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效果观察

2017-12-05钱凤莉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系统化心肌梗死住院

钱凤莉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民医院,四川 富顺 643200)

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效果观察

钱凤莉

(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民医院,四川 富顺 643200)

目的:探讨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 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7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CG组)和整体组(ZT组),每组各有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对症治疗,同时,对CG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ZT组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的时间、对护理的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接受护理后,ZT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C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ZT组患者住院的时间短于C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ZT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C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ZT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高于C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住院的时间,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系统化整体护理;并发症;满意度

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 of systematized nursing for 38 cases of acute myocardium infarction. Methods: Retrospectively study clinical material of 76 cases of cute myocardium infarction from People’s Hospital of Fushun county of Zigong City from November 2014 to April 2016, randomly divided the cases into CG group and ZT group,38 cases each group. Treat 2 group with symptomatic treatment, and nurse CG group with routine nursing, nurse ZT grouop with systematized nursing.Compar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length of stays, satisfaction to nursing and life quality score of two groups. Results A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of ZT group is lower than CG group, discrepancy of research results of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 Length of stays of ZT group is shorter than CG group, discrepancy of research results of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 Satisfaction to nursing of ZT group is higher than CG group, discrepancy of research results of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D. Life quality score of ZT group is higher than CG group, discrepancy of research results of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reat patients of acute myocardium infarction can decreas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shorten length of stays, increase satisfaction rate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急性心肌梗死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生理组织的供血支持急剧减少或中断而导致心肌坏死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1]。该病患者常伴有显著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直接死亡[2]。临床上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对于确保其获得最优的治疗效果、促进其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3]。在本次研究中,笔者主要探讨了对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排除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资料缺失、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及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随机将这76例患者分为CG组和ZT组,每组各有38例患者。在CG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年龄为44~62岁,平均(56.4±4.5)岁。在ZT组中,有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其年龄为43~63岁,平均(56.2±4.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CG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在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健康宣教,让其保持卧床休息,禁止其下床活动。遵医嘱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并在治疗期间密切观察其心电图、血压、呼吸的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让其多食用清淡的食物。2)对ZT组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具体的方法是:⑴心电监护及生命体征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因此,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24 h的心电监护,每隔1 h为其测量1次血压。同时,及时询问患者的感受,密切观察其是否存在干咳、呕吐、恶心及呼吸急促等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上述异常情况,要第一时间通知医生。⑵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及恐惧等负性情绪,严重时甚至可引发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其心理护理工作。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找出导致其出现负性情绪的原因,然后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亲切、温和的态度,以免使患者出现抵触情绪。⑶环境护理:急性心肌梗患者心脏的承受能力较弱。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持患者病房环境的安静,避免在病房内大声喧哗、频繁走动。另外,定期对患者的病房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其发生院内感染。⑷疼痛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会出现持续胸痛的症状,进而可导致其心排血量增加、心律加快,进一步加重其病情。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及呼吸频率的变化情况,并询问其是否存在疼痛感。对于疼痛剧烈难以忍受的患者,应遵医嘱对其进行镇痛治疗。⑸预防感染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此类患者所患的基础疾病较多,抵抗力较差,因此易发生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进行预防感染护理。及时帮助患者翻身、拍背,并按摩其长期受压的部位。叮嘱患者的家属勤为患者更换衣服、擦洗身体,注意不要让其着凉。同时,保持患者病房内通风良好,合理安排探视的人数和探视的次数,避免患者发生交叉感染。⑹日常生活护理:指导患者进食流质或半流质且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并控制盐的摄入量。告知患者要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避免暴饮暴食。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嘱咐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以防其发生便秘。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和住院的时间。2)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此调查问卷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的例数+满意的例数)/总例数×100%。3)护理后,用自制的生活质量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此量表的分值为0~100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9.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总满意率用%表示,用χ²检验,住院的时间和生活质量的评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接受护理后,CG组中有4例患者并发心律失常,2例患者并发房性心动过速,3例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3.68%(9/38)。ZT组中有2例患者并发心律失常,1例患者并发房性心动过速,1例患者并发心源性休克,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53%(4/38)。接受护理后,ZT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C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比较

接受护理后,CG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为(21.4±3.4)d,ZT组患者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5.6±2.7)d。ZT组患者住院的时间短于C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CG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63.16%(其中,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1例,满意的患者有13例,不满意的患者有14例),ZT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88.84%(其中,对护理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8例,满意的患者有15例,不满意的患者有5例)。与CG组患者相比,ZT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2.4 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护理后,ZT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为(85.7±8.2)分,CG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平均评分为(71.2±7.8)分。ZT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高于CG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及致死率高等特点,可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病的常见诱因主要有存在动脉粥样硬化、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暴饮暴食、受凉以及吸烟酗酒等[4]。临床研究表明,在对该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改善其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CG组患者相比,ZT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住院的时间更短、对护理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能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住院的时间,提高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1] 黄春娥.再灌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32):4431-4432.

[2] 张淑胜.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全程护理的工作体会[J].当代医学,2016,22(24):94-95.

[3] 何水云,王卉,熊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7):117,119.

[4] 孙艳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3,1(36):46,48.

R473

B

2095-7629-(2017)10-0006-03

猜你喜欢

系统化心肌梗死住院
妈妈住院了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