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下的虚拟资本特征研究
2017-12-05陈璇
陈璇
【摘 要】 虚拟资本具有虚拟性、独立性、预期性等特征,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必然选择。本文对马克思《资本论》中相关内容的梳理研究,力图紧扣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核心内涵,对我国当代虚拟资本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理论及现实依据进行深化和丰富。
【关键词】 马克思理论;虚拟资本;特征
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充分依据所处时代的经济社会现实,通过对虚拟资本的来源、增殖方式、运动过程和价格决定等各方面的深入研究,揭示出了虚拟资本神秘表象下蕴含的基本特征。
一、虚拟性
1、存在方式的虚拟性
马克思通过对国债和有价证券存在方式的分析来说明这个问题:这些债券发行时筹集的资本早已经被彻底消费掉了,所以它们代表的是已经不存在的资本,是完全虚幻资本的纸质复本。但当它们被当作商品,通过交易进行所有权转移时,还是作为资本来执行职能的,只是这个代表债权债务的书面凭证仅仅在法律上对幻想的资本具有一部分所谓剩余价值的索取权。可见虚拟资本作为现实资本的纸质复本,虽然具有资本的形式,却没有实际的资本内容,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纯粹作为一种信用工具和虚拟支付手段发挥作用。
2、资本价值的虚拟性
马克思提到,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方式使同一资本,甚至同一债权在不同人的手里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一切资本好像都出现了翻倍甚至多倍增加的现象。虚拟资本表现出的这种增殖能力造成了一种假象,好像各种所有权证书除了它们可能有权索取的权益之外,还构成现实资本。究其成因,正是由于人们根据预期获得的利息去幻想一个已经存在的资本,资本和利息之间出现了一种怪异的、颠倒的因果关系。马克思深刻地指出:“连债务积累也能表现为资本积累这一事实,清楚地表明那种在信用制度中发生的颠倒现象已经达到完成的地步。”[1]所有这些证券,实质上完全等同于对于未来生产累积起来的索取权或权利的书面证明。在此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资本,其资本价值的绝大部分必然是虚拟的。
二、独立性
1、资本价值的独立性
通常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其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但虚拟资本并不是劳动产品,甚至不具有实际的资本内容,因而无法像现实的资本和生产资料一样直接投入社会再生产之中。但是它的自我增殖能力使其具有了使用价值,进而成为了可以流通的特殊商品。作为虚拟资本载体的各类所有权凭证的价值量,完全是通过它能够给持有人带来收益的大小来确定的,并且由于这个未来收益需要靠预期和推测得出,虚拟资本的价值相较实际的商品而言,也就存在更强的不稳定性和变化性。由此可见,虚拟资本的价值完全与一般商品价值的决定因素相脱离而具有自身独特的价值数量规定性。
2、资本运动的独立性
虚拟资本在信用经营的过程中,很大程度上依靠信用货币来发挥职能,因此,同一资本便可以作为商品不停地进行流通。此时股票独立于产业资本循环之外,并与它所代表的实体资本运动相脱离,在资本市场上通过交易进行流通;而汇票突破了商品交易中所需货币量的限制,通过将商品转化为信用货币的形式,实现了商品所有权的让渡;银行汇票也突破了商业票据的使用范围和付款期限,通过背书和贴现业务,实现不受时间和次数限制的资本所有权转移。由此可见,虚拟资本的运动已经脱离了社会再生产中所有的要素和环节的限制,不断以自身作为生产要素进行自我再生产,充分表现出了资本运动的独立性。
3、资本积累的独立性
马克思指出:“只是信用事业的发展和货币借贷业务在大银行手中的异常集中,就必然会使借贷资本的积累,作为一个和现实积累不同的形式加速进行。”[2]在银行中,借贷资本积累可以完全脱离现实生产积累,通过单纯的技术性手段实现。银行在借贷业务发展过程中,又凭借造币特权制造出了大量缺乏黄金保证的银行券和银行汇票,使虚拟资本成为银行资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积累起来。虚拟资本的增殖,与它有权代表的那一部分现实资本的增殖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其真正来源是对现有社会财富的转移和对未来生产索取权的累加。由此可知,虚拟资本的积累与现实生产资本积累是彼此独立进行的。
三、预期性
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的市场价值取決于它们所能带来的收益大小和可信程度。但这两点都是靠人们预测得到的,并不存在完全权威可信或固定不变的衡量标准。
一方面,这种预期性对虚拟资本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股市为例,正是因为许多人对股票的预期收益有较高期待,抱着乐观心态投资入市,才能支撑股市的正常运转和发展完善。当投资主体对某一股票做出乐观估计时,他们购买股票的价格就会超过实际价格,之后的交易才可能会实现溢价。
另一方面,经济活动中实际收益往往同人们的预期收益之间存在落差,这个落差的额度,有时甚至会超出人们的想象。这是由于预期的收益率是人们根据各种因素做出的主观判断,而实际的收益率则要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会造成风险的产生。[3]在平衡风险与获利时,投资者是不可能具有绝对的理性,既准确计算预期收益,又对未来行情做出正确推测的,也完全有可能受到从众心理驱使,或是被虚假信息误导,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但正是各种预期产生的不确定结果,推动着资本虚拟化的进程持续不停地向前发展。
四、周期性的价格波动与回归
首先,马克思认为,市场主体行为的特点使虚拟资本价格具有波动与回归的特点。市场主体基本依靠推测预算的方式进行投资,期望在规避风险的同时,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一旦各类主体在逐利过程中,由于主观故意或盲目跟风误判而丧失了对风险和收益的准确把握,仅依据所谓行情采取一些行动时,虚拟资本价格就会在短期内出现明显波动。这种波动往往又会在其他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下被放大和加强,引发市场剧烈动荡。
马克思还指出:“虚拟资本的市场价值会随着它们有权索取的收益的大小和可靠程度而发生变化。在货币市场紧迫的时候,这种有价证券的价格会双重跌落。一旦风暴过去,这种证券就会回升到它们以前的水平。[4]”一旦因为信用紧缩或宏观政策调整导致货币需求量上涨,利息率就会相应提高,各类虚拟资本商品开始大量涌入市场,以求流通变现,此时各类有价证券的价格必然持续下降。在这种时期,货币资本家就会大量买进由于贬值而变得非常便宜的证券,使这些证券的价格开始逐渐回升甚至超出它们原有的价格水平。到时货币资本家又会将手中大部分证券卖掉,赚取货币资本。即使没有卖出的部分,也因为是以低价买入的而给他们带来相对更高的所谓利息收入。这些证券马上又具有了吸引力,人们也因为对获利重拾信心而再次开始投资,证券价格在急剧滑落之后又迅速实现了回归。因此虚拟资本的价格变化呈现出了显著的周期性特征,充分证明虚拟资本具备完整的自我循环和周转体系,也充分体现出了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5]
虚拟资本所具有的特征,必然使它在运动和发展的过程中,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产生复杂的影响和作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产生极强的金融风险。因此正确认识虚拟资本的各项特征,努力避免其不利影响,使其对实体经济发展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极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40.
[2]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68-569.
[3] 朱炳元.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与金融危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63.
[4]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530-531.
[5] 王为.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13.
【作者简介】
陈 璇,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研部思政教研室政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