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谈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

2017-12-05刘玉香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路径

【摘 要】 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与改革的基本目标,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障。文章指出了加强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重要性,就如何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给出具体建设路径:一是完善法律制度;二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三是发展农村经济;四是根植理性文化。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路径

随着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农村不再是熟人、半熟人社会,而是由阶层分化而来的多元秩序空间。建设农村法治文化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问题,而是涉及现实矛盾、经济建设以及文化传统的问题,如何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成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加强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社会发展与改革的基本目标,而该目标中涵盖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建设等目标,实现这一系列目标均需要法治文化的支撑,加强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至关重要。[1]一是法律服务于政治,法治文化能促使国家建立并完善农村民主政治,鼓励农民行使民主权利,形成农村民主政治氛围,保障实现农村政治建设目标;二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主体是市场经济,而在一定程度上,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如果缺少法律的指引,农村市场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所以法治文化有助于农村经济的良性运行,保障实现农村经济建设目标;三是法治文化隶属于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备内容,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就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部分内容,是农村文化建设目标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四是法治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支撑,法律是使农村井然有序的有力保障,形成先进法治文化的农村势必是和谐的农村。因此,只有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满足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

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

1、完善制度文化,解决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矛盾

尽管制度因素和观念因素的矛盾是普遍且客观的,该矛盾会严重制约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长期推进,所以只有解决这种矛盾,建立健全农村法律制度体系,才能从制度层面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一是不断强化三农立法。鉴于三农领域出现的诸多新问题、新情况,已有规范很难继续适应形势需要,必须坚持科学立法,针对与三农长远利益相关的重大问题实施良性立法,并及时删除、清理、修改,不断完善涉农法律与政策。二是健全三农执法体系。实施行政立法的关键是执法,必须严格、规范、公正地执法,增加行政执法的力度,从而贯彻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全面提高农村行政执法水平。三是健全司法管理体制,优化农村基层法律服务。要加强对农村法律援助的力度、广度,增加法律援助的财政支持,将律师进乡村活动落到实处,争取让更多农民获得免费法律援助;促使更多法律人到农村基层的党组织、村民自治組织等担任法律顾问,在处理农村事务时发挥法律专业特长,依法领导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充分体现村民自治环节的民主法治,提高法律在农村的运行实效,强化对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制度支撑。

2、建立民主政治,提供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动力

农村民主政治实际上就是让农民当家作主,建立秩序、管理冲突,实现自由、平等、农民主权的价值理念,建立农村民主政治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直接动力[2]。一是要鼓励农民自己当家作主、自主处理事务,明确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在农村民主政治的重要制度之一就是群众自主制度,即村民自治,而村民委员会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选拔村民委员会的成员对建设农村法治文化、发展整个农村意义重大。在选举时,村民态度各异,有的对选谁漠不关心,导致形成的村民委员会难以代表真正的民意。所以应加强对农民的法治教育,让他们认识到民主选举很重要,自己必须主动参与,合理比较被选者,选出真正能代表农民利益的村民委员会。二是积极在广大农村地区宣传民主法治事件。和书本知识相比,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人与事更易被农民接受,说服力、影响力也更大,因为人都有从众意识,当四周的人都依据相同观念判断行为合法与否时,就能形成法律意识,这种意识越多,就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法治文化,有效激发出农民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的主动性与动力。

3、发展农村经济,夯实法治文化建设物质基础

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提供物质基础,因为物质生活生产制约着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精神生活,而法治文化也是以物质生产及其经济状况作为基础的,它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改变而改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离不开先进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的形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的阻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农村经济落后是其中关键的因素之一,要想顺利推动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就必须快速在农村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健全财产权制度,大力培育农民在市场的主体权利意识,使其从市场弱势地位中摆脱出来。只有在国家宏观控制之下在农村建立起统一、开放、有序竞争的市场,才能不断发展农村经济,引领农民走向富裕,夯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

4、植根理性文化,优化农村法治文化建设环境

对法治文化而言,理性文化是精髓和基础,法治文化只有深深植根于理性文化,才能成为良好的人文精神。尤其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更需崇尚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发扬理性文化,营造农村良好法治文化建设环境,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3]一是从理论入手,向农民传递法治的思想与观念,培养农民们的平等意识,让农民敢于和违法斗争。同时,注重培养农民形成公民意识,了解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义务,尤其要重视培养其权利意识,维护农民的权利。二是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加强。法律不得朝令夕改,必须得到很好的遵守,尤其是执法者必须以身作则,做好守法与用法的榜样。抽象的、标准化的教条实际上更能被文化水平不高的农民心服口服,所以媒体在报道新闻时要多报道用法律维护权益的人、事,鼓励农民在实际生活中信任法律、学习法律、使用法律,形成农村人人懂法、用法的良好局面,更快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

三、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是一项系统的、浩大的工程,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立法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且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只有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并探索更多路径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调动各方参与新农村法治建设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农村法治文化持续健康发展,最终形成先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

【参考文献】

[1] 曹益平.论农村法治文化的培育[J].管理观察,2016.28.100-102.

[2] 龚廷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论纲[J].金陵法律评论,2015.01.29-53.

[3] 宋洁.法治视角下的法治文化认同研究[J].文化学刊,2016.12.187-189.

【作者简介】

刘玉香(1977.4-)女,山东潍坊人,研究生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文化建设路径
从依法行政浅谈法治政府的建设路径
试论《弟子规》与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浅谈高校后勤管理的制度建设
创新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路径的思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