所需的时间见下图:

图1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从10%攀升到20%所需的时间

在此,应当进一步加强对老龄问题溯源。对老龄问题溯源是指老年人口变化以及老年人口变化对社会的影响。这种溯源影响反映在当今,即老龄人口已成为各国基本社会问题,老龄化已呈现国际化趋势。

首先,老龄问题源自人口结构中的老年人口变化,年龄结构变化形成不同人口年龄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人口与其他社会关系间的相互关系。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健康问题增多,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等可能缺乏竞争力,这种结构变化带来老龄化问题;另一方面,在美国即有观点预测55岁以上者2017年将控制全国70%的可支配收入〔17〕,在法国预计2015─2030年期间,三分之二的消费增长将由55岁以上者承担〔18〕。而且,它还是国际社会结构变化的主要部分,老龄人口的社会变化在国际社会中的规模、程度形成国际化的转化趋势,甚至成为国际社会整体价值观的某种决定因素。

其次,老龄化问题对社会经济具有直接影响。根据相关数据,现在“80%世界人口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或医疗保险。如果不制定国家或国际政策,到2050年,大约12亿老年人将面临收入无保障。事实上,老年人面临的收入保障、获得与其年龄相称的保健服务、进入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护、免受虐待和暴力以及年龄歧视这些挑战,是全球所有或大部分区域共有的,它们妨碍了老年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参与度。因为老龄问题的实质是社会问题,是超越个人范围与整体社会生活相连的问题,是社会整体利益问题。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现时代,老龄化对国际社会的影响,直接关系到国际化的投资、生产、流通、消费等,以及代际的就业、分配、家庭结构、社会保障等,而这些又与全球化变化发展,如产业、市场、人口规划与政治体制等诸多复杂问题联系互动。①引自任际教授关于“老龄问题国际化趋向”“老龄化趋向与老年法学的呼应”中的观点,上述观点发表于“中国老龄政策与法律”第一届、第二届高端论坛以及“首届全国老龄法律研究”论坛的大会主旨发言。

现今的国际社会已认识到老龄化问题及其严重程度,老龄化也已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1982年联合国召开124个国家参加的世界老龄问题大会之后,这种国际活动不断开展,通过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等,实现“加强各国有效处理其老龄化和年长者特殊问题和需要能力,并通过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增强国际技术合作,特别是增强发展中国家相互间技术合作,促进处理老龄问题的适当国际行动”。在全球范围内讨论老龄问题,是应对老龄问题而制订国际、区域和国家的战略方案的有效措施,也意味着老龄化的国际化趋向中的各国共识和责任承担。2002年,联合国召开第二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后,又通过“马德里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意在促进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19〕,这是国际社会应对21世纪老龄化的一个纲领。2017年7月,联合国又在美国召开了第八届老龄大会暨养老产业与幸福养老峰会。这表明老龄化已成为国际化的实际现状和应对的行动方向。

四、简要结论

首先,老龄化是一个沿革动态过程,它本身有其发展变化规律,需要予以更多的考查考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客观上“人”的寿命在延长,老龄化问题不断深化。当今它在发达国家日益严重,并在发展中国家逐步显现,并主要体现在人口年龄和社会关系的双重规模问题。

其次,老龄化一个综合概念,它是“老龄”的数字化与社会化内容的程度、过程和范围。更重要的是,老龄化实质是社会问题。“老龄”和“老龄化”当今备受社会关注,需要全社会共同面对。它作为全球议题,是影响各国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各国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共同解决全球面临的老龄化问题,达成共同利益协调。

〔1〕潘光旦.老人问题的症结〔A〕.潘光旦文集第十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00-105.

〔2〕向洪,张文贤等.人口科学大词典〔Z〕.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305.

〔3〕〔美〕乔治·马格纳斯.人口老龄化—人口正在如何改变全球经济和我们的世界〔M〕.余芳,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58-59.

〔4〕李建民.老年经济学与老龄化经济学〔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1(5).

〔5〕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人口学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41.

〔6〕〔日〕黑田俊夫.亚洲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J〕.人口学刊,1993(4).

〔7〕DE Crews.Human Senescence:Evolutionary and Biocultural Perspectiv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217-229.

〔8〕穆光宗.有关人口老龄化若干问题的辨析〔J〕.人口学刊,1997(1).

〔9〕李伟.老龄工作概论—兼探积极老龄化战略路径〔M〕.北京:华龄出版社,2017.10.

〔10〕Issue on the economics of aging〔EB/OL〕.http://www.socresonline.org.uk/8/4/phillipson.html.2016/09/15.

〔11〕United Nations.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7〔EB/OL〕.http://esa.un.org/wpp/Documentation.2017/05/01.

〔1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 life course perspective of maintaining independence older age 〔EB/OL〕.http://www.who.int/ageing/publications/life_course/en/.2017/05/08.

〔13〕Lekshmi V Nair.Aging in India A conceptual Clarific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J〕.European Scientific Journal.2014(8):28-34.

〔14〕Paul De Hert.Mantovani Eugenio.Specific human rights for older persons?〔J〕.European Human Rights Law Review.2011(2):117-123.

〔15〕WHO.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2002)〔EB/OL〕.http://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78472.2017/05/04.

〔16〕McKinsey Quarterly.The French consumer transformation.2010〔EB/OL〕.http://www.nielsen.com/us/en/reports.2015/06/04.

〔17〕Introducing boomers:marketing’s most valuable generation〔EB/OL〕.http://www.mckinsey.com.2015/06/08.

〔18〕Second Review and Appraisal of the Madrid International Plan of Action on Ageing,2002 〔EB/OL〕.http://www.un.org/en/events/pastevents/pdfs/Madrid_plan.pdf.2017/05/04.

〔19〕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2017〔EB/OL〕.http://www.un.org/en/events/pastevents.2016/07/04.

The Aging Population:Evolution,Trends and New Definitions

CAO Qi
(Institute of China Aging Policy and Law,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6,China)

At present,the research on the evolution modality of the elderly is insufficient or even blank in the study of aging challenge in China,but the evolution modality is helpful to analyze the essence of aging challenge.The study on“the elderly”and“the aging population”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one-way data.Instead they take both digital and social forms;the dual definition is the theoretical start point to understand the aging society,which is in line with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overall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Today,aging population has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trend,and the study can contribute to the effective construction of relevant policies and systems,thus having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aging population;research on the aging population;the boundary point of age;the international tendency of aging challenge

D922.5/D922.7

A

1002-3291(2017)06-0100-08

2017-06-15

曹荠,女,上海市人,辽宁大学中国老龄政策与法律研究所研究员,法学博士。研究方向:财税法、老年法。

2017年度辽宁省老龄办委托项目“关于辽宁省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研究”;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专项(国际法)。

【责任编辑 至 仁】

猜你喜欢

老龄老龄化人口
《老龄科学研究》(月刊)欢迎订阅
老龄化研究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世界人口日》
老龄化社会下老年心理变化的应对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人口最少的国家
1723 万人,我国人口数据下滑引关注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