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治理视角下六盘水市公共旅游资源开发的特点

2017-12-05唐黄

新一代 2017年11期
关键词:政府治理特点

唐黄

摘 要:从“江南煤都”到“中国凉都”,转型期的六盘水市公共资源丰富,而政府是公共旅游政策的制定者、管理者、协调者。分析政府在公共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特点有利于更好地发挥社会治理的作用。

关键词:政府治理;公共旅游资源;特点

一、政府在公共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角色

(一)公共政策的制定者

六盘水位于贵州西部乌蒙山区,随着“凉都消夏文化节”的举办,2005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之称,从此旅游资源开发进入快车道。境内森林峡谷、奇山异水随处可见,是名副其实的山地公园市。

近年,围绕全域旅游着力打造山地大健康旅游产品体系,已建成牂牁江湖滨旅游度假区、乌蒙大草原旅游景区、野玉海国际山地旅游度假区、梅花山旅游景区等10余个重点旅游景区,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14个,省级旅游度假区3个。从“煤都”到“凉都”,从无到有。对外展示了六盘水的城市新形象和凉都风采,提高了知名度,扩大了对外开放和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为六盘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2016年,提出了新的旅游品牌“冰雪梦幻地,山水贵凉都”,并通过现已建成玉舍、梅花山、乌蒙大草原滑雪场等3个中国纬度最低的滑雪场的重点景区的宣传,使其成为六盘水一张新的公共旅游名片。

(二)公共政策的管理者

2012年六盘水市外事侨务旅游局更名为六盘水市旅游局,专门从事旅游相关事务的开发。2014年六盘水生态文明委把政府机构中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职责进一步集中,更为有效地对公共旅游资源进行统一开发和管理[1]。

2004年,市内旅游人数只有116.4万人次[2],而据《六盘水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250.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1%。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2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1%;接待入境旅游人数0.25万人次,增长49%。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73.82亿元,比上年增长28.9%[3]。2016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901.4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1%。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90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2%;接待入境旅游人数3082人次,增长14.3%。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24.65亿元,比上年增长68.9%[4]。数据表明当地旅游资源、旅游配套设施环境、旅游经济的发展程度等指标都在不断完善。通过设立旅游法庭,建立公共旅游景区的应急机制,通过管委会的形式,强化景区的运营和管理,作好旅游危机的公关,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的监督,形成多部门联合执法,杜绝在景区范围内乱搭乱建。

(三)公共政策的协调者

在贵州“大健康、大数据、大扶贫”背景下,政府还扮演协调者、对接者的角色,即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助推脱贫攻坚任务。

2014年娘娘山开始“三变”改革,通过土地承包和流转,自身地域,打造符合当地特色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娘娘山、野玉海、韭菜坪、牛角布依生态体验区等20余个景区累计完成投资20余亿元,整合1.1余万户、3.4万余人、1.64亿元资金,获得各级“三变”补助资金近2亿元,实施“三变”的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5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亿元,带动贫困户4462户23902人实现脱贫[5]。

“三变”这一地方公共政策带来了旅游景区的打造,旅游从业人数的增加,旅游收入的增收,“三变”公共政策对于公共旅游资源的开发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二、六盘水公共旅游资源的特点

(一)季节性

“春踩水城春绿,夏来花海漫步,秋看杏黄果熟,冬在雪上飞舞”,成就了六盘水的公共旅游资源的季节性。这类季节性的公共旅游资源主要是一些重要的自然风光,如:六枝落别镇就结合自身特色,举办油菜花节、樱桃节等活动,油菜花的开放和樱桃的收获都是有时间节点限制的。

(二)多样性

公共旅游资源是多样性和多元化的。如,在六盘水野玉海旅游区内,不仅有森林公园,还可以在冬季利用独特的气候优势发展冰雪经济。这对于旅游产业的对象——游客而言,提供了可以多重选择的空间。

(三)脆弱性

公共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做好旅游资源的规划,规划必须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由于公共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特别是自然旅游景观,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还有对于文化旅游资源,如2017年3月,位于盘县境内的红二、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些红色爱国教育基地也可以作为公共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加以规划和保护。

(四)公益性

由于存在公共利益的特点,必须强调它的公益性和公共性。政府开发的旅游资源,都必须以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让人民群众有旅游的获得感、认同感为己任。六盘水的公共旅游资源,除滑雪场等少数项目外,其余公共旅游景区都是免费的,通过吸引游客前往景区游玩和参观,可以间接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助推旅游資源的开发。

参考文献:

[1]《六盘水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2014年10月31日.

[2]2004年六盘水市旅游局工作总结和工作安排.

[3]六盘水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六盘水调查队,《六盘水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4.

[4]六盘水市统计局网站,2017.2.10.

[5]来自于《六盘水:依托资源优势,打造旅游品牌》一文,《当代贵州》2017年2月8日,第05/06期合刊.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府治理特点
大数据提升政府精准扶贫治理能力探究
浅析创新社会治理
运动式治理常规化的特征、原因及其后果
智慧城市与大数据时代的政府治理
我国小产权房面临的现实困境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