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鼓膜穿刺术联合鼓室注药术对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7-12-05王纯洁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管组穿刺术鼓室

王纯洁

(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四川 内江 642450)

鼓膜穿刺术联合鼓室注药术对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

王纯洁

(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四川 内江 642450)

目的:研究联合使用鼓膜穿刺术和鼓室注药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的原则,将他们平均分为置管组(100例患者)和穿刺—注药组(100例患者)。使用鼓室置管术对置管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鼓膜穿刺术和鼓室注药术对穿刺—注药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穿刺—注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2%)高于置管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联合使用鼓膜穿刺术和鼓室注药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显著,且不容易引起并发症。

鼓膜穿刺术;鼓室注药术;分泌性中耳炎;联合

在耳鼻喉科疾病中,分泌性中耳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此病患者可出现鼓室积液、听力下降、耳内闷胀和耳鸣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失聪[1]。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分泌性中耳炎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现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听力的主要原因之一[2]。过去,临床上主要使用鼓室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但效果一般。从2014年开始,我院联合使用鼓膜穿刺术和鼓室注药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对我院联合使用鼓膜穿刺术和鼓室注药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情况进行了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四川省威远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这20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耳鼻喉科学》中规定的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3]。其病情均经实验室检查和耳内镜检查得到确诊。他们均未患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不存在进行鼓室穿刺或鼓膜切开治疗的禁忌证。根据随机的原则,将他们平均分为置管组和穿刺—注药组。在穿刺—注药组中,有男59例,女41例;其年龄为10岁至65岁,平均年龄(42.75±5.73)岁;其病程为1周至3个月,平均病程(1.52±0.68)个月。在置管组中,有男56例,女66例;其年龄为10岁至68岁,平均年龄(42.93±5.41)岁;其病程为1周至3个月,平均病程(1.50±0.72)个月。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置管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使用鼓室置管术对置管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为:患者取坐位,用浓度为2%的丁卡因对其鼓膜和外耳道的皮肤进行局部麻醉。待麻醉起效后,扩张外耳道,使鼓膜充分暴露。操作者用一只手固定耳镜,用另一只手拿手术刀切开患者的鼓膜(切开点应选在鼓膜膨隆最为严重的位置),然后用棉签将鼓室内的脓液清除干净,再向鼓室内滴入适量的抗生素溶液。完成上述操作后,在患者的鼓室内留置引流管,并用无菌棉球填塞外耳道。在手术结束3~5天后,为患者拔除引流管。

1.2.2 穿刺—注药组患者的治疗方法 联合使用鼓膜穿刺术和鼓室注药术对穿刺—注药组患者进行治疗,方法为:患者取坐位,用浓度为2%的丁卡因对其鼓膜和外耳道的皮肤进行局部麻醉。待麻醉起效后,扩张外耳道,使鼓膜充分暴露。在耳内镜的观察下,将穿刺针的针头刺入鼓室,然后将鼓室内的积液吸除干净。完成上述操作后,用穿刺针向患者的鼓室内注入5 ml的地塞米松和4000 U糜蛋白酶,最后用无菌棉球填塞外耳道。治疗结束后,嘱患者保持外耳道的干燥,并连续使用3天的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1)痊愈:经治疗,患者鼓室积液、听力下降、耳内闷胀、耳鸣等临床症状消失,其听力恢复正常,其纯音听阈≤25dB,其纯音测听气骨导差≤10dB;2)有效:经治疗,患者鼓室积液、听力下降、耳内闷胀、耳鸣等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其听力有所改善。3)无效:患者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总有效率=(痊愈的例数+有效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穿刺—注药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痊愈、有效和无效的患者分别有60例、32例和8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置管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痊愈、有效和无效的患者分别有33例、41例和26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穿刺—注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置管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lt;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的比较

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上发病率最高的致聋性耳病。此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听力,还会对其脑神经的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其生活质量严重下降[4]。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存在局部感染、发生免疫反应、乳突气化功能不良、中耳粘膜气体交换不良和咽鼓管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而治疗此病的关键是清除鼓室内的积液,使咽鼓管变得通畅[5]。

过去,临床上主要使用鼓室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不过,此疗法的效果一般,而且容易损伤患者鼓岬黏膜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丛,从而使其听力受到不可逆的损害[6]。此外,用鼓室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很难彻底地清除患者鼓室内的积液,从而使其容易留下咽鼓管功能不良的后遗症。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医院联合使用鼓膜穿刺术和鼓室注药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联合使用鼓膜穿刺术和鼓室注药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以下优点:1)可彻底清除患者鼓室中的积液。2)不容易损伤患者鼓岬黏膜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丛。3)可通过向患者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和糜蛋白酶来有效地抑制其鼓室内的炎症反应,同时维持咽鼓管内的压力,从而促进咽鼓管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联合使用鼓膜穿刺术和鼓室注药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显著,且不容易引起并发症。

[1] 杨琪.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3例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3,21(19):106-107.

[2] 李俊秀.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6,31(13):118-119.

[3] 李大红,赵云峰,林捷,等.药物联合鼓膜穿刺抽液、高负压吸引及鼓室正压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96例分析[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2,4(29):434-435.

[4] 陈贤忠.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6,8(8):114-116.

[5] 张麟.双孔鼓膜穿刺鼓室注药法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9(13):182-183.

[6] 李璐.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2(1):4596-4597.

R764.21

B

2095-7629-(2017)10-0115-02

猜你喜欢

管组穿刺术鼓室
产前诊断羊膜腔穿刺术改期的原因分析
改良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炎的手术护理配合
开放式鼓室成形术治疗中耳胆脂瘤的效果及鼓膜愈合率观察
一种改良盲肠结扎穿刺致大鼠脓毒症模型的方法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沸腾炉蒸发管组爆管原因分析及措施
置管方式及时间对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患儿尿路感染的影响
鼓气球鼓室充气治疗梅尼埃病疗效观察
立体定向软通道穿刺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激状态及脑血流的影响